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寶典 > 健康生活 > 奇怪的羣體性癔病

奇怪的羣體性癔病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5.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是羣體性癔病

奇怪的羣體性癔病

要想說清楚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什麼是癔病。癔病又稱癔症,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心理障礙,專業的叫法是分離[轉換]障礙。這是一類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內心衝突、情緒激動、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於易患個體所引起的精神障礙。癔病不是表現單一的一種疾病,而是包含多種不同表現的一類疾病。比較常見的例子是在一些偏遠地區,有些文化程度低的中老年婦女,在與人發生爭執或心裏不痛快時,會無意識地模仿某個死去親屬的口氣說話,而且惟妙惟肖,即通常說的附體。患者一般會模仿過世的公公或其他權威長輩的口吻,來訓誡不聽話的兒子或兒媳。還有一些癔病患者在受到精神刺激後,出現抽搐,或不能說話,或肢體不能活動,各種檢查又不能發現實質性損害。還有的人表現爲對傷害性事件的遺忘,即選擇性遺忘。可見,癔病的表現複雜多變。但共同點都是,有心理因素作爲發病的誘因,個體的性格容易受到暗示或自我暗示。面對現實的困境時,他們難以應付,於是就用上述奇奇怪怪的迂迴方式,即症狀,來應對困境。

比如有人在與他人發生衝突時,會出現四肢抽搐,類似於癲癇發作。這個症狀一旦表現出來,對方往往會擔心自己把當事人氣出病來,於是選擇退縮讓步。還有的人在遭遇重大的挫折或傷害過後,會對所發生的事情忘得乾乾淨淨,即選擇性遺忘,其實也是在迴避傷害情景在腦海裏再現時對自己再次構成傷害,而將其壓抑到了無意識中去。由此可見,癔病是某些人在遇到精神刺激後,用一些特殊的症狀來應對處境,或表達內心情緒、願望的應付方式,是不能良好適應現實的表現。

而羣體性癔病,即癔病的集體發病或流行性癔病,則是癔病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該情況多發生於一些常在一起生活的羣體中,如學校、寺院、相對封閉或集中的工廠等。往往是最初有一人出現癔病發作,周圍目睹者的精神受到感應,相繼發生類似症狀。由於對這類疾病的性質不瞭解,常在這一羣體中引起廣泛的緊張恐懼情緒。在相互暗示和自我暗示的影響下,使癔病在短期內爆發流行,造成的社會影響往往較大。

羣體性癔病臨牀症狀多樣,其中以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症狀最爲多見,如頭疼、頭暈、噁心、面色蒼白或潮紅、出冷汗、肢冷、陣發性腹痛等,有反覆發作傾向;其次爲精神異常,如翻滾、嚎叫、哭鬧等;再次爲運動障礙,如陣發性抽搐、下肢活動不便,四肢強直和感覺障礙,如肢麻、肢痛、喉頭異物感等等。

羣體性癔病起病往往有清晰的發病流程:一人起病——周圍人因心理不成熟和知識缺乏產生恐懼心理——暗示和自我暗示——羣體性癔病。所以羣體性癔病發作類型基本相似,往往發病年齡基本一致,發病屬同一區域,且處在同一環境下,同一時間發作,受同一種精神刺激因素而引起,所以診斷並不困難。

羣體性癔病辨析

需要注意的是,具有明顯疾病色彩的羣體性癔病一般並不多見,而常常以隱蔽的看似合理的形式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氣功”非常流行。當時一些所謂的氣功師在培訓班上所做的講座神乎其神,有的氣功師宣稱能夠在氣功的作用下讓啞巴開口說話,有的氣功師自詡能夠讓一些身患絕症的患者起死回生。而臺下的聽衆也大多聽得如醉如癡。而且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氣功師一發功,下面就一些人就會前仰後合,或手舞足蹈,或聞到某種特別的氣味。

後來被證實,其中相當一部分氣功都是缺乏科學依據的僞氣功。一些所謂的“氣功大師”是經過媒體或自我包裝出來的,而很多聽衆之所以出現稀奇古怪的行爲表現,與“氣功師”的暗示有直接關係。

比如,“氣功師”會說,“我發功的時候,你們就會感到有一股力量在身體內流動。悟性越好的人,感受得越快。”於是臺下那些暗示性高的崇拜者真的就會感到自己體內有股力量流動起來,因而出現一些身體晃動的行爲表現。有些人爲了獲得這種特殊的感覺,或者證明自己悟性高,也會通過自我暗示而出現一些身體反應。更主要的是,聽衆裏面有些人就是“氣功師”的“托兒”,他們率先表演,做出一些強烈的顯眼的表現,從而誘導一些人有意或無意地模仿,而出現類似的行爲表現。受到感應的人越多,他們的表演就越成功,而那些被感染的人羣就越符合“羣體性癔病”的特點。

可見,所謂羣體性癔病,是一種羣體性的一致的或接近一致的共同行爲,而未必一定要有頭暈、噁心、嘔吐等“病”的表現。在某些演藝明星的演唱會,粉絲們的一些瘋狂而又統一的舉動,就具有羣體性癔病的色彩,只不過與當時的情境並不衝突,所以不被認爲是病。或者在某些偉人的葬禮,有一個人哭得暈倒在地,接二連三,又有人不斷地暈倒在地,也是一種羣體性的癔病行爲。儘管有些過激,但與特定的場合、氣氛是基本一致的,所以也不被認爲是病態的。

少年兒童是羣體性癔症的易感羣體,由於少年兒童正處於生理、心理、身體、知識全面增長階段,人格尚未成熟,對各種外界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所以當應激因素突然出現時,就特別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刺激或暗示作用的影響而發病。還有,孩子們輸液之後回家再次出現症狀,當時是分別回到各自的家裏出現的,還是又回到學校後集中出現的。如果學生在彼此沒有聯繫的情況下分別又出現了症狀,則不宜考慮爲羣體性癔病。如果回到了班集體,在同學老師的關注下,經過相互詢問、觀察,而再次出現症狀,此時則可能是羣體性癔病。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最後診斷爲羣體性癔病,也不能斷然否認先前農藥味的出現,不能以此排除最初出現症狀是農藥中毒的可能性。即最初的症狀可能是化學因素導致的,而後來的症狀則不排除是心理因素導致的。

羣體性癔病的治療與控制

一般來說,出現典型羣體性癔病的患者多爲年輕女性,精神緊張、過度疲勞、睡眠不足、月經期,以及具有表演性人格特徵者,較易發病。對於典型的羣體性癔病,治療方面也很簡單,將患者特別是初發病例,一一隔離起來,給予對症處理,流行即可得到迅速控制。對於發病的患者,不要給予過多關注,免得強化或誘發患者的症狀。此外,集體催眠療法或團體心理治療也有一定的療效。

需要指出的是,羣體性癔病的發作比較突然,患者相對集中,較易控制。而一些惡性事件,如前段時間連續發生的傷害幼童的案件,先是出現一個始作俑者,然後其他地方不斷有人受到感應般地出現效仿的行爲。這些人與始作俑者有很多相似的個性特點或境遇。這種現象雖然不能被稱爲羣體性癔病,卻與之有着非常類似的心理機制。因此,面對類似的事件,也應像對待一個癔病患者一樣,給予恰當的處理,而不應給予過度的關注。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