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百科 > 生活疾病 > 心肌梗塞的症狀

心肌梗塞的症狀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你瞭解什麼是心肌梗塞嗎?這是一種急性疾病,因此掌握它的急救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身邊的人還有心機梗塞的疾病。那麼你瞭解心肌梗塞的症狀嗎?心肌梗塞的前兆是什麼呢?心肌梗塞的原因是什麼?心肌梗塞的治療方法有什麼?心肌梗塞怎麼調理呢?下面來百科瞭解下。
心肌梗塞的症狀
心肌梗塞的症狀

由於不知道自己是否患有心肌梗塞,所以也就不在意這件事情。但是心肌梗塞是一種比較困難的疾病,如果不掌握急救知識的話,一旦心肌梗塞發作,那麼等待的只有死亡。接下來了解下心肌梗塞的症狀有哪些吧。

1.心力衰竭:主要爲急性左心衰竭,引起梗塞後心髒收縮力明顯減弱或不協調,呼吸困難,咳嗽,煩躁等症狀,可出現嚴重的肺水腫,繼而頸部右側靜脈衰竭如靜脈怒張,肝腫大和水腫。

2.全身症狀包括髮熱,心動過速,白細胞增多和血沉增加。

3.嚴重的胃腸疼痛常伴有頻繁的噁心,嘔吐和腹痛,脹氣或呃逆。

4.心律失常伴疲勞,頭暈,暈厥等症狀,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房室傳導阻滯和束支傳導阻滯也較常見,室上性心律失常較少見於心力衰竭。

5.低血壓和休克:常見血壓疼痛,煩躁易怒,面色蒼白,皮膚溼冷,脈搏快速,出汗,尿量減少,智力低下,甚至暈厥,休克表現。

心肌梗塞的前兆

你身邊的親人是否患有心肌梗塞呢?你知道怎樣就是患有了心肌梗塞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心肌梗塞的前兆有哪些吧,這樣更有助於我們進行一個預防。

1.沒有心絞痛症狀的人首先在感覺,過度勞累或吃飯後多次出現心絞痛。他們在胸骨上段或中段出現擠壓樣疼痛,伴有胸悶和窒息。這是由於心肌嚴重缺血缺氧,代謝產物積聚,心臟自主神經傳入纖維的刺激,引起劇烈疼痛。疼痛通常持續3-5分鐘。

2.過去有心絞痛,但心絞痛發作次數明顯增加。即使非常輕微的活動也會導致心絞痛,甚至休息時癲癇發作。

3.心絞痛持續時間延長,疼痛明顯惡化。以前有效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已變得無效。這些症狀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表面損傷或出現裂縫,繼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導致冠狀動脈不完全或完全阻塞所致。

心肌梗塞的原因

你知道爲什麼會產生心肌梗塞嗎?往往是由於突然地大量運動,而導致的心肌梗塞。所以生活習慣不能突然改變,應該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你知道心肌梗塞的原因有哪些嗎?

1.過度勞累

過度的體力勞動,特別是沉重的勞動,過度的體力活動和持續的壓力,都會增加心臟的負擔,突然增加心肌的氧氣需求量。冠狀動脈疾病患者有硬化,狹窄的冠狀動脈,不能完全擴張。它會導致心肌缺血。嚴重的身體負荷也會誘發斑塊破裂,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2.暴飲暴食

暴飲暴食後會出現許多心肌梗塞病例。在吃了大量含有高脂肪和高熱量的食物後,血脂濃度突然增加,導致血液粘度增加和血小板聚集增加。在冠狀動脈狹窄的基礎上形成血栓形成,導致急性心肌梗塞。

3.冷刺激

突然的冷刺激可能誘發急性心肌梗塞。因此,冠心病患者應高度重視保暖和寒冷,冬春季季節是急性心肌梗塞發病率較高的原因之一。

心肌梗塞的治療方法

一旦心肌梗塞發作,那麼是非常不好的。因爲心肌梗塞是一種急性疾病,發病到死亡也許就只有幾秒的黃金治療時間。所以掌握心肌梗塞的治療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心肌梗塞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壞死。基於冠狀動脈疾病,冠狀動脈血流迅速減少或中斷,導致相應心肌嚴重且持續的急性缺血,最終導致心肌缺血,壞死。心肌梗死患者絕對需要臥牀休息1到3天。同時,吸取氧氣;連續心電監護,觀察心率,心率變化以及血壓和呼吸,監測3〜5天,必要時監測靜脈壓。心肌梗塞治療的選擇是侵入性旁路手術還是微創支架術的選擇。

在選擇手術方法時,關鍵取決於發病時間和梗死麪積,面積。小面積梗死通常通過保守治療得到治癒,但也有復發的可能性。大面積梗死治療效果差,手術干預成功率低。如果血管沒有完全阻塞,那麼當沒有其他手術禁忌症時,患者只需要使用介入支架手術。放置支架後,可以達到血流的目的。

心肌梗塞怎麼調理

一旦患有心肌梗塞,那麼一切事情都要小心,不能情緒激動,也不能過度運動,要注意休息。那麼接下來就來看看心肌梗塞怎麼調理吧。

不要在一頓飯或者飢餓浴中洗澡,溫度最好隨體溫而定,水溫過高會使皮膚血管明顯擴張,大量血液流向體表,可能會引起心腦血管缺血。洗澡時間不宜太長。更嚴重的冠心病患者應該在其他人的幫助下洗澡。

注意氣候變化持續低溫,強風和雨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遇到惡劣天氣的情況下,冠心病患者應注意保暖,否則適當起到保護冠狀動脈的作用。中年男性突發性心肌梗死患者。如果梗死後及時治療對心功能影響不大。術後堅持抗凝劑。建議低鹽低脂飲食,堅持使用抗凝劑和血管擴張藥,避免酒精和菸草。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