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百科 > 生活疾病 > 消化道腫物治療推出新方法? 雙鏡聯合治療挽救患者生命

消化道腫物治療推出新方法? 雙鏡聯合治療挽救患者生命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早上都有腹瀉的經驗,好像大家都不認爲腹瀉是常見的缺點,吃粥清腸胃就好了。65歲的江伯腹瀉2年,排血1年,還沒有引起他的注意。最近,左下腹部的疼痛在家人的勸說下,進行了討厭的住院檢查。市一醫院聯合門診接診後,腸鏡發現江伯不僅直腸有巨大腫塊,還合併了結腸癌。

消化道腫物治療推出新方法? 雙鏡聯合治療挽救患者生命

長期出現晨起腹瀉或腹瀉、便祕交替,伴有噁心、反酸等症狀時,很可能是某些癌症的報警信號,最好不要大意,儘早就醫,尋找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江伯入院後,超聲腸鏡檢查發現他直腸有約5*7cm大小的巨大腫物,佔據腸腔管徑約75%,雖然病理診斷考慮管狀腺瘤,也就是我們說的良性腫瘤,但面積太大,且腫物下緣距離肛門僅有5cm。另外,在距離肛門30cm的位置,另一個腫瘤被診斷爲結腸癌。

怎麼辦?傳統的手術方式是直接切除兩個病竈,可能無法保護肛門,今後必須永久造瘻,即從腹壁造瘻口排出糞便,影響生活質量。胃腸外科張通醫生介紹。但江伯年齡大,患高血壓糖尿病,手術能力差,肛門保護意願強,消化疾病中心胃腸外科和消化內科專家多次會診,江伯兩處病竈遠,中間25cm腸正常,中心專家們分兩步走,內外科合作,術前充分準備,全麻下直腸巨大腺瘤”消化內科張龍介紹。

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是基於內鏡下粘膜切除術(EMR)發展起來的新技術,主要針對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變。方法是在內鏡粘膜下注射,使腫瘤與肌層正常組織分離,利用一些特殊的高頻刀剝離腫瘤所在的粘膜,達到治療目的的的內鏡下操作技術。通過ESD可以完全切除病變,達到根治消化道腫瘤的效果。該技術仍需由高水平、訓練有素的內鏡醫生完成。與外科手術相比,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 創傷小,患者易耐受,可以根據病變的部位、大小、形狀和組織類型制定合理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既能保證腫瘤的徹底切除,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組織及其功能。

由於江伯腫物部位特殊,範圍體積巨大,而腸壁只有3毫米,如何將腫物切下來,又不會切穿腸壁,是個難題。衆所周知,文獻也很少報道如此巨大的腫物ESD切除。消化疾病中心迎來困難,張龍主任和團隊爲江伯奮鬥數小時,切除了5*7釐米的腺瘤。術後效果非常好,沒有併發症。術後病理顯示,腺瘤仍是癌前病變,手術及時,否則也會發展成癌症。

由於是微創手術,江伯恢復迅速,一週後,胃腸外科曾山崎主任醫生隊爲江伯行腹腔鏡降低結腸癌根治術。手術亦非常成功。術後一週,江伯達到臨牀痊癒,順利出院。

醫院在平臺下,消化內、外科強強聯手,每年共同處理四五百臺消化系統腫瘤,江伯這樣雙鏡聯合的病例,一年也有30臺左右。消化疾病中心一站式服務讓患者受益最大,醫生爲患者爭取更好的生活的生活質量,也有成就感!中心聯合門診患者只需掛一個號碼,內科醫生認爲初診需要轉移到外科,可以直接轉移,不需要更多的註冊,是內部MDT(多學科聯合門診)。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