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寶典 > 新生兒 > 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母乳是嬰兒天然的營養食物,對促進寶寶生長髮育、強健體質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有經驗的媽媽們都知道,在母乳餵養期間,嬰兒很容易會患上一種叫做母乳性黃疸的新生兒黃疸疾病。那麼母乳性黃疸原因、症狀是什麼?如果嬰兒不幸患上了母乳性黃疸該怎麼辦?寶媽們又該如何預防嬰兒母乳性黃疸呢?接下來,媽媽網百科將詳細爲你解答。
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症狀

從皮膚的變化上能大概能推斷出小寶寶是否得了黃疸,原本皮膚是比較白嫩的,不過一段時間後皮膚會發黃,正常的話這種現象會消退,這是生理性黃疸所致所以不用擔心。但喂寶寶吃母乳後,生理性的黃疸一直沒有減退的,而且2天內不餵奶的話,黃疸又慢慢消退,有可能表明寶寶得的是母乳性黃疸。

其實出現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對寶寶造成較多的傷害,得了母乳性黃疸之後要及時停止餵奶,黃疸會在2-4內減弱,一個星期之後母乳性黃疸的症狀基本能完全消退。得了母乳性黃疸,寶寶的大小便也是正常的,也會出現體重增長的情況,肝功能正常,HBsAG爲陰性。

停止餵母乳後,黃疸會明顯減輕,膽紅素也會下降爲原來的50%左右。但要是重新餵奶的話,血清膽紅素又會回升,當然也只是持續一段時間後就會慢慢降低。寶寶出現黃疸的時候,膽紅素是會升高的,當黃疸退去後,膽紅素會在3個禮拜後逐漸回覆到正常的水平。

但是如果寶寶的膽紅素一直居高不下的話,母乳性黃疸也是可能會發展成爲另一種疾病,也就是核黃疸,這種情況可不太妙,因爲寶寶有可能會耳聾、發育遲緩。

如何判斷母乳性黃疸

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的症狀,大約有60%的孩子會不同程度地出現這一症狀,家長遇到這種情況不要驚慌,可根據黃疸出現的時間、程度、發展速度作一個初步判斷,生理性黃疸不必過於擔心,如果黃疸程度嚴重、發展速度快,則有可能是病理性黃疸,應及時送醫院診治。

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有幾種:生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溶血性黃疸、阻塞性黃疸等。

其中,母乳性黃疸是指因吃母乳而發生,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由於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兒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進行代謝和排泄,濃度增加,出現新生兒皮膚和鞏膜的黃染。

如何判斷母乳性黃疸?這成了菜鳥媽媽們的難題。

母乳性黃疸雖然持續時間長,可達1到2個月,但是寶寶一般情況良好,精神發育及食慾無異常,安靜無煩躁,這樣的黃疸稱之爲母乳性黃疸。如果媽媽不放心,可以暫時停餵母乳24到48小時,黃疸會明顯減輕,再進行哺餵時,黃疸可能再現,但是較前要輕,用這種方法可以排除病理性黃疸。

出現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影響小兒的健康,也無發燒和食慾不好的症狀。如及時停止喂母奶,黃疸大約在2-4天內減弱,6-10天內全部消失。出現母乳性黃疸也不必驚慌,停母乳時可用牛奶暫時替代,待黃疸好轉後繼續用母乳餵養。

母乳性黃疸的原因

母乳性黃疸是指與母乳餵養有關的特發性黃疸,臨牀主要特徵是新生兒母乳餵養後不久即出現黃疸,但無其他全身症狀,足月兒多見。有很多媽媽都不明白:爲什麼寶寶會患上母乳性黃疸呢?下面趕緊跟着媽媽網百科來了解一下吧!

其發生的原因目前認爲主要是因爲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腸-肝循環增加有關,由於母乳本身造成,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 母乳性黃疸患兒母親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臟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 母乳性黃疸患兒母親母乳中不飽和遊離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對肝臟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產生抑制。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於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結合的膽紅素再分解,小腸重吸收增加,至腸-肝循環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母乳性黃疸會反覆嗎

母乳性黃疸會反覆嗎?答案是會的!

無論是早髮型或遲髮型母乳性黃疸,一旦停餵母乳3-5天后,黃疸就減退。若再開始母乳餵養,黃疸又會重新出現.母乳性黃疸比一般生理性黃疸的持續時間長,有的可長達1-2個月,但通過化驗可與肝炎區別開。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媽媽們可以暫停母乳餵養3-5天,同時口服退黃藥物。暫停母乳期間,可以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以保證乳汁持續分泌,等寶寶黃疸減輕或消退後,再繼續母乳餵養。此後,即使有輕度黃疸,也不必再停母乳。如果黃疸嚴重,還是需要查查膽紅素,必要時同樣需要藍光照射

另外,黃疸的指標很高需要暫停哺乳的,暫停母乳期間,應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待黃疸消退後可以恢復母乳的,孩子大一些後肝臟的酶系統發育也更完善,就不易再出現黃疸了。

母乳性黃疸怎麼辦

新生兒黃疸發生率約有50%,一般會自動消退。然而,隨着母乳餵養率上升,母乳性黃疸的檢出率明顯增加。據統計,母乳性黃疸可佔到新生兒黃疸發生率的20%以上,母乳性黃疸一般可持續2~3個月。那麼,黃疸一直不消退,怎麼辦呢?

1、光療:藍光能使血清膽紅素下降

對於已經確診的母乳性黃疸足月兒,如果血清膽紅素實在太高,超過220μmol/L的絕對峯值,可先通過光療把峯值降下來。

研究發現,波長425~475nm的藍光下能使血清膽紅素下降。經這種光線照射後,膽紅素會被轉化並通過尿和膽汁排出體外。將寶寶置於光箱前應用黑眼罩(紗布裹黑紙)遮蓋雙目,每小時改變一次體位以增加光照面積,並要注意給小兒補充水分以防脫水。一般應連續照24小時,或間隔照10小時,歇半天后再繼續照,療程爲兩到三天。

而症狀不太嚴重的小兒,每天多曬曬太陽也可以退黃,因爲陽光中也有藍光存在。但曬太陽時不能隔着玻璃,要暴露在日光下,如果溫度超過30℃,可考慮讓小兒裸體曬,讓皮膚盡情接觸日光中的藍光,但要注意遮住眼睛。

2、藥治:服用綿茵陳湯助退黃

臨牀上常用茵梔黃注射液來退小兒的黃疸症狀,但日前因山西某公司生產的茵梔黃注射液致一名新生兒死亡,所以有醫院爲慎重起見,建議讓小兒改服茵梔黃口服液、茵梔黃顆粒或煲綿茵陳湯。不過專家認爲,茵梔黃注射液是已用了30多年的老藥,療效得到公認,這次事故是藥品質量出了問題,配方應沒問題。

3、餵養:母乳餵養應少量多次

另外,是否應該減少甚至停止母乳餵養的問題呢?雖然停餵母乳後黃疸會明顯消退,但母乳爲小嬰兒最理想的食品,還是不要隨便斷掉奶,也無需過早採取母乳和配方奶粉混合的餵養方法。除非血清膽紅素的值實在太高,才建議暫停母乳餵養三五天。

在此期間,媽媽應用吸奶器將乳汁吸出,以保持乳汁的充分分泌,待小兒黃疸減輕後仍應繼續哺乳。此後,即使症狀出現反覆,也不主張多次斷奶,但可適當考慮改變餵養方式,如:改用多次少量的母乳餵養法,並適當給孩子多喝點水。一般來說,隨着小兒的月齡增高,母乳性的黃疸可逐漸消退,且不會對嬰兒的健康發育造成大的影響。

什麼是母乳性黃疸

什麼是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顧名思義就是因爲母乳餵養所引起的黃疸。這種情況多數是嬰兒剛出生的時候皮膚紅潤,但母乳餵養不久後皮膚卻變黃,不過寶寶的身體健康完全沒有收到影響。

母乳性黃疸一般在生後4-5天出現,正常足月的嬰兒,母乳性黃疸情況會在4-6天達到高峯,7-10天消退,早產兒可以持續2-3周,以母乳爲主的寶寶,則會持續1-2個月,這是因爲嬰兒喝下母乳後,會分解母乳中的脂肪,從而產生脂肪酸,脂肪酸會抑止分解膽紅素的酸素,造成黃疸的持續情況。

經瞭解,大約有10%-15%以母乳餵養爲主的寶寶,會有母乳性黃疸。不過,寶爸寶媽們可以放心的是,母乳性黃疸對寶寶的發育和成長不會有任何影響,只是在母乳餵養期間膚色會偏黃一些。所以寶媽們可以放心地按照母乳餵養需求,繼續給寶寶餵養母乳。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