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百科 > 生活疾病 > 骨質疏鬆的症狀

骨質疏鬆的症狀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3.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人生就像一座房子,只有地基穩固,纔能有更上一層的建築,才能給人一個很輕鬆愉悅的家!正如人一樣,只有腿腳靈活,才能實現那個遠方的詩的夢,說走就走的旅行,人和心靈必須有一個在路上的計劃。所以這麼多年來,骨質疏鬆一直就是那個阻礙我們在路上的絆腳石,但其實很多都只是一知半解。骨質酥鬆的症狀有哪些呢?
骨質疏鬆的症狀
骨質疏鬆的症狀

骨質疏鬆常常都會纏上我們的爸媽,是一種常見的老人病。它的存在給咱爸媽帶來了很大的困擾,甚至有的會影響正常的工作與生活。那麼骨質疏鬆的症狀都有哪些呢?

1、疼痛:疼痛是骨質疏鬆症最常見、最主要的症狀,以腰背部多見。

2、容易腹瀉、停經或者陽痿、身高下降。主要是因爲骨礦含量丟失引起的。

3、長時間端着後再起身會伴有下肢麻木疼痛或者腰痠膝軟,要靠手給力做支撐才能慢慢起身,通常會被醫生誤診爲腎虛或者腰肌勞損。

4、更容易因爲長期腿腳疼痛而壓迫脊椎神經,使得更加容易產生傴僂,那就得注意下是不是骨質疏鬆引起的微型骨折,而且每逢轉換季或者春秋冬季頭痛欲裂,胸悶心悸心痛。

爲什麼會骨質疏鬆

別以爲骨質疏鬆只是發生在老年身上,其實每個年齡階段的都會出現骨質疏鬆,只不過是老年人的比例會更多更大。那麼爲什麼老年人的比例會更大更多地出現骨質疏鬆呢?

首先,原發性中其中之一:老年型。主要就是因爲年紀大了,一般指老人70歲後發生的骨質疏鬆,這是每個老年人都會有的腿腳疾病

其次,繼發性骨質疏鬆。與原發性不一樣,發生於很多種元素,主要是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伴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骨髓病、慢性腎病、長期臥牀等。

再者就是年輕時期過度營養不良和不良的飲食衛生習慣,造成蛋白質缺乏、維生素C、D缺乏、低鈣飲食、酒精中毒等。

另外,遺傳性成骨不全染色體異常以及濫用各種抗生素、消炎藥物等引起的副毒作用。

骨質疏鬆最佳治療方法

正所謂病向淺中醫,最佳的治療方法不是在確診後的治療,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防禦和飲食生活習慣,再就是在早期症狀階段能夠早日識別並且及時治療,防止病情惡化,這纔是骨質疏鬆最佳的治療方法。下面看看家庭中必備的治療小手冊:

1、家庭自檢及到專業正規的醫院進行初步確診,確診後對症下藥多關愛家裏老人的身體狀況,記錄在一個本子,然後根據醫院醫生的診斷,對症下藥,遵守醫生的建議與叮囑,並且定時定期跟醫生溝通下其他身體狀況。一定不要爲了省錢就去一些定點醫院找一些實習醫生,務必找專科主治醫師或者主任。

2、多鼓勵老人家跟老伴一起晨練太極來調節呼吸身心、也可以帶上一臺音頻功能的小電視,一起做老人健身操,鍛鍊腿腳的力度、增強腿腳的骨密度,也可以促進夫妻感情和諧及心情舒適。

3、藥食同源,補充營養足量的鈣、維生素D、維生素C以及蛋白質等微量元素的補充能夠增強骨密度。有條件的話,可以每天吃牛腱、牛筋等。

4、防止摔跤或者被撞擊等外界因素以防造成硬性骨折二次加重傷害。

骨質疏鬆吃什麼好

民以食爲天,能吃就是福是多麼害人的一句老話!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有亞健康或者小病大病,每個人的體質、病種類型、病重程度不一樣,每個人的食譜就不一樣,所以有些東西就真的不能吃,哪怕這個食譜很好,但你吃了那不僅不是寶,還是加重病情的毒藥。那麼,骨質疏鬆吃什麼好呢?

1、魚類

魚含有的多種氨基酸和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可防止骨質疏鬆症狀發生,提供有益骨骼健康、減少骨質的流失的營養物質。

2、豆類

豆類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可減少礦物質的流失,搭配魚類每週攝入2-3次更有助於骨質疏鬆症狀。

3、綠色蔬菜類

主要推薦香菜、菠菜。這兩種菜具有豐富的維生素K和含硼量高,且人體吸收效果好,還能幫助人體吸收礦物質,從而達到保護骨骼的健康的作用。

骨質疏鬆怎麼預防

預防永遠高於治療。所以,平時要多注意。經常出去曬太陽,不要總是在屋裏悶着,要增強鍛鍊。老年人可以選擇一些舒暖的運動。除此之外,骨質疏鬆還可以怎麼預防呢?

1、年齡比較大的人容易鈣質流失,通過檢查發現骨密度小,馬上做出對策,補充鈣質等,防止骨質疏鬆進一步加快。

2、戒菸戒酒、少喝咖啡、濃茶等會導致鈣的流失,咖啡因會讓鈣吸收減少,還促進鈣的排泄,那通過食物獲取的鈣就得不到吸收,導致骨質流失,會發生骨子疏鬆的問題。

3、多學習艾灸知識,並普及給家人,以便自己不方便的時候,家人可以更好的幫助自己進行家庭輔助治療和護理。

艾灸取穴:

第一天:疼痛點——八髎——神闕——關元

第二天:疼痛點——環跳——委中——神闕

第三天:秩邊——腎愈——神闕

第四天:承扶——陽陵泉——疼痛點——神闕

注意:時間爲大概是15-20分鐘,可隨成都變換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