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教育資訊 > 跟孩子講道理孩子不聽怎麼辦 怎麼跟孩子去溝通比較好

跟孩子講道理孩子不聽怎麼辦 怎麼跟孩子去溝通比較好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不聽你講話怎麼辦好,孩子對於父母的要求不聽,這個肯定會讓不少的父母有點煩躁,那麼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好呢,本站小編就來說說吧。

“講感受”代替“下命令”

跟孩子講道理孩子不聽怎麼辦 怎麼跟孩子去溝通比較好

當孩子的一些行爲給父母造成困擾時,我們往往習慣於用命令的溝通方式,比如:“你不能穿着鞋在房間裏跑來跑去。”“趕時間的時候你不要只顧着玩!”

命令的溝通方式,傳遞的信息是:我比你懂得多,想要告訴你應該怎麼做。它暗含着對孩子的控制,孩子雖然不說,但他可以感受得到。

就好比老公跟老婆約好去一個地方,老公晚到了十分鐘,老婆問:你怎麼這麼晚纔來?老公聽到這個問話,會下意識感覺緊張、不舒服。

因爲這句話表面是在探究一個因果關係,實際上傳遞的信息是對老公的命令:你不該遲到,你應該提前到。

話語中一旦有了控制的味道,處於弱勢的一方,很容易就能嗅出。

而強勢的一方,往往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溝通方式是“夾帶私貨”的,話語中夾帶了權力和控制慾。

當孩子嗅出發號施令的味道,他們會產生抗拒心理,抵抗來自外界的控制,這就是大多數時候,孩子對父母的話置若罔聞的主要原因。

試想,如果一個朋友來你家做客,不小心穿着鞋走進房間,你肯定不會跟他講:馬上把鞋脫掉,然後才能進我的房間!

你更可能講:這話說出來很不好意思,但我希望房間能儘可能地保持乾淨,所以得麻煩你換一下鞋。

你不是在命令對方,而是強調了自己的感受。

你相信對方會給予恰當迴應,能夠體諒和尊重你的感受。

很奇怪對吧,我們會用更好的溝通方式對待朋友,卻很少對自己的孩子也這麼做。

是不是因爲陷入做父母的“責任感”裏了呢?

預判孩子是需要被管教的,而我們應該擔負起管教他們的責任來,不願意相信孩子具有體諒父母感受的主動性。

(這算是一個開放型問題吧,我們可以多想想,思考的過程應該會帶來一些收穫。:))

最後給大家舉個我自己實操的例子。

早上出門前,娃各種磨蹭,本來穿衣服就慢,穿好衣服後還要隨手抓個玩具擺弄一會。

眼看時間刷刷溜走,我內心無比火大,以前會下意識使用命令的句式:

早上時間本來就緊,你不要只顧着玩,動作快點!

現在我會提醒自個,轉個彎,從講感受切入:

再晚就要遲到咯,遲到沒有早點,想想你要一直餓着肚子熬到中午,媽媽好心疼嘛。

別小看一個小小的溝通界面優化,帶來的效果卻是十分明顯。

以往命令脫口而出,親子關係就開始變緊張,最後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

如今用"講感受"代替"下命令",至少避開了衝突。

心平氣和間,孩子的配合度會自然提高,我焦慮氣惱的時候也就越來越少。

“後果描述”代替“貶損信息”

跟孩子講道理孩子不聽怎麼辦 怎麼跟孩子去溝通比較好 第2張

我們在斥責孩子做或不做某件事時,還習慣不自覺地給孩子貼標籤。

“你想把我惹火嗎?怎麼會有你這麼不省心的娃!”

“叫你不要搞亂書桌,偏偏要在那兒玩,永遠都是這樣。”

“乖孩子纔不會像你這樣!”

這些語句被統稱爲貶損信息,它們會排斥孩子的性格,粉碎他的自尊,強化他的不足。

面對這種責備,孩子常常會做出非常激烈的反抗行爲,他們會固執己見。因爲,放棄那個煩擾父母的行爲,就意味着要承認父母的責備和評價是正確的。

正確的溝通方式是避開貶損信息,儘量使用不帶指責的後果描述。

比如,一個孩子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

貶損信息是:你怎麼又把玩具弄到一地?從來都不知道整理!

不帶指責的後果描述是:我看到你把玩具撒在地上到處都是,我會擔心你走路時被絆倒。

此處的關鍵是,記住描述孩子行爲可能造成的後果,而不是指責評價他。

爲什麼“後果描述”更管用?

首先,它是對事不對人,孩子只有感到被接納,纔不會通過反抗父母來贏得關注。

其次,很多孩子尤其是低齡孩子,有時是意識不到自己錯在哪裏的。

當我們描述事實可能造成的後果,其實是在幫他們找出問題,這樣“熊孩子”才能明白,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不整理是不好的,會給別人給自己造成困擾。

如何才能避開下意識的憤怒,剋制自己想要指責孩子的火氣?

我總結出了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每次看到孩子問題,不要脫口而出“你……”,而是儘量用“我”開頭的句式。

試試看吧,多幾次後你就會察覺到神奇的變化。

我真實的體會是,這兩個溝通技巧都非常容易上手且見效明顯。當我們嘗試這麼去做,不僅能注意到孩子的變化,還會在自己身上發現巨大的變化。

通過使用一種新的溝通方式,父母開始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改變,漸漸從一個控制指責型家長變成溫和助推型家長。這個過程中,你也會收穫越來越多的正向回饋:輕鬆實現的教養目標,以及更融洽的親子關係!

記得我剛參加PET父母效能學習時,遇到過一位很好的教授,她告訴我,讓一個家長在親子關係中展示她的內心感受,而不是用權威管制孩子,是需要很大勇氣和內心足夠的安全感才能做到。

能夠輕鬆做到的家長,往往是因爲父母小時候就這麼對待自己的。

這句話帶給了我很大震動,讓我意識到,學習如何跟孩子溝通,如何做好一個會說話的母親,是有“使命感”的。

父母就像一面鏡子,好的,不好的,都會投射到孩子身上,童年時期接收到的錯誤溝通方式,很可能被帶入成年時期,帶來終生無法消除的障礙。

所以,從我們開始,做出改變吧!

愛一個人就是先學會好好說話。

跟孩子講道理孩子不聽怎麼辦 怎麼跟孩子去溝通比較好 第3張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