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百科 > 生活疾病 > 頸椎的正常解剖結構

頸椎的正常解剖結構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頸椎脊柱由7個頸椎、6個椎間盤(第1、第2頸椎間無椎間盤)和所屬韌帶構成。上連顱骨,下連第一胸椎,周圍包圍頸部肌肉、血管、神經和皮膚等組織,通稱頸或頸。從側面觀察,頸椎排列呈前凸弧度。頸椎在脊椎骨中體積最小,但活動度和活動頻率最大,解剖結構、生理功能複雜,容易引起勞災和外傷,引起頸椎病。

頸椎的正常解剖結構

除第1、2頸椎結構特殊外,其餘頸椎與胸、腰椎骨基本相似,由椎體、椎弓、突起(包括橫突、上下關節突出和棘突)等基本結構構構成。椎體在前,椎弓在後,兩者環繞形成椎孔。各椎孔眼連成椎管,其中包括脊髓。椎體上週緣兩側偏向後方,有脊椎狀突起,稱爲鉤突。鉤突與相鄰上椎體下緣側的斜坡對齊,構成鉤椎關節(也稱椎體半關節-Iuschka關節)。該關節能防止椎間盤向側後突出,但退變引起骨質增生時,增生的骨刺可能會影響其側椎動脈血液循環,壓迫其後神經根。鉤椎關節的退變可以提前發生。

由於該關節位於椎間邊緣部位,在頸椎轉動等運動時,局部活動度大,兩側鉤狀突起呈傾斜面,局部椎間隙狹窄,頸椎活動產生的壓力和剪力集中在此。椎弓根上、下緣上、下切痕相對形成椎間孔,有頸脊神經根和伴行血管通過。通常,頸脊神經只佔推孔的一半,當骨質增生或韌帶增厚時,孔隙會變小或變形,神經根會受到刺激和壓迫。出現上肢疼痛、手指麻木等症狀。頸椎橫突短,中間有橫突孔,除第7頸椎橫突孔小外,其餘椎動脈通過。頸椎發生骨質增生等病變時,可引起椎動脈血液動力學的變化,影響腦血液的供給,引起眩暈、噁心等變化。

頸段各椎間以韌帶、椎間盤、關節等相互連接。椎體從第二頸椎下開始,兩個相鄰的椎體之間有彈性的椎間盤連接的椎體與椎間盤的前後有前後縱韌帶和鉤椎韌帶等連接的椎弓之間通過關節突關節、黃韌帶、棘間韌帶、棘上韌帶和項韌帶、橫突間韌帶連接。

頸椎韌帶多由膠原纖維組成,承擔頸椎大部分張力負荷。除黃韌帶外,其餘大部分韌帶延展性低,是頸椎內在穩定的重要因素。韌帶的彈性,在維持頸椎生理範圍內的活動的同時,也有效地維持各部分的平衡。黃韌帶在頸椎後伸運動時縮短、變厚,彎曲時伸長、變薄。年輕人的黃韌帶在壓力作用下縮短、增厚,不易突入椎管,但隨着年齡的增長,黃韌帶的彈性下降,容易彎曲而不縮短,突入椎管引起脊髓壓迫。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