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手工製作 > 2020小學六年級端午節手抄報怎麼做 2020小學生端午節簡單好看手抄報賞析

2020小學六年級端午節手抄報怎麼做 2020小學生端午節簡單好看手抄報賞析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端午節假期到了,孩子們在享受假期的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製作端午節的手抄報,增加自己對端午節的瞭解,那麼端午節手抄報該怎麼做呢?本站小編帶來介紹。

端午節簡單好看手抄報賞析

2020小學六年級端午節手抄報怎麼做 2020小學生端午節簡單好看手抄報賞析

2020小學六年級端午節手抄報怎麼做 2020小學生端午節簡單好看手抄報賞析 第2張

2020小學六年級端午節手抄報怎麼做 2020小學生端午節簡單好看手抄報賞析 第3張

2020小學生端午節手抄報怎麼做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衆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衆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

這些都可以作爲我們的手抄報素材哦。

端午節起源簡介: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

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020小學六年級端午節手抄報怎麼做 2020小學生端午節簡單好看手抄報賞析 第4張

端午詩詞:

《端午日賜衣》

【唐】 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端午佳節,杜甫十分開心。此時的他剛被拜爲左拾遺,得到皇帝的賞識,他覺得非常榮幸。而且皇帝又賜下名貴的宮衣,杜甫的心情,那叫一個美呀!連帶着,杜甫把這宮衣還狠狠地誇了一番呢!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羣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這是唐玄宗李隆基在端午節時寫的一首詩詞。此時已是仲夏,鹽梅佐酒,與衆人共飲。祝百姓們越來越好,衆大臣共同輔佐創造昌明的社會,如果大家都這麼忠貞不二,那麼後世子孫一定會福澤綿延。

同州端午

唐代:殷堯藩

鶴髮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不管是什麼時候,思念家鄉都是永恆的主題,何況是在端午節這樣一個傳統佳節呢。

端午節祝福語:

1、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處處祥。祝福親愛的朋友端午節快樂!

2、午節,賽龍舟,爭先恐後,好熱鬧!一齊來過個開心的端午節吧!葫蘆收五毒,平安過端午!

3、希望快樂將你圍繞;總盼望幸福把你擁抱;總期望健康與你同在;總奢望能爲你做的更多。祝福你,我親愛的朋友,端午節快樂。

2020小學六年級端午節手抄報怎麼做 2020小學生端午節簡單好看手抄報賞析 第5張

4、糉子香香,引來好一切美好。龍舟劃劃,趕走所有煩惱。大家齊聚,共度歡樂時刻。快樂日子,祝福多多,願你端午節快樂,好運糉在身邊,幸福滿舟圍!

5、採擷艾葉掛門前,避邪驅蚊過夏天。香甜糉子端桌上,甜甜蜜蜜共團圓。馥郁醇酒共舉杯,端午佳節樂開懷!祝願好朋友端午節快樂,甜甜蜜蜜,團團圓圓!

6、端午到,送您一個香甜的糉子,以芬芳的祝福爲葉,以寬厚和包容爲米,以溫柔的叮嚀做餡,再用友情的絲線纏繞,願您品味出人生的美好,祝端午節快樂!

7、五月五,端午到,正是糉味飄香時;米粘米,好日子,吃完糉子好運至;葉疊葉,鈔票結,片片都招財神爺;繩綁繩,雙喜臨,祝你天天好心情。端午節快樂!  

8、五月五,端午節,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一段歷史文化的延續。在這特殊的節日裏,吃着碧綠碧綠散發着清香的糉子。發條短信寄託我對你的思念。祝端午節快樂!  

9、五月五,過端午,願你端來快樂,無煩無惱;端來好運,無時無刻;端來健康,無憂無慮;端來財富,五穀豐登;端來祝福,五彩繽紛。端午節快樂!  

10、五月五,是端午,敲敲鑼來打打鼓。吃糉子,賽龍舟,唱唱歌來跳跳舞。

以上就是2020小學生端午節手抄報怎麼做 2020小學生端午節簡單好看手抄報賞析。更多內容請繼續關注小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