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百科 > 兒童疾病 > 鵝口瘡自己會好嗎

鵝口瘡自己會好嗎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鵝口瘡又被稱爲雪口病,這是多發於嬰幼兒的常見口腔疾病。通常都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造成的,尤其在嬰幼兒營養不良以及免疫力下降時比較容易發病。那麼,鵝口瘡自己會好嗎,發病時有什麼症狀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詳細瞭解一下。
鵝口瘡自己會好嗎
鵝口瘡自己會好嗎

兒童患上鵝口瘡的時候,會使患兒進食疼痛。家長都不希望給這麼小的孩子吃藥,還有些家長認爲鵝口瘡會自行痊癒。

1、嬰幼兒在患上鵝口瘡之後,如果沒有進行治療基本上是不會自行痊癒的。即使有自行好轉的情況,那也需要很長的時間。在孩子患病時,最好還是積極的採取治療措施。否則疾病不但無法痊癒,還很可能會加重,引發其它的口腔疾病。

2、家長不想給孩子吃藥的時候,可以採取一些物理的治療方法,也有很好的效果。並且在患病期間要注意孩子的口腔衛生,定時的進行清理,以減少口腔細菌的繁殖。

3、鵝口瘡雖然不會自行痊癒,但是家長們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進行預防。可以給孩子多吃些酸奶,以調節孩子體內的體內菌羣。

在孩子患病的時候據要積極的進行治療,不要寄希望於疾病可以自行痊癒,否則很可能會使疾病加重或是引起併發症。

鵝口瘡早期有什麼症狀

任何年齡的人都有患上鵝口瘡的可能,兩歲以下的嬰幼兒最爲容易患病。在患病之後,就會出現會很明顯的症狀。

1、患者的口腔粘膜會生出乳白色的斑膜,黏膜的四周沒有炎症反應。斑膜所覆蓋的地方,會出現組織發紅的創面,沒有出血現象,大多會出現在舌、頰齶以及脣內的粘膜上。白色斑膜生長的比較牢固,想要用醫用棉棒以及紗布擦掉比較困難。

2、在鵝口瘡症狀輕微的時候,不容易被發現,沒有明顯的疼痛感。如果嚴重的話,孩子就會出現焦躁不安、抗拒進食的情況,還很可能出現發燒的症狀。

3、鵝口瘡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就會出現加重的情況,受損的粘膜面積會逐漸的擴大。會擴散至咽部、扁桃體等部位,甚至會影響到食道和支氣管。

鵝口瘡在輕微的時候不太容易被發覺,家長仔細的觀察才能發現。一旦出現了相關症狀,就要及時的進行治療,以免病情加重。

鵝口瘡是怎麼引起的

很多家長認爲自己已經將孩子照顧的很好了,怎麼就會患上了鵝口瘡呢。嬰幼兒的患病,通常都是以下原因所造成的。

1、孩子在出生的時候,如果產婦的陰道有黴菌感染的情況,那胎兒在出生經過產道時,就很可能會因爲接觸到分泌物而感染。

2、如果嬰兒所使用的奶瓶、奶嘴沒有進行徹底的消毒,以及母親在給孩子餵奶時,沒有注意清潔乳頭,就很可能使孩子患病。

3、孩子在出牙的時候,很喜歡將各種物品往嘴裏放,這就很可能會讓細菌、病毒等進入口腔,進而造成感染。

4、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很容易出現餐具等個人物品混用的情況,這就很容易出現交叉感染。此外,長期使用抗菌素就會使人體內的菌羣失調,這就會讓黴菌趁機大量繁殖,很容易引起鵝口瘡。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造成的,患者絕大多數都是嬰幼兒,而口腔的所有部位都有可能會患上鵝口瘡。

嬰兒鵝口瘡怎麼治

孩子患上了鵝口瘡,家長就要重視起來,及時的給孩子進行治療。如果不想給孩子口服用藥,還可以使用藥物清洗、塗抹的方式來治療。

1、在對嬰兒鵝的治療中,可以先使用弱鹼性溶液來清洗口腔,比如經過稀釋的醫療消毒溶液,而後再使用鹽水將消毒液洗乾淨,這樣可以有效的清理口腔中的細菌。最好是在孩子每次進食之後進行清理。

2、可以給患兒局部使用抑制病菌的藥物,直接塗抹於口腔內的患處,要塗抹均勻,並使藥物與患病的粘膜組織充分接觸。每天塗抹兩次,通常連續使用3天就可以見效

3、在給孩子治療的同時,要對孩子使用的餐具進行消毒,比如奶瓶、碗勺等。而且孩子的物品要專用,在清洗之後要用沸水蒸煮。在給孩子餵奶前,要洗手並清洗乳頭。

在對嬰幼兒的鵝口瘡治療中,採用以上的方式就很有效果。但是對於十分嚴重的鵝口瘡,最好是口服和外用藥物同時使用。

嬰兒鵝口瘡如何預防

嬰幼兒患上了鵝口瘡之後,雖然是比較好治療的,但很可能會出現反覆發作的情況。而家長最好是採取一些預防措施,以防止孩子患病。

1、嬰幼兒鵝口瘡是能夠預防的,家長要注意孩子的口腔衛生,在餵奶之後最好是給孩子喝幾口水,以沖掉存留在口腔的乳汁,這會減少口腔細菌繁殖的養料。

2、女性在患有陰道黴菌病的時候,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切斷分娩時的傳染途徑。嬰幼兒所使用的餐具要定時的進行消毒,母親在餵奶前要清洗乳頭。嬰幼兒所使用的被褥以及玩具等,要經常清洗,並且在清洗過後要在太陽下暴曬。

3、要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可以有效的提升孩子的抗病能力。上幼兒園時,個人用品要分開使用,避免出現混淆。

孩子患上鵝口瘡大多是家長疏忽大意而造成的,採用以上的預防措施,就能夠十分有效的減少孩子患病的可能性。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