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教育資訊 > 當代女性的社會安全感如何獲得 獨居女孩安全感指南

當代女性的社會安全感如何獲得 獨居女孩安全感指南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5.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女生在貨拉拉車上跳窗身亡的消息引發熱議,讓人對女性安全問題更加重視,在外的獨家女性要做好安全防護措施,當代女性的社會安全感如何獲得?下面本站小編就帶來獨居女孩安全感指南。

當代女性的社會安全感如何獲得

近日,“23歲女生在貨拉拉車上跳窗身亡”事件登上熱搜,女性安全問題再次引發關注。

當代女性的社會安全感如何獲得 獨居女孩安全感指南

年輕的生命以如此慘烈的方式凋謝,令親者傷心、觀者痛心。痛定思痛,僅有同情惋惜是不夠的,還要總結血的教訓,找到防護的方法,防止悲劇再次發生。

對此,新華網發文評論稱,強化安全意識,做好自我防護,再怎麼強調也不爲過。但是也要看到,如果真遇到危險,單身女性自救能力畢竟有限,安全的環境和及時的他救能力顯得尤爲重要。因此,保護女性安全,僅靠女性自我防護顯然不夠,它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織牢織密安全網,包括政府、警方、網約車平臺,以及每個社會成員。

新華網還認爲,在該事件中,網約車平臺“貨拉拉”遭到部分網友指責。目前調查仍在進行中,尚未確認平臺方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但是網友的指責,從側面反應出人們對網約車行業的質疑。除了事後道歉,網約車平臺更需要以眼前的悲劇爲鑑,重新審視自己的監管能力和審查力度。

當代女性的社會安全感如何獲得 獨居女孩安全感指南 第2張

女性與男性天然的身體生理差異,決定了女性處於弱勢地位,普遍範圍內與男性體格力量懸殊,社會地位差距大,應對風險的能力也差一些。

女性如何獲得更多的社會安全感,是個複雜的問題,我們既不宜因爲看到惡性個案而否定主流,也需要各個層面共同努力,綜合施策,打防結合,用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讓女性權益得到維護,讓女性社會安全感得到增強體現

獨居女孩安全感指南

如何讓自己不要被壞人盯上?

1、 請記得定時檢查自己家門附近,是否有奇怪的標記和符號。如果有記得要擦掉,有可能是小偷上門踩點。如果在鄰居家門附近也有,提醒鄰居之餘,也記得幫他們擦掉。

2、 定期清理家門口的傳單。壞人會用「家門口的傳單和信箱堆積程度」判斷是否有人在家。如果你即將要長期的外出,那就要記得把鑰匙交給好朋友,讓他們幫忙定期去你家檢查家裏的情況。

3、訂外賣時要記得不要用真實姓名,也一定要寫 X 先生。特別在疫情期間,外賣無法送上門,你的名字、電話和住址都放在小區門口,每個人都能見到,每個人都可以記下來。

如何建立自己的小型安保系統?

1、入住之後,投資 500 元作爲安全基金。可以用於換鎖、換窗簾、裝網絡攝像頭,以及買一套男生球服。

2、入住後第一天,儘量換個鎖芯。如果房東拒絕或者沒有條件去換鎖的話,可以試一下加裝一個鏈條鎖,或者可隨身攜帶的阻門器。

3、換一個遮光的、保密性還不錯的窗簾。因爲窗戶是一個很容易被泄露信息的地方。

4、安裝一個網絡攝像頭,100 多塊就可以買到一個非常好用、帶夜視功能、隨意旋轉、還能實時通話的攝像頭了。還可以在自己手機上隨時監控自己房間的情況,過年回老家、節日旅行的時候也可以放心地出門了。

當代女性的社會安全感如何獲得 獨居女孩安全感指南 第3張

5、買一套男生球服,淘寶幾十塊錢。今天掛褲衩,明天掛上衣,後天掛一套。

爲什麼掛球服?首先,球服說明這個地方有一個青壯年;其次,這個人體力可能還不差;第三,球服說明了居住的經常性。

7、如果窗戶沒有裝防盜網,窗戶安全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作爲一道「隱形防盜鎖」,平時可以保持透氣,也可以限制窗戶開關大小,防止有壞人爬進來進來。

8、門口可以考慮貼一個「光榮退伍」的錦旗,壞人看見這家房子裏住有軍人的話,多多少少也起到一點震懾作用。

9、可以在家門口外面和裏面都掛一個感應燈,到家那一刻會很有安全感呢。

10、 如果你擔心出租屋,或者酒店房間有隱藏攝像頭。你可以試試關燈後,用手電筒去照房間裏的每一個小孔,若有奇怪的彩色反光小點,可以選擇報警或者換酒店。

練習方法:平時可以用手電筒對着筆記本電腦或者手機的前置攝像頭照,來回晃動手電筒的時候,如果可以觀察出鏡頭的很小很小的彩色小點,你就入門了。

11、 如果你住在底層,或者門外有一個小平臺,別人比較容易爬上來的話。睡前可以試試將酒瓶倒過來,放在門後。和杯子原理差不多啦,也是利用一些聲響提醒自己。

必要時還可以當武器,建議平時多練習迅速拿起酒瓶做防守姿勢的練習。

12、準備一段男聲錄音。可以讓一位男性好朋友幫你錄幾段遇到危險時可以震懾對方的音頻。

參考:“誰啊?”、“放門口就行”、“請你離開”。

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心情繼續關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