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百科 > 生活疾病 > 心律不齊的危害

心律不齊的危害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心律不齊就是指人的心跳出現了異常,跳動的過慢或過快,並且超出了正常範圍,心臟病患者是最容易出現心律不齊的人羣。那麼,心律不齊有什麼危害,出現了心律不齊該注意些什麼?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詳細瞭解一下。
心律不齊的危害
心律不齊的危害

很多人都出現過心律不齊的情況,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予以重視。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心律不齊會有什麼危害。

1、心律不齊會對人體的血液循環產生不良影響,由於人體在心律不齊的時候,心房以及心室收縮都會出現轉變,使得心臟的排血量下降七成,這就會人體出現心虛、胸悶以及無力等情況。

2、如果心率不齊比較嚴重的話,很容易使患者出現竇性停博、竇房阻滯以及心動過緩的症狀,進而患上心動過速綜合症,在醫學上也被稱爲慢、快綜合症。

3、嚴重的心率不齊有可能會使患者猝死,而且在導致猝死的疾病中,心律不齊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室性心動過速、室顫以及傳導阻滯等情況,引發瘁死的機率是比較高的。

雖然很多時候心律不齊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在嚴重的時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甚至可能會導致患者死亡。

心律不齊什麼原因

在大家的認識中,心臟病患者出現心律不齊並不奇怪,奇怪的是很多身體很健康的人也會出現心律不齊的情況。下面我就就來看看心律不齊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1、在患有心臟病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心律不齊的情況。而且很多可以破壞心電系統的疾病都會引發心律不齊,比如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甲狀腺功能不足等。

2、心律不齊不僅會由心臟病引發,人在出現不良情緒的時候,也很容易出現心律不齊的情況。特別是在人憤怒、生氣的時候,就很容易引發心律不齊,而且這種時候都是比較危險的。

3、能夠引發心律不齊的因素還有壓力過大、抽菸酗酒、運動過度、吸食毒品以及濫用藥物等。此外,人體對於咖啡因丁攝入過量的時候,也會出現心律不齊。

能夠導致心律不齊的因素有很多,以上爲大家介紹的就是最常見的原因。所以,在出現了心律不齊的時候,首先就要到醫院查明原因。

心律不齊有哪些症狀

在人們出現心律不齊的時候,自己會有明顯的感覺。大家應該關注自己的心臟健康,瞭解心律不齊出現時會有哪些症狀。

1、心律失常:患者會出現明顯的心律失常,心跳會過快或過慢。有些患者的心率情況,會隨着呼吸而出現變化。通常是在吸氣的時候較快,在呼氣的時候變慢。而有些患者的心律失常狀況和呼吸並無聯繫。

2、心動過速:心動過速就是指人體的心跳速度加快,並且超過了正常的範圍,這是心律不齊最主要的症狀。這種心律不齊比較多發於情緒激動、飲酒以及運動以後。

3、心動過緩:心動過緩的情況是和心動過速相反,心臟跳動的過於緩慢,會造成對心、腦等主要器官的供血不足,進而出現頭昏、眼花等情況。

在出現心律不齊的時候,通常都會出現以上的症狀。如果是經常出現,大家就要重視起來,及時的到醫院就診。

心律不齊能治好嗎

心律不齊不僅會給患者帶來痛苦,還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後果。那麼,以現在的醫療水平,心律不齊能夠被治好嗎?

1、由於很多因素都會引發心律不齊,所以對心律不齊的治療中,首先就要查明導致心律不齊的原因,而後再進行鍼對性的治療,而且心律不齊是可以被治癒的。比如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病症引發的心律不齊,通過正規的治療,就可以痊癒。

2、在發現自己出現心律不齊的時候,也不要過於緊張,這種疾病是能被治好的,所以大家要抓緊治療,還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註意,遵守相關的注意事項。

3、在發生了心律不齊之後,首先就要到醫院檢查,以確定疾病的具體情況。

如果大家有心律不齊的情況,也不用過於擔心,只要可以及時的進行治療和調理,心律不齊是可以治好的。

心律不齊應該注意什麼

在大家出現了心律不齊的時候,不僅要及時的治療和調理,還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註意,遵守以下的注意事項。

1、心律不齊的患者要定期進行心臟檢查,尤其是患有心臟病的患者,就更要重視起來。在出現了胸悶、頭暈等症狀的時候,就要提高警惕了,最好是到醫院就診。

2、如果心律不齊是由疾病所引發的,就要加緊治療,並且要按時服藥,切忌症狀一出現好轉就停藥,服藥的時候要遵守醫囑。

3、有很多患者的心律不齊,都是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所引發的,比如抽菸、酗酒、濫用藥物等。所以,已經出現心律不齊的患者,就更要糾正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

4、心律不齊的患者,在飲食上也要加以控制。要多吃一些對疾病有益的食物,比如菠菜、馬鈴薯、山藥、橘子等。避免吃巧克力、咖啡以及濃茶等刺激心臟的食物和飲品。

心律不齊的患者要對自己的心臟健康重視起來,要遵守以上的注意事項,還要在平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出現生氣、激動等情緒。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