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百科 > 婦科疾病 > 長期月經不調是不孕不育的信號

長期月經不調是不孕不育的信號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閲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所説的月經不調是指月經失去正常規律性。月經不調的特點是經期提前或錯誤7天以上,月經量過多或過少等。從臨牀觀察來看,不孕不育的女性大多數都有月經不調的現象,所以月經不調可以説是不孕不育的信號。

長期月經不調是不孕不育的信號

月經不調為什麼會影響妊娠?受孕是一個複雜而細緻的過程,有正常的精子和卵子,精子可以相遇,卵子可以受精發育,受精卵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種植在子宮內膜上,最終受孕成功發育成胎兒,這個過程完全依賴於性腺軸的功能正常,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影響受孕。既然月經異常表明性腺軸和子宮有問題,就不難理解月經失調為什麼會影響妊娠。當然,如果女性子宮發育有異常或子宮病變,即使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正常,也可能出現閉經或月經異常的問題。

月經不調需要調查月經不調的常見症狀包括月經週期過短、過長、紊亂、閉經、經量過多、無遺漏等,嚴重的痛經、經前期綜合徵也屬於此類。這些症狀往往不是單一的,經常有周期、生理日和生理量的異常。事實上,月經失調只是一種外在表現,可以是全身或內外生殖器器器質性病變的表現,也可以是由神經內分泌機制失常引起的,而生殖器官本身沒有病變。

因此,出現月經失調,首先要排除全身或內外生殖器的器質性病變。引起月經失調的全身疾病包括肝病、血液病、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等內外生殖器官性疾病包括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癌等。實驗室檢查、b型超聲檢查、官腔鏡檢查、子宮內膜病理檢查可診斷,治療措施可根據情況採用手術、子宮內膜息肉切除或藥物治療等。檢查全身和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時,月經失調多為神經內分泌機制失常引起的。

針對各種症狀的治療方法,月經週期紊亂,經期長短不同,出血時少,大量出血,有時停止數週或數月,陰道不規則出血,血量多,持續2周~3周以上,青春期和周圍閉經期多見。經常提示無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往往需要使用激素進行止血、調理週期和促排卵治療,用藥比較複雜,用藥期間不能輕易減量和停藥,因此在醫生的指導下必須用藥。

如果月經週期縮短,月經週期縮短,可能是由黃體功能不足引起的月經失調。可以通過自測基礎體温自我診斷,如果基礎體温是雙相的,但排卵後體温上升緩慢,上升幅度小,高温相持續時間短(9天10天),基本可以證實。當然,如果你可以取子宮內膜進行病理檢查,你可以更清楚地診斷它。治療可以使用促排卵藥物,促進卵泡的發育和排卵,促進正常的黃體形成,或者使用HCG促進和支持黃體功能,或者使用天然黃體酮來補充黃體分泌的不足。

月經週期正常,經期延長達9~10天,經量多,黃體萎縮過程延長,子宮內膜不規則剝離。可自測基礎體温,基礎體温雙相,但下降緩慢。治療方法從下次月經前10天到14天開始。補充妊娠激素,也可以使用HCG。${FDPageBreak},

閉經是婦科疾病中常見的症狀,閉經分為原發性閉經和繼發性閉經。原發性閉經比較少見,往往是由於遺傳學原因或先天性發育缺陷造成的。繼發性閉經發生率高於原發性閉經10倍,病因複雜。控制正常月經週期的四個主要環節可分為下丘腦閉經、垂體閉經、卵巢閉經和子宮閉經。要明確診斷,必須通過一系列的檢查,只有明確診斷後,才能根據閉經的原因進行治療。因此,閉經的女性,特別是以前有正常的月經,停經3周以上的人,必須馬上去醫院檢查治療。

原發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其發生與經期子宮內膜釋放前列腺素有關,受精神、神經因素的影響,焦慮、恐懼可以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刺激骨盆疼痛纖維。原發性痛經一般無需治療,疼痛難忍時,可適當使用鎮痛、鎮靜、解抽藥物。另外,對於需要避孕的女性,可以口服避孕藥進行治療。

繼發性疼痛經常是由盆腔器質性病變引起的。消除了引起痛經的器質性病變,痛經可以治癒。功能失常引起的月經失調,醫生在治療過程中,多根據是否有生育要求決定治療方案。對於有生育要求的對象,調整月經週期後,醫生會給予促排卵治療,幫助懷孕。這時候備孕的夫妻要做的就是調理好自己的身體,配合醫生的治療。

TIPS: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控制女性的發育、正常的月經和性功能,同時參加體內環境物質代謝的調節受到大腦高級中樞的影響,為了不影響月經不調的發生,必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進行。2減緩工作壓力,放鬆心情。3遠離電磁波和噪音。4不要濫用藥物,不要吸煙,不要盲目減肥。5經常參加游泳、跑步、跑步、有氧操作等訓練。因為運動可以增強體質,保持體型,緩和精神壓力。6平時注意飲食的均衡和多樣化。7注意保温,特別是生理日,要避免雨水、水、游泳、冷飲等。温暖的提示:在士性治療的同時,男性應該進行精液檢查,瞭解男性的精液狀況是否有問題,以免因男性因素影響妻子的妊娠。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