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教育資訊 > 溺愛孩子的經典語錄 不能溺愛孩子的說說感受

溺愛孩子的經典語錄 不能溺愛孩子的說說感受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9.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每一次行動,都是在自我成長,孩子的教育真的很重要,盲目打擊教育有時會讓孩子成長的更加叛逆,但是也不能盲目鼓勵溺愛,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愛,但卻不能溺愛。我們要去支持孩子的夢想,但我們更要培養他們成爲一個有獨立人格,有擔當、負責任的成年人。溺愛孩子的經典語錄 不能溺愛孩子的說說感受。

溺愛孩子的經典語錄 不能溺愛孩子的說說感受

溺愛孩子的經典語錄

“心軟是害,狠心是愛。誰溺愛孩子,誰總有一天會爲孩子包紮傷口。”我最大的錯誤是對你的溺愛,這一刻開始放手

不要把孩子寵壞,溺愛孩子會毀了孩子一生。

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即使父母有知識、有遠見、有策略,也無法保證可以溺愛、袒護孩子一輩子。給孩子獨立的意志和自主能力,這纔是最重要的事情

子不教父之過,愛孩子不講究方法,對孩子溺愛,無知的父親將會親手毀了孩子的前程。 

溺愛孩子的經典語錄 不能溺愛孩子的說說感受 第2張

許多父母對“教規矩”不拿手,孩子做錯事,要不就狠狠打罵,要不就忽視溺愛。其實溺愛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因爲父母放棄了教育孩子的機會,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而打罵更是最傷害孩子自信的做法,非常不可取。

過高地期望,帶來孩子的無望;過度的地保護,帶來孩子的無能;過分的地溺愛,帶來孩子的無情;過多地干涉;帶來孩子的無賴;過多地指責,帶來孩子地無措。

長期過分溺愛自己的(親人家的)孩子也會溺愛出逆子!溺愛孩子也是潛移默化的在傷害自己!做父母得有威嚴!爲孩子做太多事情總有一天孩子會嫌父母做的太少!別慣壞了不知感恩的心!

盆景秀木正因爲被人溺愛,才破滅了成爲棟樑之材的夢。

溺愛孩子的經典語錄 不能溺愛孩子的說說感受 第3張

“溺愛孩子根本不是愛,而是一種軟暴力,實質是不把孩子當成一個真正的人”。讓孩子暫時苦一點,這不是錯,而是一種智慧,爲孩子創造敢於拼打的“粗放豔陽天”,人生纔有更開闊的境界。

溺愛—父母不循教育規律沒有原則,一味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最終令孩子對父母的滿足形成依賴,導致孩子低能走向自負,這是對孩子一生的傷害!

孩子本是一塊璞玉,就看父母是不是能工巧匠,將其塑造成才。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不慎刻下缺乏理智的“一刀”、刻下不科學的“一刀”,孩子的一生只能是滿目蒼夷。而在這無數的“錯誤一刀”中,溺愛所帶來的惡果尤甚?

我們對孩子的溺愛就像高脂高糖一樣的危害着他們的健康。我們害怕他們走彎路,我們擔心他們吃苦頭,我們憂慮他們經風雨。我們全家人爲他們搭起了大棚,然後呆呆的望着他們柔弱的發育着。

不能溺愛孩子的說說感受

我的愛一點一點的在增加,一點都沒有減少的可能,我老是怕你受一頂點委屈,你受委屈我會受不了,所以在我這裏不能溺愛,請原諒麻麻的狠

很喜歡的一段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榜樣,不要過分溺愛孩子,不能做到有求必應,有教養的孩子是一點一滴教育起來的,龐溺和嬌慣並不是對孩孑真正的愛!"

爲了愛孩子,可以愛的無原則,可以愛的無代價,最後讓孩子失去了行爲的原則和標準。我們可以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無論他優秀與否,在父母心中,都是最值得愛的孩子,但是千萬不能無條件地溺愛孩子,小的時候,爲了孩子開心,什麼都行,什麼都答應,那樣會害了孩子一生。所以愛一定要有度!

 與其溺愛你 不如多給你一些適當的挫折教育 讓你長大能有一個強大的內心去謀生 過自給自足的日子

溺愛孩子的經典語錄 不能溺愛孩子的說說感受 第4張

攻城容易守城難,造人容易育人難。對待孩子要有恆心、有包容,要愛但不能溺愛,要管但不可束縛,不要讓自己的缺點抹殺了孩子的優秀,與其讓孩子比較別人,不如自己先和別人比較。因爲無論是先天基因還是後天環境,這都與你相關。

2歲以後的孩子,有了自我意識,則要慢慢的建立規則,不能什麼都滿足他,什麼都代勞。被溺愛的同時,孩子的自我獨立空間被剝奪了。溺愛是在培養一個無能的孩子。當孩子的自尊感,成就感開始形成的時候,他就會很自卑。好的父母會給孩子提供面對世界的能力,而不是滿足孩子的幻想,適當的挫折可以租金孩子成長

慢慢纔會明白對孩子不能太過於溺愛,這樣不但會讓自己失望,還會讓孩子遲遲不能獨立,挺不起生活的脊樑,要學會放手,讓他們自己去經歷人生中的風風雨雨,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看得見彩虹!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就是幫孩子了。

溺愛孩子的經典語錄 不能溺愛孩子的說說感受 第5張

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教育孩子,不能以怕孩子跟自己不親了爲藉口無原則地溺愛孩子。那樣就不是真正爲了孩子好,那樣就是太自私了。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