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教育資訊 > 小孩被欺負是應該打回去還是告老師 孩子被欺負該不該還手

小孩被欺負是應該打回去還是告老師 孩子被欺負該不該還手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6.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隔一段時間,“校園欺凌”這個關鍵詞就會通過不同卻又相似的事件,進入我們的視野。從永新圍毆女生事件,到清遠校園毆打門,到這一次的學霸跳樓自殺,還有許多未被曝光的事件,一次次挑戰着我們的道德底線。印象中的校園,應該是陽光且安全的地方,但種種事件一再表明,校園,真的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下面本站的小編爲大家分享小孩被欺負是應該打回去還是告老師,孩子被欺負該不該還手大家一起來看吧。

小孩被欺負是應該打回去還是告老師 孩子被欺負該不該還手

尤其是在此次事件已經造成死亡的情況下,北海公館中學校長竟以一句“自殺和學校無關”企圖撇清關係,校園欺凌本就讓家長們憂心忡忡,而學校的不作爲更是讓人覺得寒心。

“打回去”還是“告訴老師”?

我很喜歡的綜藝節目《奇葩說》曾經有一期的辯題是“小朋友被欺負,是打回去,還是告訴老師?”可以說,這一期節目是我至今爲止,印象最深刻的一期。

站“告訴老師”的一方,拋出了很多值得討論的觀點,比如辯手顏如晶說:“老師不能解決問題,是老師出現了問題,不是告老師這個行爲出現了問題。小孩子打架沒有分寸,容易出現問題。被欺負就打回去,是觀念傳遞的錯誤。”

而佔“打回去”的一方,似乎更有說服力。辯手柏邦妮的論點可謂金句頻出:“打回去是爲了證明自己不軟弱。要向自己證明不是一個軟弱的人。比一時的肉體的疼痛和心靈的屈辱,更可怕的是,會帶着這個屈辱的回憶一直活下去,直到你變成一個真正軟弱的人,一個到了新環境裏,身上還打着“我好欺負”的烙印的人。善良是很珍貴的,但如果善良沒有長出牙齒來,就是軟弱。痛苦本身並不是財富,但對痛苦的反思是財富。”

在看節目之前,我心裏更傾向於“打回去”這一方,畢竟,現實的情況容不下我們的理想主義。但看了節目之後,我卻有一些動搖。金星在節目中說自己帶兒子去逛超市,兒子在超市被一個稍大一兩歲的小孩搶奪兒童購物車受到欺負,兒子生生捱了一個耳光,金星正準備擼袖子打人的時候,卻被兒子勸阻了,“他打我是他媽沒教育好他,我要打他就和他一樣了。”兒子的這番話,好像一下子點醒了金星,人在氣頭上,難免會做出衝動的事情,雖然兒子受欺負,金星心裏也很不快活,但爲兒子理性和理智的做法,又感到很欣慰。

金星兒子說的話,讓我想了很多,相比“告訴老師”,我依然站“打回去”這一方,卻也開始覺得,並不是所有的欺負都應該立刻“打回去”了。

小孩被欺負是應該打回去還是告老師 孩子被欺負該不該還手 第2張

鼓勵“打回去”前,先弄清楚原因

瞭解原因,並不只是瞭解某一次事件發生的原因,而是要了解施暴者的心裏原因和成長環境。

可以說,幾乎每個學校都有那麼幾個張牙舞爪的“問題少年”,這類人是校園欺凌事件中最常出現的施暴者。他們往往拉幫結派,只因爲“看不順眼”,就可能借着一點小事對其他學生拳打腳踢。這類“問題少年”,多爲留守兒童,或缺少父母關愛,渴望獲得關注,所以形成了叛逆且張揚的性格。

這類“問題少年”通過欺負弱小的人,來獲得存在感,只有被欺負的孩子能夠證明自己也很強大,才能在以後的日子裏不被欺負。

而若只是小孩子之間的玩鬧或小摩擦,甚至可能是被欺負的孩子有錯在先,此時若盲目鼓勵孩子“打回去”,有錯在先孩子的錯誤行爲,就有可能被縱容,孩子也會學會說謊。

並非每一次不還擊都是軟弱,但若遇到孩子無緣無故被欺負,且不止一次的情況下,此時的不還擊,纔是真正的軟弱。會給孩子留下的,不僅是身體上的傷害,更會在心裏留下陰影。反擊,是一種精神,可以忍第一次,但不能忍一輩子。

小孩被欺負是應該打回去還是告老師 孩子被欺負該不該還手 第3張

用實際行動,教會孩子“打回去”

孩子可以不懂道理,但懂道理的成年人,應該告訴他什麼是道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你不能欺負別人,但更不能被別人欺負。

而還擊,有時候並不是直接打回去,還擊的智慧,比還擊的能力更重要。

孩子小的時候,我和爸爸帶她出去玩,玩鞦韆的時候,被男孩子推下來,手上磕破了皮,跑來跟我們哭。我還在安撫小孩子的時候,孩子爸爸已經衝過去,果然看到男孩獨霸一個鞦韆,不讓別的人玩。當場爸爸就發飆了,從人羣裏找出男孩的家長,怒吼地要求家長和男孩一起跟孩子道歉。在交涉的過程中,周邊許多帶孩子來玩的家長都圍過來,且那麼霸道的男孩,欺負的也不止孩子一個,最後男孩家長道歉後灰溜溜地走了。

事後我問爸爸的時候,他說當時看到孩子哭得那麼可憐,特別想直接打男孩一頓。可一旦動了手,我們就成了理虧的一方。所以暴怒之下,孩子努力地控制住情緒,而揪出男孩家長,就是要告訴孩子,即使你今天因爲力量懸殊,沒有能力還擊,爸爸也會替你出頭,不會讓你受到欺負。如果這個時候父母懦弱了,孩子未來的性格也只會更軟弱,且沒有安全感。

不管受了什麼樣的委屈,都可以告訴我們,欺負人的一方,也許有年齡和身高的優勢,但只要不是孩子有錯在先,我們始終都是她最堅實的後盾。

我曾經動搖過,以爲通過講道理能解決問題,但眼看着每隔一段時間就曝出的校園欺凌事件,“打回去”未必真的要“打”,但至少要讓對方知道,我有還擊的能力,如若還有下次,我必將“打回去”。

小孩被欺負是應該打回去還是告老師 孩子被欺負該不該還手 第4張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