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寶典 > 健康生活 > 便祕的定義和分類

便祕的定義和分類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10年來,對慢性便祕的研究有很重大的進展。國際上有關功能性胃腸病,包括慢性功能性便祕推出羅馬Ⅲ的標準。

便祕的定義和分類

一、定義

慢性功能性便祕需排除腸道本身和全身器質性病因以及其他因素導致的便祕,並符合以下標準:

1.在過去的12個月中,持續或累積至少12周有以下2個或2個以上的症狀。

(1)>1/4時間排便費力。

(2)>1/4時間糞便呈團塊狀或堅硬。

(3)>1/4時間排便不盡感。

(4)>1/4時間排便時有肛門直腸阻塞感。

(5)>1/4時間排便時需用手協助。

(6)每週排便少於3次。

2.不用瀉藥軟糞便少見。

3.不符合腸易激綜合徵(IBS)的診斷標準。

二、分類

根據排便困難發生部位和動力障礙,慢性功能性便祕分爲3型:慢傳輸型(STC)、出口梗阻型(OOC),混合型(MIX)。

1.慢傳輸型便祕

指結腸的傳輸功能障礙,腸內容物傳輸緩慢引起的便祕,症狀表現爲大便次數減少,少便意或便意消失,糞質堅硬,一般伴有腹脹,病因不清,症狀頑固,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其症狀逐漸加重,一部分患者最終須行結腸次全或部分切除術。臨牀研究發現應用刺激性瀉藥治療便祕的同時,尤其在長期大量應用時,可造成結腸神經叢、間質細胞甚至平滑肌發生破壞甚至消失,最終導致結腸蠕動明顯減弱或消失,造成惡性循環。

2.出口梗阻型便祕

也叫(腸性便祕)是指排便出口附近組織、器官的功能性改變,導致排便困難或羈留性便祕的一種綜合徵。以排便困難、排便不盡感、裏急後重、大便乾燥或不幹燥亦難排出爲主證。

常見的病因有:直腸無力(直腸前突、直腸內套疊、會陰下降等)、盆底肌功能不良(恥骨直腸肌綜合徵、盆底痙攣綜合徵、內括約肌失弛緩症等)、腸外梗阻等。本病症以青壯年女性發病爲多見,直腸無力性便祕亦多見於老年人。

3.混合型

指既有結腸通過緩慢,又存在排出障礙,具備以上慢傳輸型和出口梗阻型便祕的特點。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