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寶典 > 健康生活 > 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

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者進行同種異體組織或器官移植後,外來的組織或器官等移植物作爲一種“異己成分”被受者免疫系統識別,後者發起針對移植物的攻擊、破壞和清除,這種免疫學反應就是移植排斥反應(transplant rejection)。

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

排斥反應是:移植器官攜帶的異體抗原所引起的受者體內發生的免疫反應。

①體液免疫反應

機制:受者體內存在能結合補體的抗體,一旦與移植器官相應的抗原接觸,將在器官內激活補體系統,使紅細胞、嗜中性白細胞、巨噬細胞及血小板發生免疫粘附,在小血管內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促進血管內凝血,阻斷血流,導致器官缺血性壞死。

主要參與細胞:B細胞。

見於:

A.超急性排斥反應

B.急性加速性排斥反應

C.慢性排斥反應

②細胞免疫反應

機制:抗原識別-免疫活性細胞致敏-免疫細胞增殖反應-攻擊靶細胞等過程。

主要參與細胞:T細胞、吞噬細胞(抗原呈遞)

見於:急性排斥反應。

簡化記憶:只有急排主要是細胞免疫,其他均爲體液免疫。

(一)超急性排斥反應

是不可逆的體液免疫反應,由預先存在於體內的抗體引起。

發生時間:移植器官血流恢復後,數分鐘或數小時即可發生,

表現爲:移植物腫脹,表面變暗紫色,血流減少,質地變軟,器官功能迅速衰竭。

預後與處理:無法逆轉,只能切除移植物,重新移植。

腎、心、肺均可發生 超急性移植反應,肝對超急性排斥反應耐受性良好。

病理:器官實質內明顯水腫、出血和壞死,毛細血管和小血管內血栓形成,管壁有多形核粒細胞浸潤和纖維素樣壞死。

(二)加速血管排斥反應

又稱血管排斥反應

體液免疫爲主,有免疫球蛋白、補體和纖維蛋白沉積。

發生時間:術後3-5天。

表現:移植物功能迅速減退和衰竭。

處理:激素衝擊治療加血漿置換,去除血中的抗體。

預後:有逆轉可能。

病理:小動脈纖維蛋白樣壞死和明顯的血管內血栓形成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

(三)急性排斥反應

主要是細胞免疫反應,臨牀最常見!

發生時間:術後4天至2周

臨牀表現:突然畏寒、發熱,移植物腫大引起局部脹痛和移植器官功能驟然惡化。

診斷:穿刺活檢是金標準。

處理:大劑量激素衝擊或調整免疫抑制方案。

預後:大多數可逆轉。

病理:大量的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

(四)慢性排斥反應

是移植物功能喪失的常見原因。

發生時間:移植數月後。

臨牀表現:移植器官功能緩慢減退,增加免疫抑制藥無效。

處理:唯一有效療法是再次移植。

病理:移植物血管周圍炎、內膜增生硬化、動脈管腔狹窄閉塞,最終萎縮。

(五)移植物抗宿主反應(GVHR)

病因:移植物中特異淋巴細胞識別宿主抗原所致。

可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引發多臟器功能衰竭和受體死亡。

常見於骨髓和小腸移植。

關於免疫排斥反應的小結

1.免疫反應:只有急排是細胞免疫,其他均爲體液免疫。

2.病理改變:只有急排的病理改變只有炎細胞浸潤,其他均有血管壁壞死、內膜增厚、血栓形成等血管改變。

3.處理:超急排和慢排的處理都是隻有再次移植,其他可逆。

4.臨牀最常見:急排

5.移植物功能喪失的常見原因:慢排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