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性格養成 > 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 對孩子的性格影響

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 對孩子的性格影響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2.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一個父母來說,孩子是她們生命繼續下去的希望,但對一個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的整個世界。家不是一個合理的地方,很多家務事都不能分辨是非。當每個人都試圖爭辯時,很難有家庭和睦的情況出現。走出家庭離開父母。誰在乎你是被愛還是被傷害?由你來決定是否與你聯繫。因此,教會孩子獨立和幫助孩子獲得能力是父母對孩子們的真愛。

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 對孩子的性格影響

一、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影響

幸福的人各自不同,不幸的人卻有着相同的經歷。如果說我們家的爭吵是一場事故,那同事小豪家的情況,簡直就是災難。
 但凡他老爸老媽每次吵架,家中一定要摔杯砸碗,每次風暴過後都會一地的玻璃碎片。

最嚴重的時候,甚至電視機都沒有幸免於難,一年之中連續換了3個。比起父母的亂摔東西,讓他更難過的是自己永遠被當做出氣筒。
 一次,老爸老媽吵架嚇得他放聲大哭。老媽厲色講:“你哭什麼哭,你老爸現在外面亂搞你怎麼不當他的面哭。

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老媽對你這麼好,以後他領個後媽回來,有你小子受苦的。”
“媽媽,我再也不敢哭了!”小豪抽泣着努力止住眼淚。

“哼,我就是爲了你,爲了這個家才委曲求全,纔沒跟你爸離婚。現在給你爸打電話,你就說自己發燒了,叫他趕快回家。”
 後來老爸擔心他的健康又匆匆趕了回來。結果發現是一場欺騙,於是又將矛頭對準小豪:“你個小王八蛋,和你媽合夥騙老子是不是?白給你好吃好喝了!”說罷,又將他一頓毒打。
他所有的童年,都充滿了父母的扭打和謾罵,他既做老媽的情緒垃圾桶,被老媽拉入自己的陣容,讓他孤立並仇恨老爸;他又做老爸的出氣桶,時常因爲幫了老媽被老爸毒打。
他被老媽威脅,被老爸毒打。爲了保護自己,他已經不敢表露任何的情緒。即使不開心,也只會不斷痛苦壓抑。

所以直到長大成人後,他都不敢嘗試愛情,都對異性充滿了不信任,都會對婚姻產生恐懼,這些痛苦他自己甚至已經忘記了如何表達。

婚姻本是愛情的延伸,希望兩個人都可以在沒有愛情的時候果斷離開,兩個人表面上在一起苟延殘喘的維持,說到底傷害最深的還是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且身教一定大於言傳。當着孩子的面,把自己最醜陋最惡毒的一面甚至一時生氣編造出的謠言,展示給一個對世界還一無所知懵懵懂懂的孩子,這難道不是一種對孩子最殘忍的荼毒嗎?
生活中很多所謂“健全家庭”教育出孩子的悲劇,也見過很多離異、重組家庭走出過很多個性健康的人。畢竟良好的家庭關係,其實才是最好的教育。
 對婚姻的恐懼、對親情的單薄、很多性格缺陷、安全感等等因素,其實都和我們的家庭教育有關,如果我們可以預見,就能挽回太多人生遺憾。
 對於父母來講,孩子是他生命的延續,但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的整個世界。

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 對孩子的性格影響 第2張

二、父母吵架的學問

學問一:吵架時儘量避開孩子,有什麼問題要等孩子離開後,再進行溝通。但千萬不要冷戰,因爲那樣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心理傷害,孩子會不知所措,甚至認爲是自己的原因造成了父母的不和,長此以往,便會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

學問二:吵架後要當着孩子面和好,輕輕鬆鬆“一笑泯恩仇”,並好好安慰一下受驚孩子的情緒。並要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再有針對性地加以寬慰解釋。

學問三:要勇於承認錯誤,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語言、行爲、甚至連“吵架”都可能成爲孩子們模仿的對象。

學問四:把握程度,儘量不要讓爭吵發展到無法收拾的地步,這樣也能減輕孩子的恐懼感。讓孩子生活得有安全感是爲人父母最起碼的責任,大人不要認爲感情是兩個人的事,便相互攻擊、謾罵,這對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將終生難以彌補。

一個孩子的成長是生物遺傳和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不良的環境生活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有些創傷終身難以癒合。

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 對孩子的性格影響 第3張

三、家庭經常吵架的後果

嬰兒期

嬰兒出生第一天就有聽覺反應,嬰兒對聽覺的感受有撫慰、警覺、痛苦。嬰兒如聽到父母強烈的吵鬧聲,他的感覺是痛苦,身體會變得僵硬,收縮神經,封閉起來自我保護。嬰兒期如果經常受到痛苦感受的刺激,勢必影響嬰兒聽知覺、視知覺發育,嚴重的將來會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由於視-動覺協調發育不好,將導致考試卷面成績差。

幼兒期

孩子在幼兒期老見父母吵架、打架,心裏緊張恐懼,由於認知水平低,幼兒不能理解父母爲什麼像仇人一樣互相攻擊,他不能辨別誰是誰非,更不願認定誰是壞的。有的孩子會認爲是自己不好,自己是壞孩子,因此有心理負擔,會引起生理反應,如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降低。如果家長中有一方是衝動型、情緒失控的人,還會導致孩子由於受驚嚇而長期尿牀。如果母親遭暴力打擊,孩子會感到極度不安全,因爲保護弱小生命的他的媽媽都自身不保,他還怎麼“活”下去?本能的害怕,令孩子在幼兒園裏退縮,不合羣,害怕與媽媽分離,主動參與活動的欲求低。在小朋友當中,各種心智和行爲發育顯得相對落後。

兒童期

兒童階段父母常大吵大鬧,會給孩子帶來羞辱感。如果父母是爲他的事爭吵,孩子就會顯得很難受,覺得自己是壞孩子,做惡夢,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低人一等,上課時心事重重。如果父母一直在孩子面前說離婚,那就像有把劍懸在孩子的頭上了,他的生活似乎就在等着這把劍掉下來,真正生活在恐懼和擔憂中,這樣的孩子,學習沒心思,做什麼事都興趣索然,成績越來越差,自尊感低,由此又引來了老師的低評價的打擊,進入惡性循環,對他今後的人格成長產生一定影響。

四、夫妻爭執中,這四點一定要注意

爭吵中夫妻倆是否表現出輕蔑的態度?
有沒有取笑對方,把對方說得一無是處?
夫妻是否喜歡冷戰,讓對方困惑而抓狂,最後相互不理不睬?
夫妻是否各自拉孩子站隊,向孩子哭訴,或否定另一方、排斥另一方,比如“你爸爸脾氣很暴躁,你可千萬不能學他。”
這些行爲不害的,一定要避免。

溫馨小貼士

在父母吵架聲中成長的孩子,他們身上往往有很多相同的特質,比如,自卑、敏感、怯懦等性格缺陷,對人生充滿悲觀,缺乏安全感,情感淡漠,不願意結婚,有社交恐懼,不懂得與人相處。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傷害是隱性的,問題的出現有時是滯後的,如果父母不意識到後果,必將禍害孩子。所以,欲生養孩子的父母自己首先要成長爲能夠控制情緒的人。教育孩子這件事,別人的意見聽聽就好,不要隨便用在自家孩子身上。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適合別人家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適用於自己的孩子。

父母平時還是要多注意觀察,用心,才能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