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百科 > 婦科疾病 > 卵巢癌的症狀

卵巢癌的症狀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卵巢惡性腫瘤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卵巢癌,它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由於這種疾病發病率較高,僅次於子宮頸癌和子宮體癌,所以很容易引起女性恐慌。因爲卵巢癌多見上皮癌,在各類婦科腫瘤中的死亡率又佔首位,嚴重威脅女性的生命安全,所以不管作爲女性還是其家人,都要格外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
卵巢癌的症狀
卵巢癌的症狀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早期接受治療意義重大,晚期病人症狀容易惡化,明白卵巢癌的疾病症狀有助於疾病的恢復,以及呵護女性健康。

早期症狀:患者可感覺腹脹、脹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便祕、尿頻或尿急;背痛而且容易疲憊。因爲卵巢位於盆腔深部,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因此容易受到患者忽視,但是在卵巢癌早期治療效果會顯著。

晚期症狀:

1)早期症狀明顯,如腹部墜痛感與膨脹感;腹痛、腰痛或坐骨神經痛等。

2)當腫瘤擴大到壓迫膀胱,患者會感到尿道系統也會被壓迫;如果壓迫直腸,則導致大便困難;壓迫胃腸道,容易產生有消化道症狀;壓迫膈肌,容易發生呼吸困難,難以平臥。

3)晚期腫瘤生長素質,患者會出現營養不良還有體質消瘦症候,產生惡液質。

4)女性會出現月經紊亂、陰道出血的症狀。

5)當診斷爲功能性腫瘤,患者體內可能產生相應的雌激素或出現雄激素過多的症狀。如表現在子宮出血、陰道出血,或出現男性化徵象。

卵巢癌怎麼得的

可以說卵巢癌的發病原因暫時還不明確,但是引發疾病的高危因素可確定爲環境和其他因素,以及遺傳因素。

環境和其他因素:生活中,工業上的各種物理或化學產物的危險物質可能觸發疾病產生。這些危險源有:未產、不孕、多次妊娠哺乳以及口服避孕藥。因爲持續排卵,會使卵巢表面上皮組織受到磨損和難以修復,醫學表明促排卵的藥物作用會增加卵巢癌的發病率。至於飲食因素,還未得到相關認證。

遺傳因素:主要針對上皮性卵巢癌疾病。因爲5%~10%的卵巢上皮癌具有遺傳性。有過卵巢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還有結直腸癌的家族病史,患者家庭要高度重視,因爲這些疾病容易增加卵巢癌的發病率,所以患者家庭也要定期接受體檢,提高警惕,採取預防疾病的相關措施。

什麼人容易得卵巢癌

卵巢癌屬於惡性婦科腫瘤,這種疾病通常難以治療,使得患者痛苦不已。醫學上尚未明確發病原因,但是明白卵巢癌的症狀,以及瞭解高發人羣,有助於大家預防和應對疾病,前面已經跟大家介紹了卵巢癌的發病危險因素,女性要注意避開那些因素,合理的使用口服避孕藥,並用母乳餵養嬰兒,學會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它有助於預防疾病,女性要懂得呵護自身健康。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人容易得卵巢癌。

1、不孕,並使用促排卵藥物的人。

2、不哺乳的女性。

3、月經初潮早、未生育的女性。

4、經常吃三高食品的女性。(高脂肪、熱量、蛋白)

5、更年期或絕經期的女性。

6、有過家族腫瘤病史要注意遺傳因素。

7、精神狀態長期不好,比如性格煩躁,精神壓抑或受到刺激,一旦發病其危險性也會增加。

8、受化學物質刺激的女性發病率更高。如滑石粉、石棉、吸菸或者二手菸。

卵巢癌分期

卵巢癌主要分期爲四期,即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和第四期。不同分期的卵巢癌,患者的治療方法也是不同的。瞭解卵巢癌的分期對於其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因爲它可以幫助病人瞭解自身病情,能幫助醫生指導治療方案,通過CT、超聲、X光造影等各類檢查,有助於調整出適當的診治方案。分期的最大作用在於,可以從根本上減少患者剖腹手術的次數,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另外,卵巢癌的具體分期與卵巢癌的組織分級有密切關係。下面介紹具體分期:

第一期:此時病變侷限於卵巢;

第二期:此時病變累及一側或雙側卵巢,伴盆腔轉移;

第三期:同第二期表現,增加腹膜後淋巴結可能轉移;

第四期:病變開始向遠處轉移;出現腹水要找到惡性細胞;出現肝轉移(累及肝實質)。

卵巢癌飲食

雖然卵巢癌治療緩慢與艱難,但是平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僅可以有助疾病康復還可以預防疾病哦。

一、飲食宜清淡,注意高劑量乳糖和動物脂肪的過多攝入。適量補充蛋白質與維生素,但忌食母豬肉。

二、少吃垃圾類食品和刺激類食品,患者宜遠離菸酒。

三、可多食用具有抗卵巢腫瘤作用的食物,但要根據不同症狀進行食療,如出血、感染、腹部問題對應的食物是不同的,切忌誤食與過食。

(1)出血的症狀:宜吃柿餅,蘑菇,藕,芹菜,羊血、烏賊等。

(2)感染的症狀:宜吃綠豆,油菜,芹菜,芝麻,鰻魚,鯉魚,麒麟菜,蕎麥等。

(3)腹痛、腹脹的症狀:宜吃栗子,山楂,楊梅,核桃等。

四、適當進補,特別是術後患者,飲食宜增加滋補類食品,有利於養身調經。如羅漢果,桂圓,桑葚,黑芝麻,黑木耳,綠豆,石榴,胎盤,鯽魚,鯉魚等食物。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