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百科 > 生活疾病 > 大便出血是怎麼回事

大便出血是怎麼回事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大便出血是指排便時肛門流出血液,血液會隨大便排出。很多患者發現有大便出血症狀,誤認爲是很嚴重的疾病,因此出現心理陰影。其實,導致大便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比較嚴重的疾病,也可能是比較常見、容易治癒的疾病。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吧。
大便出血是怎麼回事
大便出血是怎麼回事

不同疾病引起的便血或多或少有些症狀上的不同,據肛腸專家所說,大便出血可能疾病有十幾種之多,但是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痔瘡便血

由於痔瘡導致的便血,一般發生在排便過程中,或者排便之後,主要特點是大便血色鮮紅,血與糞便是不混合的。

2、肛裂便血

由於肛裂導致的便血,主要特點是血色鮮紅,血液會滴出,或者手紙擦拭時可見,如果是新鮮肛裂,那麼在排便後肛門會有劇烈疼痛感。

3、消化道疾病便血

由於消化道疾病導致的便血,主要特點是大便呈柏油狀或呈黑紅色,出血部位多在上消化道。如果血色純紅,那麼更多是因爲下消化道疾病出血。

4、直腸癌便血

由於直腸癌導致的便血,主要特點是便血呈鮮紅色,滴狀附於大便表面。直腸癌晚期伴有肛門直腸下墜和全身消瘦,並且便祕與腹瀉交替出現。

大便出血的鑑別診斷

對大便出血的鑑別主要是便血的原發病鑑別,可根據便血的特點及伴隨症狀、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綜合判定。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觀察來做判斷,但要謹記要到正規醫院做科學的檢查。

1、便血的特點

內痔、肛裂往往在大便後出血。內痔出血呈點滴狀或噴射狀,而肛裂則是血附於糞便表面或手紙染血,出血量少。如果出血較多,血液在腸腔內貯留,排出時可呈黑色,多考慮上消化道病變。若爲紫紅色、暗紅色或有血塊,或血色鮮紅,則多來自下消化道,混有黏液並有臭味,應想到有直腸惡變的可能。

2、便血的伴發症狀

直腸炎、直腸息肉(癌)等便血常伴有肛門下墜的症狀。而內痔、息肉便血無肛門疼痛,肛裂伴隨着有肛門疼痛及便祕,慢性結腸炎常伴腹瀉、左下腹隱痛,出血性壞死性結腸炎、腸套疊伴有劇烈的腹痛甚至休克等。

便血對身體的危害有哪些

疾病對患者都會帶來影響,常見的大便出血也不例外。早期的便血常常被人們忽視,結果導致病情加重,下面就大便出血對身體的危害做下介紹,希望能夠引起大家對便血的重視。

1、 引發貧血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肛腸疾病初期的大便出血,由於無疼痛感,很容易被人忽視。但是隨着便血量的增多,很容易造成貧血,繼而出現心悸、心率加快、面色蒼白、精神疲倦等貧血的全身症狀。

2、 影響神經系統功能

長期便血不止,很容易使患者處於惶恐不安的精神狀態,再加上受肛裂、肛瘻等肛腸疾病的影響,患者容易出現激動、煩躁等情緒,造成人體神經系統功能紊亂。

3、 可導致敗血症,毒血癥

由於肛裂、肛瘻導致的長期大便出血,容易造成肛門周圍分泌物增多,使得細菌、膿栓等就很容易侵入人體血液,嚴重時會引發敗血症,毒血癥。

大便出血應做哪些檢查?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被大便出血所困擾,不知道它是什麼引起的,也不知道應該如何治療纔有效。我們應該重視自己的身體情況,杜漸防微,要注意到正規醫院做檢查是最可靠的。

1、做肛門指診

肛門指診是便血體檢中不可缺少的項目。大腸癌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直腸癌佔 60%,因此這項檢查及時發現直腸癌的一種可靠而又簡便的方法。

2、做腸鏡檢查

當患者出現大便出血時,一定要找到出血竈,不能簡單地下結論,而應做肛門鏡檢查,並跟進進行其他專項檢查,一定要明確診斷,避免遺漏惡性疾病的診斷而延誤治療的時機。

3、 做腹部檢查

對於炎性腸病等,腹部檢查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潰瘍性大腸炎也是便血的一個重要誘因。即使通過檢查查明疾病的症狀有利於抓住時機進行診治,緩解病情的惡化。

大便出血應該如何預防

很多嚴重的肛腸病患者,在發病初期,就有了便血癥狀,但是因爲沒有得到重視,沒有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科學的檢查,最終導致了疾病的惡化。忽視便血的直接後果是使很多疾病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大便出血要及時發現,儘早治療,還要做好預防措施。便血的預防辦法有:

1、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培養大便反射,如果排便不暢,應該調理身體。

2、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熱油膩的食品,忌菸酒咖啡。在日常生活中多吃具有清腸熱滋潤營養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胡蘿蔔等,養成多喝水的習慣。

3、要心情開朗,勿惱怒,動肝火,因爲心境不寬,煩躁憂鬱都會使腸粘膜收縮血行不暢。

總而言之,預防勝於治療。如果預防能避免大便出血,日常就要採取措施做好預防。不然,一旦患病,危害的是自身,嚴重時可引發其他症狀,導致要使用藥物治療,影響生活和工作,讓人心情不悅。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