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寶典 > 娛樂 >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什麼意思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出自什麼地方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什麼意思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出自什麼地方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外交部耿爽對美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迴應了一句話,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讓大家表示懟得好,不過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什麼意思呢,本站小編就來說說吧。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什麼意思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什麼意思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出自什麼地方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它的含義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係處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而我們平時的做法卻往往與聖人背道而馳。有了問題,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

原文: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雲:‘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譯文:

孟子說:“愛別人卻得不到別人的親近,那就應反問自己的仁愛是否不夠;管理別人卻不能夠管理好,那就應反問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問題;禮貌待人卻得不到別人相應的禮貌,那就應反問自己的禮貌是否到家——凡是行爲得不到預期的效果,都應該反過來檢查自己,自身行爲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會歸服。《詩經》說:‘常思慮自己的行爲是否合乎天理,以求美好的幸福生活’”。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當別人對我們不尊重了,就要自我反省,一定是我對別人沒有至誠的恭敬心,一定是我自己做得不夠好。有人說,人際關係真是太複雜了,其實不然。只要我們時刻存有“愛人敬人”之心,時刻“反求諸己”,就一定會贏得大家的尊重。

做學生的,如果成績不好,被老師判了不及格,就要自我反省,是我平時學習不夠努力,日後一定要加倍努力學習,而不應該埋怨老師。做老師的,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課,甚至打瞌睡,就要自我反省,一定是我的課講得不好,學養不夠,不能提起學生的興趣,然後就要努力提升水平,認真備課,而不是氣得火冒三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日後要提升修養,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古人說:“各自責,天清地寧;各相責,天翻地覆。”我們的學校是一個大家庭,上至領導,下至同學,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反求諸己”,那麼,建設和諧校園就不是一句空談。如果遇事都是互相埋怨,推諉扯皮,把責任盡往別人身上推,那麼,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出自什麼地方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什麼意思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出自什麼地方 第2張

它出自《孟子·離婁上》。

《孟子·離婁上》全文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爲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詩》雲:‘不愆不忘,率由舊章。’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聖人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矩準繩,以爲方員平直,不可勝用也。既竭耳力焉,繼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勝用也。既竭心思焉,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爲高必因丘陵,爲下必因川澤。爲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衆也。上無道揆也,下無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義,小人犯刑,國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田野不闢,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詩》曰:‘天之方蹶,無然泄泄。’泄泄,猶沓沓也。事君無義,進退無禮,言則非先王之道者,猶沓沓也。故曰: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孟子曰:“規矩,方員之至也。聖人,人倫之至也。欲爲君,盡君道,欲爲臣,盡臣道,二者皆法堯、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堯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堯之所以治民治民,賊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則身弒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名之曰‘幽’、‘厲’,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詩》雲:‘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此之謂也。”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由惡醉而強酒。”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雲:‘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曰:“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曰:“爲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國慕之;一國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斯二者,天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齊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絕物也。’涕出而女於吳。今也小國師大國而恥受命焉,是猶弟子而恥受命於先師也。如恥之,莫若師文王。師文王,大國五年,小國七年,必爲政於天下矣。《詩》雲:‘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於周服。侯服於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祼將於京。’孔子曰:‘仁不可爲衆也。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今也欲無敵於天下,而不以仁,是猶執熱而不以濯也。《詩》雲:‘誰能執熱,逝不以濯?’” 

孟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葘,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爲淵敺魚者,獺也;爲叢敺爵者,鸇也;爲湯、武敺民者,桀與紂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爲之敺矣,雖欲無王,不可得已。今之慾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茍爲不畜,終身不得。茍不志於仁,終身憂辱,以陷於死亡。《詩》雲:‘其何能淑?載胥及溺。’此之謂也。”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爲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曰:“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獲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獲於上有道:不信於友,弗獲於上矣。信於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於友矣。悅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悅於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身矣。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孟子曰:“伯夷闢紂,居北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太公闢紂,居東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歸之,是天下之父歸之也。天下之父歸之,其子焉往?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內,必爲政於天下矣。” 

孟子曰:“求也爲季氏宰,無能改於其德,而賦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觀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棄於孔子者也,況於爲之強戰?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故善戰者服上刑,連諸侯者次之,闢草萊、任土地者次之。”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侮奪人之君,惟恐不順焉,惡得爲恭儉?恭儉豈可以聲音笑貌爲哉?”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孟子曰:“事孰爲大?事親爲大。守孰爲大?守身爲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之聞也。孰不爲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爲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養曾晳,必有酒肉。將徹,必請所與。問‘有餘’,必曰‘有’。曾晳死,曾元養曾子,必有酒肉。將徹,不請所與。問‘有餘’,曰‘亡矣’,將以復進也。此所謂養口體者也。若曾子,則可謂養志也。事親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曰:“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與間也,惟大人爲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 

孟子曰:“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爲人師。”  

樂正子從於子敖之齊。樂正子見孟子。孟子曰:“子亦來見我乎?”曰:“先生何爲出此言也?”曰:“子來幾日矣?”曰:“昔者。”曰:“昔者,則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曰:“舍館未定。”曰:“子聞之也,‘舍館定,然後求見長者’乎?”曰:“克有罪。”孟子謂樂正子曰:“子之從於子敖來,徒餔啜也。我不意子學古之道而以餔啜也!”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爲大。舜不告而娶,爲無後也,君子以爲猶告也。” 

孟子曰:“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樂之實,樂斯二者,樂則生矣。生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孟子曰:“天下大悅而將歸己,視天下悅而歸己,猶草芥也,惟舜爲然。不得乎親,不可以爲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爲子。舜盡事親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爲父子者定。此之謂大孝。”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什麼意思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出自什麼地方 第3張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