首页 > 疾病百科 > 儿童疾病 > 鹅肝的相关护理方法

鹅肝的相关护理方法

来源:孕育亲子课    阅读: 8.3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鹅口疮这种疾病的危害相当严重,很多婴儿都会遇到鹅口疮,给他们的嘴带来相当严重的伤害,所以必须重视鹅口疮,在应对这种疾病时要注意加强护理。让我们向朋友们介绍一下这种疾病的护理方法。

鹅肝的相关护理方法

鹅口疮-护理措施

鹅口疮新生儿期最常见的口腔感染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俗称鹅口疮。主要是因为母亲的乳头和哺乳者的手部污染。口腔粘膜出现点状或小白膜,不易擦拭,无疼痛,不影响哺乳。但抵抗力低下时,病变蔓延到喉咙、食管、气管、肺等,引起严重感染。得了鹅肝后,必须尽快去医院治疗。鹅口疮可以预防。母乳喂养时,要保持乳房和乳头的清洁,哺乳结束时,可以挤出少量的乳汁,涂在乳晕部,自然干燥。乳汁具有抑菌作用,可避免感染。

人工饲养时,每次使用奶瓶、奶头都要清洗干净,煮沸消毒。其他哺乳用品,如小毛巾等应与成人分离,每次使用后煮沸消毒,晒干。平时大人在哺乳前或接触婴儿前,要注意洗手,以预防为主。新生儿口腔的上腭中间及牙龈上有的可出现黄色的小颗粒或黄色的小结节,主要是上皮细胞堆积所致,俗称“马牙”或“鼓氏珠”。这都是生理现象,千万不要用棉签擦拭或用针挑破。一般数周后会自行消退。

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该菌寄生于口腔和肠道,属于念珠菌类。通常情况下,白色念珠菌受到细菌的控制而不生病,但有时大量繁殖,摆脱细菌的控制而疼痛,刺激性皮肤和粘膜的损伤。偶尔,白色念珠菌通过肠道传播,引起肛门周围的疹子。本病并不是重度感染,一般历经药物治疗立即消除。

妈妈阴道有霉菌感染宝宝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分泌物导致感染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乳头不干净可以是感染源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从6~7个月开始长牙的时候,牙床有轻度的膨胀感,婴幼儿喜欢咬手指,咬玩具容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交叉感染可能会导致鹅肝长期服用抗菌素和激素治疗新生儿口腔有鹅口疮,可用棉千蘸制霉素溶液(每10毫升冷热水含20万单位制霉素)涂抹口腔患部,或用1%龙胆紫涂抹口腔,或用2~3%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涂抹口腔冰硼散或硼砂甘油。以上药物每天可涂3~4次。

吃奶后用1%龙胆紫溶液滴于新生儿的舌下,让其舌头活动而转涂到整个口腔。一般每日滴2~3次,同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每日二次,每次各一片,压碎成粉,加水溶解后喂。新生儿鹅肝可以预防,平时注意口腔护理,每次喂奶后喂几口温水,可以冲走留在口腔里的牛奶,霉菌不会生长,每次喂奶前都要擦牛奶头,双手也要洗干净。新生儿使用的食具,必须煮沸消毒。

通过了解以上知识,了解了鹅肝病的护理方法,婴儿幼儿时期出现鹅肝病的症状,对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侵害,朋友们必须正确认识这种病,并且必须进行相关的护理。

妇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儿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