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百科 > 用藥指南 > 腎移植人羣如何應對新冠 整腸生片和小柴胡顆粒能一起吃嗎

腎移植人羣如何應對新冠 整腸生片和小柴胡顆粒能一起吃嗎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整腸生片和小柴胡顆粒能一起吃嗎

隨着新冠疫情管控的逐步放開,陽性感染者可能會無處不在。奧密克戎變異株目前仍是全球範圍內最主要的流行變異株,具有更快的傳播速度以及更強的傳染性、隱匿性。廣大的腎移植患者作爲低免疫羣體,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羣,如果發生感染,應該如何應對?

腎移植人羣如何應對新冠 整腸生片和小柴胡顆粒能一起吃嗎

1

陽性感染者

生活起居注意事項

1.居家期間嚴格做到不外出,謝絕探訪,同住人應做好個人防護。

2.單獨居住在通風良好的房間,衣物、牀單、毛巾等用品與他人分開存放、分開洗滌,單獨使用餐具。房間內配備體溫計、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以及消毒產品、帶蓋的垃圾桶等防疫物資。

3.進入家中公共區域應規範佩戴N95口罩。同住人與陽性感染者接觸時,或處理其污染物及污染物體表面時,應當做好自我防護,佩戴N95口罩、一次性手套,與其保持1米以上距離,做好手衛生。

4.各居室應關閉房門獨立開窗通風,房間每日至少上、下午各進行1次開窗通風,每次30分鐘以上。中央空調應關閉迴風,按照全新風模式運行。衛生間內應加強開窗通風,或開啓排氣設備進行通風換氣。每日至少進行1次房間溼式清掃。若條件允許,可定期紫外線消毒。

5.衛生間需做好日常清潔和消毒。坐便器沖水時,先蓋馬桶蓋再衝水。衛生間、廚房的乾溼地漏均需要每天定時注水,注水後蓋上蓋子,再用注水的塑料袋壓住地漏,或採用硅膠墊等封堵。

6.生活垃圾要妥善處理,每次清理垃圾時用雙層塑料袋裝好並紮緊袋口,避免出現遺灑,並對其外表面和封口處消毒後,由同住人佩戴N95口罩及戴乳膠手套將垃圾放至社區指定位置。

2

無症狀感染者注意事項

腎移植人羣如何應對新冠 整腸生片和小柴胡顆粒能一起吃嗎 第2張

無症狀感染者,本身無不適症狀,僅病原學檢測陽性,無需特殊治療,多休息、多飲水,保持心理健康,消除不良情緒,保持規律的日常作息及娛樂,不要亂吃藥。

3

新冠輕症感染患者

注意事項

(一)新冠感染者常見症狀包括髮熱、乾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味覺減退或消失,結膜炎、肌痛和腹瀉。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一般病程爲7天左右,接種過新冠疫苗並完成加強免疫的人羣病程更短、病情更輕。免疫抑制狀態的患者病程可能更爲複雜。

(二)大多輕症患者無需過多治療,也不需要去醫院就診,可在家觀察治療,注意臥牀休息,保證充分能量和營養攝入。多飲水(尤其是在高燒狀態下),適量補充電解質,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內環境穩定。保持心理健康,消除不良情緒,保持規律的日常作息及娛樂。

(三)出現感染症狀,可先對症治療。但是,需特別注意,腎移植人羣的病情相對複雜,出現感染相關症狀時,需判斷有無其他誘因或病因。

發熱、頭痛、咽痛、全身肌肉痠痛:當體溫≥38.5℃,頭痛、咽痛或全身肌肉痠痛等不適症狀明顯,可以使用解熱鎮痛抗炎藥,比如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是,由於此類藥物具有一定的腎毒性,應儘量減少使用頻率,症狀緩解後不再需要使用。腹瀉:①補充丟失的水和電解質,用含水、鹽和糖的溶液補液,比如喝果汁、淡鹽水,或口服補液鹽。②服用止瀉藥物,比如蒙脫石散、易蒙停,不建議使用鹽酸小檗鹼片(黃連素),因其可能會引起免疫抑制藥物濃度改變。③調節腸道菌羣可以使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培菲康)、地衣芽胞桿菌活菌膠囊(整腸生)。咳嗽、咳痰:服用止咳、化痰藥物,比如複方鮮竹瀝液、宣肺敗毒顆粒、複方甘草片、乙酰半胱氨酸顆粒、鹽酸氨溴索。(建議服用中成藥前,查看藥品說明書,一般含有五味子成分的藥物不建議使用,因其可能會引起免疫抑制藥物濃度改變)咽乾、咽痛:華素片、西瓜霜含片。鼻塞、流涕:撲爾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布地奈德噴鼻劑。另外,中成藥類的感冒藥,比如感冒清熱顆粒、連花清瘟、金花清感、小柴胡顆粒、疏風解毒膠囊等,短期使用,對腎臟相對安全。

(四)新冠病毒感染期間一定要規律服用免疫抑制藥物,不能私自減藥或停藥,如有病情需要,也要遵主管醫生醫囑調整方案。另外,患有其他基礎疾病的患者一定要規律用藥。

4

哪些情況需及時去醫院就診

腎移植人羣如何應對新冠 整腸生片和小柴胡顆粒能一起吃嗎 第3張

持續高熱不退超過3天。除發熱以外的其他症狀持續加重或不緩解,比如①明顯的呼吸困難、呼吸急促或喘憋,尤其是活動後憋氣;②嚴重胸痛、腹痛;③持續腹瀉/嘔吐超過3天,不能飲食。精神狀態變差,意識混亂、意識不清,休克狀態。腎移植相關不良表現:①尿量明顯減少,且充分飲水後無明顯改善;②空腹體重明顯增加;③全身明顯浮腫;④移植腎區脹痛;⑤持續血尿。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