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寶典 > 健康生活 > 怎麼區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怎麼區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 型糖尿病的特點和起病方式: 目前被廣泛接受的觀點認爲,1型糖尿病是在遺傳易感基因的基礎上,在外界環境因素的作用下,引發機體的自身免疫功能紊亂,導致胰島 B 細胞的損傷和破壞,最終B細胞功能衰竭而發生的糖尿病。本型因免疫中介胰島 B細胞破壞而發病,故 1 型糖尿病病人起病年齡一般小於30歲;起病急,臨牀症狀較重;典型的臨牀表現爲“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飲、多食、消瘦明顯;有40%左右的病人會以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酮症酸中毒起病,常有尿酮體陽性或酸中毒,實驗室特殊檢查陽性〔如穀氨酸脫羧酶抗體(GAD)、胰島細胞抗體(ICA)、胰島素自身抗體(IAA)等〕,可以明確診斷。確診爲1 型糖尿病的病人需要終身應用胰島素替代治療。

怎麼區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2 型糖尿病的特點和起病方式:爲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佔糖尿病病人的90%以上。發病與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多食、肥胖、體力活動減少等)有關,而與自身免疫無關。2 型糖尿病病人以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相對缺陷爲主,病人多肥胖,一般在中老年發病,起病隱匿。此類病人早期症狀常常不明顯,在發現糖尿病之前往往有多年的病程,常在明確診斷之前就可發生大血管和微血管併發症。 近幾年來,2 型糖尿病發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向,特別是在肥胖的青少年人羣中發生 2 型糖尿病的人數在增加。 該型糖尿病採用飲食治療和口服降糖藥多有效果,病情嚴重者需要胰島素治療。

以下列出 1 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的鑑別要點

1、發病年齡

1 型糖尿病大多在 40 歲以下發病,20 歲以下的青少年及兒童絕大多數爲1型糖尿病, 但要注意肥胖青少年和兒童 2型糖尿病發病增加的趨向。2型糖尿病大多數爲 40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50~60 歲是高發人羣。

2、 起病時體重

發生糖尿病時明顯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數爲 2 型糖尿病,肥胖越明顯,越容易患 2 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病人在起病前體重多屬正常或偏低。無論是 1 型或2 型糖尿病,發病之後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 1型糖尿病者往往明顯消瘦。

3、 起病時臨牀症狀

1型糖尿病多有明顯的臨牀症狀如多飲、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 2 型糖尿病常無典型的“三多”症狀。爲數不少的 2 型糖尿病病人由於臨牀症狀不明顯,常常難以確定何時起病,有的只是在檢查血糖後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病人由於臨牀症狀比較突出,故常能確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時間。

4、急、慢性併發症

1 型與 2 型糖尿病均可發生各種急、慢性併發症,但在併發症的類型上有些差別。就急性併發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發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較少發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齡較大者易發生非酮症高滲綜合徵。就慢性併發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併發眼底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和神經病變,發生心、腦、腎或肢體血管動脈硬化性病變則不多見;而 2型糖尿病除可發生與 1 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視網膜病變、 腎臟病變和神經病變外,心、腦、腎血管動脈硬化性病變的發生率較高,合併高血壓也十分常見。因此,2型糖尿病病人發生冠心病及腦血管意外的機會遠遠超過 1 型糖尿病病人,這是一個十分明顯的不同點。

5、臨牀治療

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島素纔可控制高血糖,穩定病情,口服降糖藥一般無效。

2型糖尿病通過合理的飲食控制和適當的口服降糖藥治療,便可獲得一定的效果;對病程較長者,口服降糖藥治療失敗、胰島B細胞功能趨於衰竭或出現嚴重的急、慢性併發症時,均要採用胰島素治療。

對於那些通過臨牀表現很難判斷是哪種類型糖尿病的病人,常常需要作進一步檢查。這些檢查包括:空腹及餐後2小時胰島素或 C 肽水平,以及血中免疫抗體的檢查,如 GAD、ICA、IAA 等。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