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寶典 > 娛樂 > 殺馬特爲什麼消失了 如何看待紀錄長片《殺馬特我愛你》

殺馬特爲什麼消失了 如何看待紀錄長片《殺馬特我愛你》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殺馬特我愛你》記錄長片在網上引起熱議,對於殺馬特一詞,相信很多90後的朋友都不陌生,那奇異的造型,搞怪的妝容,讓人印象深刻,那麼,殺馬特爲什麼消失了?下面本站小編就來說說。

殺馬特爲什麼消失了 如何看待紀錄長片《殺馬特我愛你》

殺馬特爲什麼消失了

“殺馬特”的起源是上個世紀70年代的朋克文化,“殺馬特”的造型就是把頭髮留得比較長,然後染成各種顏色,同時畫濃妝,穿一些很奇怪,很緊身的衣服,帶一些在別人眼裏很奇葩的配飾,他們還會做出各種讓人意想不到的動作,尤其是跳奇怪的舞蹈。

爲什麼現在都不見了?我認爲有三點主因:

第1點:觀念的不同。“殺馬特”的出現,大概是在2000年至2010年這10年間受到了一個叫“非主流”文化的影響,從而誕生的。“殺馬特”確實是非常的非主流,與主流觀念相悖逆,所以“殺馬特”逐漸消失了,現在都不見了。

第2點:太另類。“殺馬特”不管是髮型,頭髮顏色,妝容還是衣服穿着等方面都顯得太過另類了,讓人看了之後感覺很不舒服,這樣的另類是受不少人所討厭的,因此“殺馬特”逐漸消失,直到現在都不見了。

第3點:與主流審美觀不同,這也是“殺馬特”現在不見了的主要原因。

可是我們不能否認的是,殺馬特時代真的是存在的一個時代,就算他們再醜那個髮型,當時也是備受人們喜歡的。並且現如今很多當時殺馬特的主要成員都已經結婚生子。屬於他們的年輕時代已經不在啦。正常的工作,正常的事業,其爲都需要的是乾淨整潔就五官以及髮型。

如何看待紀錄長片《殺馬特我愛你》

從2016年開始,藝術家李一凡完成殺馬特青年採訪67個,網絡採訪11個,同時收集工廠流水線及工人生活錄像900多段,最終制作成紀錄長片《殺馬特,我愛你》。這是一次詳實且殘酷的調查梳理行動,五顏六色的頭髮下面,他想重新檢討城鄉關係里社會底層工人的生存代價和權利困境根源。

李一凡表示,“我拍的不是殺馬特史,我拍的是90後農民工歷史的一部分”。

殺馬特爲什麼消失了 如何看待紀錄長片《殺馬特我愛你》 第2張

但是對於這個,網友有不同的看法,一起來看看:

看法1:初衷挺好但是感覺有點跑偏,從一開始想要樹立一種反抗主流的形象,到後來莫名的開始給予同情,都是站在一個高度去自以爲是的判斷,這個羣體其實並沒有那麼閉塞,甚至是最早的網蟲之一,核心是幫派亞文化和性,不把這個中心搞清楚最後拍出來的確實是農民工,不是殺馬特。

看法2:感覺導演要麼是被騙了,要麼是太沉迷居高臨下施與同情理解的自我滿足,於是去花好幾年去接觸了一羣可能是仿殺馬特的農民工。

從他覺得底層老實可欺的時候就已經跑偏了,並且因爲給錢“收貨”老樂意盯着“大廠”,而沒有真正去接觸瞭解“殺馬特”的關鍵——網絡街頭幫派階級文化和性,甚至連殺馬特相關衍生“非主流網絡文學/歌曲/火星文”都沒提及,又想把他們推到一個對抗主流的前衛位置,又覺得他們是流水線造就,就以爲殺馬特是奇裝異服,辣眼髮型,最後還在那個高度以身代之寫了一首歌……港真,真·殺馬特們纔不會說那些歌裏的話,甚至身爲一個經歷過殺馬特非主流時代雄起的網蟲,都覺得這首歌違揹人家視覺系搖滾的初衷,太軟太low了。

也難怪被“教父”一直鄙夷。

但是出了錢,那大夥陪玩陪演的成分更大一些。

最後拍的就是農民工題材的東西,但因爲又想去強調殺馬特,搞得兩邊啥都不大是。

殺馬特爲什麼消失了 如何看待紀錄長片《殺馬特我愛你》 第3張

看法3:怎麼說呢,殺馬特不等於農民工吧。在那個時代的人,那種髮型什麼的就是潮流,時代在變化而已。

看法4:殺馬特是一種文化過濾的結果,它源自朋克-視覺系這樣的先鋒文化,在一線城市的年輕人將這種文化充分吸收並咀嚼之後,留給鄉村青年的只能是缺乏美學景觀並且定義模糊的文化殘渣—殺馬特。而當這代年輕人走向城市,走向工廠,走向信息流動,他們意識到這種文化差別後,會自覺的做出審美上的切割。這也是爲什麼紀錄片所呈現的“正在進行時的殺馬特”只發生在東莞的石排鎮,因爲只有那些還沒走向城市的年輕人依然在這種末梢裏體驗獨特。

根本性的問題不是文化反抗,也不是生存或者權利困境這種社會學詞語,這種淺薄的亞文化裏面承載不了這麼大的意義,根本性的問題是加速城市化,加速人口自由遷徙和流動,打破數字信息壟斷,打破人爲的城鄉二元壁壘。只有做到這些,年輕人才能有更豐富的精神生活和審美自覺,而不是需要用殺馬特這樣糟糕的沒有任何美學價值的身體特徵來標榜自己

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