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百科 > 婦科疾病 > 宮頸癌出血跟月經有什麼區別

宮頸癌出血跟月經有什麼區別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宮頸癌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分爲原位癌和浸潤癌。原位癌在30~35歲的女性中多發,而浸潤癌多發年齡爲45~55歲。有研究表明,近年來宮頸癌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最近幾十年以來,宮頸細胞學篩查得到廣泛應用,使得宮頸癌以及癌前病變被早期發現的機率大大增加。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隨之有明顯下降。
宮頸癌出血跟月經有什麼區別
宮頸癌出血跟月經有什麼區別

事實上,早期宮頸癌患者多數無明顯症狀,或者僅僅只有類似宮頸炎的症狀,所以容易被誤診誤治。比如說,宮頸癌出血就容易與月經出血混淆。

女性早期宮頸癌最常見的症狀是陰道出血,多在性交後、下腹用力、排便或者在婦科檢查後陰道出血,發展到後期可能表現爲類似女性月經不調的不規則出血或者淋漓不盡。血量一般由少到多,甚至出現大出血。

而月經是女性正常的一種生理現象,指的是育齡婦女,每隔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其子宮內膜就會發生一次自主增厚,伴有血管增生和腺體生長分泌。女性子宮內膜崩潰脫落同時伴隨出血的週期性變化。

宮頸癌出血易與月經出血想混淆,主要鑑別要點是宮頸糜爛出血,多見於性交後少量出血或泌出血性分泌物,量少,持續時間短。而女性月經一般持續3到7天,出血量先變大再逐漸減少,直至沒有。

除了陰道出血,宮頸癌早期症狀還有白帶異常增多,呈黏性,黃色,需要用月經墊,出現血性白帶或者米湯樣白帶,合併壞死感染的時候常伴有惡臭味。

宮頸癌的病因

近年來,宮頸癌的發生人羣越來越趨於年輕化。越來越多的女性深受宮頸癌的困擾,那麼宮頸癌的病因到底有哪些呢?

1、病毒感染:高危型HPV的持續感染是引發女性宮頸癌的主要危險因素。有大量研究表明,至少有90%的宮頸癌患者都伴隨着高危型HPV感染。

2、性行爲和分娩次數:有多個性伴侶、初次性生活小於16歲、初產年齡小、多孕多產等人羣發生宮頸癌的概率比其他人大。

3、其他生物學因素:患者如果是高危HPV羣體,如果還感染了沙眼衣原體、單純皰疹病毒II型等病原體,那麼宮頸癌發生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

4、其他行爲因素:吸菸也可以作爲HPV感染的因素,會增加女性患子宮頸癌的患病風險。除此之外,長期營養不良、衛生條件差也可以影響宮頸癌的發生發展。

宮頸癌的症狀表現

宮頸癌在不同的病變時期,有不同的症狀表現。病變程度越高,患者症狀就越明顯。

1、陰道流血:宮頸癌早期症狀多爲接觸性出血,比如在性生活後,常發生出血現象。中晚期時,多表現爲不規則的陰道流血。出血量由病竈大小、侵及間質內血管情況決定,如果侵襲大血管可以造成大出血。而對於比較年輕患者的患者來說,可以表現爲經期延長和經量增多。而老年患者多表現爲絕經後不規則的陰道流血。一般來說,外生型宮頸癌較早出現陰道出血癥狀,出血量大,而內生型則較晚出現此症狀。

2、陰道排液:很多宮頸癌患者會出現陰道排液的現象,液體多爲白色或者血性,稀薄如水樣或者米泔狀,甚至伴有腥臭。宮頸癌晚期患者由於癌組織壞死伴隨感染,可出現大量米湯樣或者膿性惡臭白帶。

3、晚期症狀:癌竈累及範圍不同可出現不同的繼發性症狀,比如尿頻尿急、便祕以及下肢腫痛等。當癌腫壓迫或者累及患者輸尿管的時候,還可能造成輸尿管梗阻、腎盂積水以及尿毒症。晚期可出現貧血、惡病質等全身器官衰竭的症狀。

宮頸癌的治療

在宮頸癌的治療中,依據臨牀分期、生育要求、全身情況、醫療技術水平等具體情況綜合考慮,然後制定出適當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採取以手術放療爲主、化療爲輔的綜合治療方案。

1、手術治療主要用於早期宮頸癌患者。年輕患者如果卵巢正常可以保留,對強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同時又屬於特別早期病變程度的年輕患者可以實行宮頸錐形切除術或者根治性宮頸切除術。具體手術方式,應該根據患者病變的不同分期選用不同的術式。

2、放射治療多適用於

(1)中晚期患者。

(2)全身情況不適宜手術的早期宮頸癌患者。

(3)宮頸大塊病竈的術前放療。

(4)手術治療後,病理檢查發現有高危因素的輔助治療。

3、化療

化療主要用於晚期或者發生復發轉移的患者。近年來也有采用手術治療同時聯合術前新輔助化療來縮小患者腫瘤病竈並控制亞臨牀轉移,也可用於放療增敏。

宮頸癌的預防方法

其實,治療一種疾病最好的方法是預防。那麼,該如何預防宮頸癌呢?

1、向社會各年齡段、各階層的女性全面普及宮頸癌的防癌知識,同時大力開展性衛生教育,提倡晚婚少育,少生優育。

2、監測宮頸癌高危人羣,發現有任何異常症狀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

3、按時體檢,做到早期發現並及時診治各種婦科病。

4、健全並充分發揮婦女防癌保健網的作用,廣泛開展宮頸癌篩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