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百科 > 生活疾病 > 布氏桿菌病症狀

布氏桿菌病症狀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5.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在生活中有很多疾病,是人類和動物們都能共同受同一種病菌所侵害而發生的,一旦人類被傳染上疾病,身體就會受到很嚴重的傷害,布氏桿菌病就是其中的一種,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討一下布氏桿菌病症狀都有哪一些?
布氏桿菌病症狀
布氏桿菌病症狀

相信很多朋友對布氏桿菌病應該都比較陌生,它主要是由動物身上的一種細菌傳染到人類的一種疾病,布氏桿菌的傳染性很強,尤其是經常養牛的朋友們要特別的引起注意,它的傳染途徑主要就是由牛而來,那麼如果得了布氏桿菌病症狀都有哪些呢?一起往下看。

首先,布氏桿菌病最有特點的症狀就是身體會出很多的汗,特別是在深夜裏,或者是早上起來的時候,身體就會出現,患者朋友們會感覺到特別的乏力,特別特別的軟弱。

其次,布氏桿菌病會有兩種形式的出現,一種是弛張型,另外一種就是波狀型,其中波狀型的桿菌病,特別的有特點,患者會在發熱2到3周的時候,身體又會突然出現3到5天的不發熱狀態,然後又過兩週,在繼續發熱,整個狀態就像一個波狀一樣,所以被取名爲波狀型,其他形式的布氏桿菌病基本的症狀都會是發熱的狀態,還有關節地方的疼痛。

布氏桿菌病的危害

任何疾病都有它的危害,不管是對動物而言,還是對人類,一旦感染疾病,身體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尤其是布氏桿菌病這種具有傳染性的疾病,朋友們一定要引起重視,那麼布氏桿菌病的危害有哪一些呢?跟隨小編一起往下看。

首先,布氏桿菌病首先會使患者出現低燒的持續現象,還會使患者感到非常劇烈的頭痛,肌肉痛等等,如果疾病繼續發展,有時候體溫還可以高達40度以上,患者朋友還會出現便祕,厭食,體重下降的一些症狀,嚴重的布氏桿菌病會造成脾臟,淋巴結以及肝臟發生嚴重的腫大,不過沒有併發症的布氏桿菌病,通過治療以後可以在半月以內恢復健康。

另外,布氏桿菌病還可能造成身體其他器官的併發症,比方心臟,大腦會受到炎症的侵蝕,還有神經系統,肝臟,膽囊也會引起炎症的發生,慢性的布氏桿菌病患者會使身體長期處在不健康的狀態,但是布氏桿菌病很少致人於死亡。

布氏桿菌病可以治癒嗎

疾病雖然讓人感覺很害怕,疾病的發生也使身體受到很多的傷害,但是隻要找到根本的原因所在,並且積極的去治療,基本上都是可以治癒的,那麼布氏桿菌病可以治癒嗎?小編總結了以下幾點,供朋友們參考。

首先,沒有併發症的布氏桿菌病可以採取一般治療的手法,比方讓患者多臥牀休息,並且在飲食上給患者多補充一些營養豐富的食物,並且在患者發熱的時候,補充足夠的水分,通過輸液和給患者解熱鎮痛的一些藥物,身體會在2到3周的時間慢慢恢復健康。

另外,嚴重的布氏桿菌病會引起一些併發症的存在,那麼治療起來就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大多數的患者會在半年以內身體恢復健康,只有極個別體制的患者病程會超過六個月以上,在用藥物之前布氏桿菌病很少致人死亡,即使是出現幾例死亡的病例也是因爲治療之前嚴重的影響了心臟,或者中樞神經方面引發了病變造成的死亡,所以及早的治療是關鍵所在,不要讓疾病惡化到無法治癒的階段。

布氏桿菌病怎麼造成的

瞭解了布氏桿菌病的一些症狀以後,我們就能及早的發現病症,並能有效的治療,但是對於引起布氏桿菌的原因還是有點陌生,那麼布氏桿菌病怎麼造成的呢?跟隨小標一起往下看。

首先,布氏桿菌病是由一種叫做布氏桿菌的病毒侵蝕到牛,羊,豬身上以後,使動物開始出現布氏桿菌病,一旦人接觸這些得病的動物就有可能被傳染上,布氏桿菌病最主要的傳染源是母牛,一般多發生在懷孕流產的母牛身上,在母牛生產的時候可以發現母牛的陰道排出特別惡臭的紅褐色液體,證明母牛已經感染了布氏桿菌病,一定要遠離。

另外,布氏桿菌病的潛伏期特別長,患者有時候即使被傳染也可能在半年以後才發病,最強的傳染源是羊這種動物,有資料顯示,經常接觸羊或者牛的朋友患病率比較高,其次假如吃了沒有檢疫的動物,也會被傳染。

怎麼預防布氏桿菌病

對於傳染性的疾病,除了積極的治療以外,預防纔是最關鍵的,在沒有得病的最開始就把傳染源切斷,並做好防護措施,疾病就很難乘虛而入,那麼怎麼預防布氏桿菌病呢?小編總結了一下幾點。

1,有資料顯示,布氏桿菌病可以通過唾液還有空氣進行傳播,所以經常給家裏開窗通風,使空氣流通,病菌就不會進入到屋內,防止一些呼吸道的病原體侵入,可以有效的減少布氏桿菌病的發生。

2,布氏桿菌病最主要的傳染源是動物,那麼就減少接觸動物的行爲,尤其是沒有檢疫過的動物更要遠離,更不能食用一些不健康的肉類。

3,要想切斷布氏桿菌病的傳播,首先要阻斷傳染源,也就是說對於飼養羊,牛,豬的一些地方,要經常嚴格的對圈舍消毒,並對動物們定期的檢疫和注射布氏桿菌病的疫苗,一旦發現有動物感染,堅決隔離,不讓布氏桿菌病擴散。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