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行爲習慣 > 孩子的哪些行爲我們要重視 孩子做哪些事情的時候我們要認真看待

孩子的哪些行爲我們要重視 孩子做哪些事情的時候我們要認真看待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是家裏的一個寶,大家肯定是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一丁點 傷害,不過孩子有時候做出的事情如果不嚴肅看待的話就會出現很嚴重的後果,究竟是哪些事情要重視的呢,本站小編就來跟大家說說吧。

案例

一位媽媽對我說了一件事:十二歲的女兒給自己的男朋友酒裏偷偷放了藥,男友喝後頭暈目眩上吐下瀉。起初,他們認爲是酒精作用,後來纔想起那瓶啤酒曾經過小女孩的手,拿起殘餘酒杯查看,果然發現裏面白色藥物殘留。兩人質問女孩,女孩說:我就是覺得好玩。

我問她以前有類似事件嗎?媽媽說:類似的事情倒是沒有,但是類似的話有。女兒七歲的時候,她看到女兒和另一個女孩趴在地上玩。當另一個女孩起身時,女兒伸出腳絆倒了她。最可怕的是女兒一臉平靜就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當時她看在眼裏心裏很氣,但並沒有當場指出她的行爲。回家後,媽媽問女孩爲什麼要故意伸腳絆倒別人,女兒說:我就是覺得好玩。

古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民間諺語基本概括了幼兒心理髮展的一般規律。對於人的漫長一生以三歲,七歲就總結完了,難免有些家長不在意,認爲三歲的孩子啥也不懂,七歲的孩子能懂啥?事實上,孩子的有些行爲和心理狀態要從小重視,家長不能忽視還要積極引導。三歲孩子是啥也不懂,但爲人父母你懂。七歲是懂不了多少,但父母至少能教導他們,讓他們慢慢懂。

孩子的那些行爲我們要重視 

1. 小朋友的惡作劇

小孩子天性調皮喜歡惡作劇,家長們有時也很生氣,但想想還是孩子也就算了。事可以算了,但引導必須要有。如果孩子只是爲了好玩,要引導孩子把握分寸。如果帶着嫉妒去惡作劇,孩子的心會越來越扭曲。如果帶着惡意無所謂的去玩,品德會發生改變。從心理化教育上來講,父母應該重視孩子的任何第一次,尤其是負面行爲的第一次。善惡是非,是在父母循循教導下慢慢認知起來的,這關係到孩子將來的性格與品性。哪怕孩子的惡作劇讓你哭笑不得,都要讓孩子懂得其中的正負意義。

孩子的哪些行爲我們要重視 孩子做哪些事情的時候我們要認真看待

2. 遇到小朋友說“你不愛我了”

大多孩子遇到媽媽爸爸嚴厲批評時,會委屈的說:你不愛我啦!你不關心我啦!這話三歲小孩會說,七歲的孩子也會說,甚至媽媽急眼時也會對孩子爸爸說。孩子說出來就是懷疑,這時父母別不在意,要當回事的認真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從父母那裏懂得:愛是確定存在的!然後再就是論事。有父母想:這不就是小孩子隨口說說嘛,何必這麼矯情在如此尷尬的環境下講愛呢?從心理學上講,對愛的理解應從小引導,孩子若一直懷疑、質疑甚至認爲愛是負擔,成年後幸福指數會降低。如果父母總是打罵孩子是沒多少機會給孩子講愛是什麼樣的,也許父母自己都想不通愛到底是什麼,又怎麼去給自己的孩子進行愛的藝術教育呢?

孩子的哪些行爲我們要重視 孩子做哪些事情的時候我們要認真看待 第2張

3. 遇到小朋友說生死

小孩子到了三歲左右對生死很模糊,但卻已經產生恐懼。會詢問父母“人爲什麼會死死?人爲什麼要活着?”七歲左右遇到死亡的電影故事或現實遭遇慢慢多起來。如果孩子從作品或別的小朋友親人離世投向自己的生命或對爸爸媽媽的生命擔憂時,這時你要當回事地與孩子交流,幫助他們不再害怕恐懼並接納。也許父母會認爲如此沉重的話題講了孩子聽得懂嗎?其實,你不講孩子慢慢也會懂的。只是從臨牀上的案例統計,孩子並不是不懂生死,而是害怕恐懼。此刻的負面情緒若長期存在,成人後抑鬱的指數比較高。

孩子的哪些行爲我們要重視 孩子做哪些事情的時候我們要認真看待 第3張

後話

案例中的這位媽媽擔心的不僅僅是孩子覺得好玩沒輕沒重的惡作劇行爲,而是惡作劇後坦然無所謂的心態。我望着這位媽媽,想着她應該很善良。但不能理解如此善良的媽媽怎會有一個不善的女兒呢?難道只是單親家庭沒有父愛的原因嗎?後來這位媽媽講述了自己的經歷,當我得知所有的一切時才理解那女孩的惡意是從哪裏來。這位媽媽坐月子時就和前夫離婚,自己一人帶孩子。心情不好時就會打女兒,小女孩的身上總是青一塊紫一塊。這個小女孩的三歲到七歲在扭曲惡意的心理環境下度過,直到12歲時做出如此可怕的事情,雖然她自己並不覺得那是多大點的玩笑。這個小女孩在12年成長的歲月裏問過媽媽:你爲啥要生我?你打我是愛我嗎?也曾用月經血抹在手腕上“玩笑”過。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