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教育資訊 > 知假買假能否獲賠 如何看待知假買假的行爲

知假買假能否獲賠 如何看待知假買假的行爲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職業打假人,相信很多人不陌生,有些人明知產品有問題,但還是選擇購買獲得賠償,最近一起買家知假買假後進行10倍索賠的案件引發關注,知假買假能否獲賠?如何看待這種行爲?下面本站小編就帶來介紹。

知假買假能否獲賠 如何看待知假買假的行爲

知假買假能否獲賠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最近的一個新聞:

近日,一起買家知假買假後進行10倍索賠的案件引發關注。重慶的王女士在賣出150份扣碗類熟肉產品時,雖然進行了真空包裝,但因沒有標註產品相關信息,被買家舉報爲“三無產品”,告上法庭。最近二審結果出爐,王女士敗訴,要退還4500元貨款並給予10倍賠償,共計約5萬元。

這樣的案例並不鮮見,食品安全關係民生福祉,若食品不符合安全標準,買家知假買假能否獲賠?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因食品、藥品質量問題發生糾紛,購買者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權利,生產者、銷售者以購買者明知食品、藥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仍然購買爲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即購買者在食品、藥品領域主張懲罰性賠償的,法律並未對購買者動機、知假買假情形作出限制性規定,知假買假者仍可作爲權利主體,依法主張10倍價款賠償。

知假買假能否獲賠 如何看待知假買假的行爲 第2張

如何看待知假買假的行爲

從市場管理的角度來說,三無產品違反規定,這是不爭的事實。

如果因爲知假買假而免於賠償,那以後生產假冒僞劣產品的企業,都可以以購買者知假買假而抗辯,從而拒絕賠償。這種情況的發生對市場的損害是很大的,造假者、不遵守規定的生產者失去了約束,其結果一定是劣幣驅逐良幣。

民以食爲天,食品安全問題怎麼強調都不過分。但重慶王女士這個問題還只是二審,並不是最終判決。曾經有過判例,家庭小作坊生產的醃蘿蔔不屬於三無產品,屬於初級加工農產品。最終結果如何,一切還未塵埃落定。

雖然從法理上講,買家的做法沒毛病,但這樣的“碰瓷”行爲應該予以杜絕,否則會滋生出很多“羊毛黨”,通過鑽研相關法律法規來謀取個人私利。另外,賣家售賣“三無產品”,關係到食品安全問題,必須重罰,但沒必要賠償碰瓷的買家。迴歸此案,賣家僅退換給買家4500元貨款即可,至於所謂的45000元的10倍賠償,因爲買家是知假買假,所以應將賠償上家相關部門。

知假買假能否獲賠 如何看待知假買假的行爲 第3張

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