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寶典 > 健康生活 > “不打不成器”觀念對嗎

“不打不成器”觀念對嗎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捱打的孩子中女孩佔九成

“不打不成器”觀念對嗎

中國“不打不成器”的傳統家教觀念根深蒂固。如今,當快樂教育、賞識教育等教育理念衝擊傳統教育時,總有不少中國父母抱怨:打孩子不好,可不打孩子又沒辦法。

據中國官方媒體公佈的一項由教育和法律界聯合進行的調查結果,中國家庭中打罵孩子現象十分普遍,有2/3的兒童捱過打。3,6%的孩子在家裏“經常”捱打,“偶爾”捱打的高達57,3%,表示“從未”捱過打的佔39,1%;有15%的孩子在家裏“經常”捱罵,“偶爾”捱罵的高達69%,表示“從未”捱過罵的只有16%。在捱打的兒童中,女孩佔了90%以上。被調查的高中生和大學生中,也有近2/3的人在上小學和初中時被父母打過,有30%的人因爲被體罰而導致精神憂鬱。

打罵使孩子心靈遭受傷害

青少年法律專家認爲,家庭暴力帶給孩子的不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靈的創傷。

調查顯示:遭父母打罵的孩子,有9,2%的人產生過輕生念頭,18,1%的人想離家出走,8,4%的人想和父母打一架,甚至還有6%的孩子埋下了“復仇”的種子。這說明,孩子在遭遇家庭暴力時,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甚至想採取極端手段來報復施暴者。同時,孩子對暴力傷害的恐懼也高於其他傷害,選擇“害怕遭別人打罵”的比例高達41,2%。

其次,被父母“經常打罵”的孩子,有不良行爲的比例高於沒有受此傷害的孩子,“不誠實”的爲7,6%,“欺負別人”的達8,3%,而“偷拿他人物品”的更高出18,5%。

此外,犯罪心理學家指出,“在暴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接受並使用暴力”,父母打孩子,實際上起到了教自己的孩子去打別的孩子的作用。這就是犯罪學中所說的“暴力的循環”。而且,遭打罵的孩子還極易產生其他不良的性格特徵。

幾乎所有的中國父母都清楚打罵孩子所產生的惡果,但打罵行爲依然屢禁不止。特別是近年來,隨着父母對孩子期望值的增加和孩子獨立意識的增強,一些地方打罵孩子現象有愈演愈烈之勢。

孩子應被看成獨立的個體

那麼,爲什麼打罵孩子的現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呢?發起這項調查的專家認爲,中國社會還普遍不把孩子當成有獨立人格的主體。家長將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財產。父母的兒童觀中權利意識淡薄。在調查中,有超過30%的父母不知道“孩子有哪些權利”。認同孩子應“自主平等”、“受尊重”的家長只佔15%和6%。

這種傳統的兒童觀普遍存在於中國父母身上,並影響着人們對孩子的態度和教育方式。儘管中國有健全的兒童法律體系,但缺乏與之相適應的公衆意識作爲社會心理基礎。作爲社會的人,兒童也是國家的,父母和子女間除了血緣關係外,還存在法律上的關係。專家呼籲,政府應採取法律措施,以保障兒童免受身體和精神上的傷害。

一些青少年保護組織的負責人指出,孩子有問題,父母用打罵來解決,說明這些家長無能。父母應多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給予孩子4種心理需要:愛護和關懷;被接受、被尊重的權利;得到讚賞的機會;在家裏有被當作成員的地位。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