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百科 > 婦科疾病 > 爸媽不要給孩子“負面提醒”

爸媽不要給孩子“負面提醒”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3.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朋友的孩子很聰明,這個男孩上小學後,缺點越來越多——逃學、撒謊、寫作業、騙家裏的錢、沉迷於電子遊戲等,成爲了名副其實的問題孩子。

爸媽不要給孩子“負面提醒”

孩子的專家和監護人說話時,這個孩子向父母要錢買練習本。孩子的母親一邊出錢一邊說:可以買筆記本,但不能把一元筆記本說成兩元貪污孩子不小心點頭。

從母親隨口說的這句話裏,兒童專家發現了問題的癥結。他問孩子的父母,是不是經常給孩子這樣的“提醒”。家長想了想說是的,怕他學壞,所以看到一些關於小孩子錯誤行爲的信息,比如:逃學去玩電子遊戲,花錢找人寫作業什麼的,經常給孩子提醒。兒童專家馬上告訴他們,孩子就是這樣被父母親“教壞”了,他的一些錯誤行爲也是父母親口傳授給他的。

更少的孩子是白紙。一些家長經常無意間提醒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將操作性強的不良信息灌輸給孩子。當父母提醒他們的孩子不要做任何事情時,他們也知道一些事情。好奇心,冒險心理是人的天性,在孩子身上表現得更加充分。因此,在認爲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孩子會試試。如果沒有被發現,經常不舒服,就養成了壞習慣。例如,父母在假期上班前提醒留在家裏的孩子,我們離開後不要玩電子遊戲,不要看電視。孩子本來對這些事情很敏感,但是被父母提醒,父母離開後,孩子做的第一件事可能是父母強調不做。

小袁是個男孩子,爸爸是單位領導,母親是票務員,家裏的經濟條件不錯,對這個獨生子更是寵愛有加,幾乎是有求必應。但是,最近袁先生的父親看了家庭教育的雜誌,覺得家裏很富裕,但是應該對袁先生進行挫折教育。因此,他開始有意識地拒絕孩子的要求。

當天,袁先生從學校回家,要求父親買最新的玩具。父親說:你的玩具很多,不能總是買新玩具。”小袁馬上轉到了媽媽那邊,因爲媽媽總是會比爸爸更好說話一些,這是小袁多次試驗後得出的結論。可是,他沒想到,媽媽也和爸爸結成了同一戰線,同樣拒絕了他的要求。

失望的袁先生躺在地上哭泣。爸爸媽媽很疼,但是忍着,沒有答應他的要求。袁先生哭了一會兒,沒什麼反應,自己站起來。袁先生的父親和母親覺得這種教育方式有效,心裏暗暗高興。

由於工作的關係,小袁爸爸和媽媽經常把單位的公款帶回家,就放在家裏的抽屜裏。因爲害怕袁先生用抽屜裏的公款買玩具,父親說:這些都是公款,不能動。

一天,袁先生的父親取公款時,發現一千元以上的錢減少了,問袁先生,袁先生堅決否認。沒辦法,袁先生的父親只好自己出錢補充公款。

十天後,袁先生的父親接到老師的電話,才知道減少的公款是袁先生帶來的。

原本袁先生沒有在父母那裏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想在父親的注意下冒險。於是,袁先生利用午休時帶走了公款,花了一百多元買了玩具。但是,這種行爲被幾個同學發現,爲了不讓同學告訴自己,他又讓同學們吃麥當勞,買了玩具送給他們。

袁先生的父母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錢很悲傷。自己的孩子爲什麼成了這樣的家賊?

所以,孩子在五歲以前,家長要有意識地強化良性信息的灌輸,孩子只需要知道事情應該怎麼做就行了,父母不要“多此一句”。有對父母在孩子能夠“打醬油”的時候,他們兩口子只注意強化一點:買東西找回來的錢,必須交給父母。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現在家裏的錢放在桌子上,孩子不會特別關注。這個案例表明良性信息的灌輸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