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百科 > 男科疾病 > 排尿不適就是慢性前列腺炎嗎?中醫是如何診治前列腺炎的?

排尿不適就是慢性前列腺炎嗎?中醫是如何診治前列腺炎的?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閲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許多男性容易患前列腺炎,特別是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因為男性必須注意疾病,不能注意,如果時間長,會延誤疾病,但也會對男性性功能和生育功能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必須注意,讓你瞭解一些症狀是非常必要的。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狀複雜多樣,有時容易與簡單的神經衰弱混淆,治療效果不滿意,治療標準不統一。從臨牀表現患者可有尿道刺激、尿頻、尿急、尿道灼痛、早晨尿道口粘液、粘液或膿性分泌物、尿濁或尿道口白液流出、尿道、會陰、肛門不適、有時陰莖、睾丸、腹股溝疼痛、射精疼痛、血精、早泄、陽痿、疲勞、頭暈、失眠、抑鬱等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症狀。

排尿不適就是慢性前列腺炎嗎?中醫是如何診治前列腺炎的?

如何表現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狀?

1.排尿不適:膀胱刺激可發生,如尿頻、排尿時尿道灼熱、疼痛、放射到陰莖頭部。早上尿道口可以有粘液等分泌物,也可以有排尿困難的感覺。

2.局部症狀:後尿道、會陰、肛門腫脹不適,長時間坐在椅凳上下蹲、大便會加重疼痛。

3、放射性疼痛:慢性前列腺炎的疼痛並不侷限在尿道和會陰,還會向其附近放射,以下腰痛最為多見。另外,陰莖、精索、睾丸陰囊、小腹、腹股溝區(大腿根部)、大腿、直腸等處均可受累。

4、性功能障礙:慢性前列腺炎可引起性慾減退和射精疼痛、射精過早等,也會影響精液質量,排尿或排便後也可出現尿道口白,精囊炎可出現血精。

5、其他症狀:慢性前列腺炎可伴有神經衰弱、疲勞、頭暈、失眠等;長期持久的前列腺炎甚至可引起身體異常反應、結膜炎、關節炎等病變。

6.慢性前列腺炎引起的腰痛容易與肌筋膜炎、腰肌勞損等骨科原因混淆,但後者大多靠近繫帶,高於前列腺炎引起的腰痛。

中醫如何診斷前列腺炎?

一般來説,在臨牀實踐中,中醫如何診斷前列腺炎往往根據看、聽、問的結果分為4型,具體如下。

濕熱下注證。

【主證】尿頻、尿急、尿痛。

【次證】尿道灼熱,尿道白濁,陰囊濕潤,尿後滴,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滑。

2.氣滯血瘀證。

【主證】會陰、外生殖區、下腹、恥骨上區、腰骶及肛門周圍腫脹或疼痛。

【次證】尿後滴瀝,尿刺痛,舌質暗或瘀斑,脈弦或澀。

三、肝腎陰虛證。

【主證】腰膝痠痛,五心煩熱,頭暈;。

【次證】尿短赤、遺精、早泄、舌紅、少苔、脈沉細。

4.腎陽不足證。

【主證】畏寒肢冷,腰膝痠痛;

尿後滴瀝,精神萎靡,陽痿,或早泄,舌淡,苔薄白,脈沉細。

綜合徵分類是中醫診斷前列腺炎的重要標準。當有上述2個主證書和2個次證書時,就建立了綜合徵分類。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慢性前列腺炎的基本疾病機制是濕熱血瘀,在不同階段,不同的患者,可以表現為不同的綜合徵等待類型。同時,研究還發現,絕大多數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都是複合證書類型,即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基本證書類型組成。因此,慢性前列腺炎的證書類型主要分為基本證書類型和複合證書類型。因此,對於慢性前列腺炎的診斷,自己的判斷非常困難,我們必須進一步去醫院,在醫生的幫助下,才能真正瞭解中醫如何診斷慢性前列腺炎。

中藥治療前列腺炎方劑:

1.製作南星、天花粉、白芷、皂角刺、法半夏、穿山甲15克、金銀花、紫花地丁、峨術、、蒼朮、厚朴、黃柏各10克,水煎2次,取200毫升濃縮液,每晚保留灌腸,2周為1療程。

2.肉桂10克,牛膝、丹蔘、魚腥草30克,峨術20克,水煎150毫升濃縮液,保留灌腸,每晚1次,15次

3.黃連、黃柏、黃芪、黨蔘25克,黃芩、丹蔘、赤芍、川芎15克,烤甘草6克,水煎取濃縮液150ml,保留灌腸,每晚1次,20天1療程。

4.紅芍、丹皮、穿山甲、皂角刺、三稜、峨術、紫花地丁、黃柏、敗醬草、牛膝各30克,水煎取200毫升濃縮液,保留灌腸,每晚1次,20天1療程。

5.乳香、無藥、當歸、續斷30克、雞血藤50克、水煎200毫升濃縮液、每晚灌腸1次、20天1療程。

6.白蛇舌草、蒲公英、敗醬草、土茯苓20克,赤芍、王不留行10克,桃仁、大黃6克,水煎100毫升濃縮液,保留灌腸,每晚1次,1個月1個療程。

7.地榆、夏枯草、王不留行25克,白蛇舌草、敗醬草、橘核50克,肉桂、三稜、峨術、川楝子、穿山甲15克,甘草10克,烏藥20克,水煎濃縮液150毫升,每晚保留灌腸1次,20次為1療程。

8.地錦草、蒲公英、紫花地丁30克,白茅根、石韋20克,皂刺12克,穿山甲9克,水煎150毫升濃縮液,保留灌腸,每晚1次,1個月1個療程。

9.柴胡、橘核、荔枝核、三稜、通草10克,無藥、野菊花、白蛇舌草、王不留行、黃連30克,威靈仙20克,水煎取200毫升濃縮液,每晚灌腸1次,療程1次。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