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故事音樂 > 二月二習俗有哪些 二月二的傳統習俗

二月二習俗有哪些 二月二的傳統習俗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19二月二龍擡頭,今天也正好是三八婦女節,驚蟄過後萬物復甦,在二月二這一天全國各地有着不同的風俗習慣,慶祝這個日子的到來,那麼二月二習俗有哪些?下面本站小編帶來介紹。

二月二習俗有哪些 二月二的傳統習俗

二月二的傳統習俗

歷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擡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擡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中國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28個星座,稱爲28宿。

二月二習俗有哪些 二月二的傳統習俗 第2張

古人將這28個星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4宮,每宮7宿,並按照它們的形象將四宮附會爲4種動物。其中,東宮7宿被想像成一條南北伸展的巨龍,由30顆恆星組成。

恆星是相對不動的,當地球公轉的位置使巨龍星座與太陽處在同一方向時,太陽的光芒就會淹沒掉星光,人們就會看不到天上的那條巨龍;而過一段時間以後,地球的位置轉移了,巨龍星座又會重新出現,周而復始,古人找到了這個規律,並以它來判斷時令。

當被稱爲“龍角”的東宮7宿的第一宿出現於地平線上的時候,正值春天來臨,所以,古人將它的出現作爲春天的標誌

而此時,恰逢我國農曆二月雨水節氣前後,由此產生了“二月二,龍擡頭”的說法。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有詩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二習俗有哪些 二月二的傳統習俗 第3張

“‘二月二’習俗非常多,各地都有。有一種說法認爲,在農業社會,蠶桑業佔有重要地位。傳說蠶神爲女性,所以,古時設有先蠶壇,供皇后祭祀之用。所以,這一天,皇帝得‘親耕’,皇后要主持蠶桑儀式。” 民俗學專家王娟解釋。

炒黃豆、炸豆萁,“二月二”的小零食

人們從小到大總會經歷很多節日,中國素有“民以食爲天”的說法,不少傳統節日的習俗都會多少跟飲食沾邊。對山東女孩蘆巖來說,“二月二”的記憶,就跟“吃”有關。

“山東傳統民俗,這一天要吃炒黃豆、炒豆萁。”這裏的豆萁跟“煮豆燃豆萁”裏提到的不一樣。蘆巖說,那是一種炒或者炸的零食,做法挺簡單。

“油炸豆萁”的原料很常見:麪粉、雞蛋、牛奶,再加一點兒鹽和糖。先把和好的面放十多分鐘,再在面板上揉勻,擀成薄薄的一層面皮,疊好、切條,再改斜刀切開。

油燒到六七成熱時下鍋炸,變成金黃色後,豆萁香酥的氣味在空氣中飄散開來,盛盤即可。

“來北京之後,我才知道‘二月二’要理髮。”她也樂得“入鄉隨俗”,只要有時間,每年“二月二”都要剪剪頭髮,“實在沒空,就自己剪掉幾根頭髮意思意思,取個好彩頭”。

二月二習俗有哪些 二月二的傳統習俗 第4張

“二月二“爲何”龍擡頭“

據天津社科院教授介紹,這種民俗與節令有關。二月初一前後爲“驚蟄”。青蛙、蛇、蚯蚓等許多動物,一到冬天,便進入冬眠狀態,這便是“入蟄”。到了轉年農曆二月前後,天氣回暖,一些昆蟲陸續結束冬眠狀態,開始出來活動,似乎是被高照的春陽或震耳的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因此這個節令名曰“驚蟄”。

教授還表示,傳說中的龍是我們祖先在蛇、蚯蚓等的基礎上想象出來的,因而民間又將蛇叫“小龍”。二月二前後,蛇、蚯蚓等結束冬眠、開始活動。民間認爲,龍是天子的象徵,是祥瑞之物,更是風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則是龍欲昇天開始活動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龍擡頭”。

那麼,爲什麼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民俗專家解釋說,這和我們民俗中喜歡雙數有關。

民俗專家表示,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爲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這樣的日子裏人們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紀念活動,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二月二習俗有哪些 二月二的傳統習俗 第5張

二月二龍擡頭吃什麼?

二月二,我國民間有剃頭、祭祀、敬文昌神、吃麪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吃春餅、吃燜子、吃蠍豆等習俗。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爲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爲名。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麪條名曰“扶龍鬚”,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爲“吃龍眼”,而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這些習俗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

以上就是二月二習俗有哪些,二月二的傳統習俗,請大家繼續關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