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百科 > 生活疾病 > 癲癇患者更易有心理障礙 這樣做很重要

癲癇患者更易有心理障礙 這樣做很重要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癲癇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慢性疾病。癲癇患者不僅要承受軀體疾病本身帶來的不適,還要承受這一疾病給他們家庭、社會交往、就業、經濟等各方面造成的影響。生活質量是相對於生命數量(壽命)而言的,是從生物、心理和社會三個角度評價慢性疾病療效的一個指標。

癲癇患者更易有心理障礙 這樣做很重要

癲癇患者更易有情緒障礙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癲癇患者的生活質量不僅低於正常人羣,而且低於其他慢性疾病者。癲癇的生活質量差主要表現在易有4種情緒障礙:

抑鬱心情

抑鬱本身就是一種發病因素,而一旦患了癲癇,抑鬱的特徵就會更加明顯。特別是當患者處在一個對癲癇疾病有偏見的環境中時,會造成患者心理負擔加重,悶悶不樂,心情不暢,時間稍長,便有可能會形成較嚴重的精神抑鬱症,給患者造成生活痛苦,也勢必會影響治療效果。

自卑心理

通常而言,癲癇患者的自卑心理來自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患者自己。因爲癲癇發作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場合,發作稍多,患者自己形成病態心理,產生較嚴重的自卑;二是社會壓力。生活在患者周圍的人,有意無意之間給患者造成心理傷害,更不要說社會歧視給患者造成的精神負擔了,甚至即使是患者親屬或周圍的人對他的過分照料、保護,也會使患者產生自卑感。

孤獨感覺

因爲外界對癲癇患者的諸多限制,以及親友對其的過分關心,可能會使患者無時無刻的感覺到自己是個癲癇病人,工作、生活、學習等方面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和正常人一樣了,擺脫不掉的心理陰影讓患者陷入孤獨,不願和大家在一起,不願參加集體活動,喜歡一個人躲在角落裏呆着。特別是處於青春期的患者,孤獨感會更強烈些。

悲觀情緒

有了上述心理問題的存在,使得癲癇患者受到極大的心理創傷,繼而產生悲觀情緒,認爲自己除了是患者在影響其他人的正常生活之外,一無是處。事實上,癲癇是一種難治的病,長時間治療,對患者身體以及心理、精神上都會造成嚴重傷害,使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逐漸動搖,直至產生悲觀情緒甚至是使患者產生絕望心理。

癲癇應保持怎樣的心理狀態?

對待癲癇應該像對待其它許多慢性疾病一樣,做到“既來之,則安之”,或者說是,一承認,二不怕。承認,就是正視它的存在,認識到它的危害,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不怕,就是對待這種疾病不必過分害怕,也不要過分擔憂。長期揹着沉重的精神負擔,顯然不利於疾病的康復。要認識到,癲癇雖然比較難以治療,但畢竟不是不治之症。目前,通過積極的洽療,或者手術治療,已可基本治癒70~80%的病人。因此病人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心。雖然目前社會上有不少癲癇病人因長期癲癇發作未得到控制而有些精神不正常或智能低下,甚至殘疾,但那畢竟是過去沒有有效的抗癲癇治療或因未採取正確的治療方法所造成的。按現代治療方法,癲癇能及時控制,絕不會再出現過去那些悲劇。

癲癇患者自己有了戰勝疾病的信心,還要能正確對待社會上一些人對自己的歧視態度。目前,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有些人對癲癇病人持有許多偏見。不少人認爲癲癇病人是精神病或“瘋子”,認爲他(她)們不應像正常人一樣學習、就業;多數人反對自己的子女與癲癇兒童一起玩或上學,反對自己的子女與癲癇病人結婚。首先要認識到這些偏見多數是由於過去癲癇治療效果不好、預後差所造成的。隨着以後癲癇治療效果的提高,癲癇病人預後的改善,事實也將教育一部分人逐步放棄那些偏見。而癲癇病人要敢於蔑視這些偏見,不要在這些偏見面前低頭,要堅持像正常人一樣地工作、生活、學習,不要自覺低人一等。有了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醫生堅持長期治療,生活中注意避免容易誘發癲癇發作的因素,絕大多數癲癇患者一定可以過上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