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寶典 > 健康生活 > 冬病夏治,不妨試試“三伏灸”

冬病夏治,不妨試試“三伏灸”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8.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年入伏的第一天,是全國各地的中醫院最熱鬧的日子,病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就是爲了不錯過傳統中醫“冬病夏治”的最好時機。大家可以從電視上看到這樣的情景。在盛夏期間應用敷貼法治療老年咳喘效果較好,大部分患者經過貼治後,感冒次數減少,尤其是在季節轉換,氣候變化之時,咳喘不宜復發。

冬病夏治,不妨試試“三伏灸”

何爲“三伏灸”,中醫有“急者治其標,緩者治其本”及“春夏養陽”觀念,在一些過敏性疾病夏季病情較平穩時採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療,提升患者的陽氣、增強抵抗力,可減少冬天發病的機率,甚至不再發病。三伏灸療法最早文字記載在南北朝,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清初張璐《張氏醫通》均較爲系統地介紹了用三伏灸療法治療瘧疾、哮喘等病,並取得比較滿意的療效。

三伏天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個庚日,在時間治療學上,中醫認爲:庚日屬金,與肺相配,爲驅散內伏寒邪最好節氣日期,加上辛溫祛寒逐痰平喘走竄通經藥物在特定經絡上治療,療效更好。傳統藥物是沿用清代張璐所著《張氏醫通》中的記載,經過研磨後調成糊狀,做成小餅狀,並加入麝香以備用。在每年的初、中、末伏,根據病人的病情,結合經絡辯證的原理,選取相關的穴位,進行藥物敷貼,使皮膚產生灼熱感,刺激穴位,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內經》中就指出人體臟腑、氣血,隨着節氣變化,出現週期性盛衰,春溫、夏熱、長夏溼、秋涼、冬寒。一年中節氣更迭,人體陽氣中有升、浮、沉、降節律。脈搏有春浮、夏洪、秋弦、冬沉。人體形成春生、夏長、長夏化、秋收、冬藏的規律。人

體臟腑功能活動與自然界四時陰陽消長節律統一起來,形成五時對五臟。反映了人與天地互相影響,不同節氣受邪會產生不同的臟腑病證,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冬傷於寒,春必溫病,春傷於風,夏生飱泄,夏傷於暑,秋必病瘧,秋傷於溼,冬生咳嗽。”因此,我們應以人體隨着節氣變化而產生變化進行調理,才能更好防病。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人體許多生理功能有着年節律、月節律、日節律,如人體的免疫功能,據觀測,外周血中的總淋巴細胞在7月~9月最多,而在12月~次年3月最少,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在7月~9月最少,而12月~次年1月最多。又如血漿皮質醇每日分泌總量,平均濃度及尿中17—甾酮類排泄量呈現秋冬高於春夏。血中T3 、T4濃度以夏季最低,冬季最高。人體若能掌握節氣規律,根據不同節氣進行艾灸,可以提高防病治病能力,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復發。

中醫理論認爲,自然界之所以出現季節和時序的變化是因爲天地陰陽之氣的升降變化。一般而言,每一段時序各有不同的主氣,比如:“春夏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陰氣盛而陽氣衰。”人與自然相應,人體內在的陰陽自然也要受到自然界陰陽消長變化的影響。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自然界天地陰陽之氣升降變化及消長的轉折時期,人與此相應,也會表現出陰陽變動更爲明顯甚至劇烈之勢,如果人體內在的自穩功能不能對此作出適當的反應,及時地調整機體的陰陽,使之與自然界的陰陽節律相適應,就會出現陰陽失衡的疾病狀態。

季節交替陰陽變化動盪之時,正是久病、年老、體弱等人羣加重病情、誘發宿疾或易生新病的時期。假若能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應用某種簡便的方法調節陰陽,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規律,最大限度調動機體的潛能以應變環境、抵抗疾病,則有助於防病保健。“三伏灸”的目的是培壯元陽以扶助正氣,它是從整體角度全面綜合考慮人與環境的聯繫,以及環境特殊變化與人的氣血陰陽關係的。它不僅僅只是一種特異性的對某種疾病有預防作用的方法,更是一種兼顧全身整體機能調節的扶正固本方法。當機體的元陽充盛,整體調節能力就會明顯提高,依“天序”陰陽變化而顯露的疾病端倪就會被機體自身的應變和抵抗能力消滅於萌芽之中。

秋冬季節,過敏性氣喘的病人最爲痛苦,寒冷的刺激容易誘發嚴重的過敏,病情發作時,出現噴嚏、咳嗽、胸悶、喘息等急性症狀,醫師臨症治療時,常以控制症狀爲主。到了夏天時這些過敏症狀都會逐漸好轉,利用這時候來改善體質是最佳的時機。中醫冬病夏治的方法,不只對過敏性氣喘療效良好,同時對一些冬季常發的慢性病,如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肺氣腫等,都可依三伏天的調養治療,到了冬天,病情自然減輕,甚至痊癒。

防治冬季易發的哮喘、“慢支”等病,是按陰陽四時消長規律,人體陽氣在春夏季多旺,秋冬季多斂。久病易傷陽,冬季之時,本不旺之陽受自然界影響更加虛衰,在此季節陰陽明顯失衡,故疾病紛紛在冬季加重或誘發。若反季節在夏季利用“三伏灸”防治,則機體可順應夏季自然界陽氣隆盛的影響與激勵,並最大限度利用夏季自然界與機體相對陽氣充盛之時順勢而治,達到溫元陽、化宿疾、平衡陰陽消除病根的目的。因此臨牀上許多在冬季加重或誘發的慢性疾病,如果能提前在夏季治療,往往可獲特效。

選擇炎夏三伏日灸貼治療,此時自然界陽氣旺盛、氣候溫和,體內正氣充沛、氣血暢通,病人內有抵抗之力,外可免受寒冷刺激,若再施以鍼灸穴位治療,則有利於調整肺脾腎等臟腑功能、鼓舞人體正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所以冬病夏治是指在疾病的緩解期做積極的治療,趁病情穩定時,加速改善體質,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所謂冬病就是指在冬天寒冷的季節容易反覆發作加重的咳嗽、氣喘、咳痰、胸憋,比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另外還可以涉及到一些其他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醫所說的哮喘主要指的是以哮、咳、痰、喘爲主的主要症狀,和西醫對哮喘的認識是有區別的。西醫所指的哮喘主要是指過敏性支氣管哮喘,中醫所說的哮喘是一個廣義的範疇,是指臨牀上所見到的哮、咳、痰、喘等症狀的綜合徵。“不治已病治未病””冬養三九補品旺,夏治三伏行鍼忙。”傳統中醫除了通常的穴位敷貼之外,“冬病夏治” 常採用“伏針”、艾灸等方法來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類風溼性關節炎、風寒性腰痛、肩周炎、頸椎病、慢性腸胃炎引發的腹瀉、凍瘡等病。此外,推拿、拔火罐、藥膳、運動等療法,都可以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

三伏貼穴位療法是採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藥物敷貼於穴位或患處,使其局部皮膚自然充血、發熱、潮紅。利用三伏天發熱氣候,在人體特定的穴位上敷貼以辛溫、逐疾、走竄、通經及平喘的藥物,使人體之陽氣得天陽之助,利用藥物對陽氣的疏通,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內伏寒邪,使肺氣升降正常,溫補脾腎,從而增加身體抗病能力,痼疾可愈,並可預防舊病復發。

三伏天針刺是選溫陽、補氣之特效驗穴施以針法;推拿是選多氣多血之經,補陽、泄邪之穴施以手法;藥膳是選具調理腸胃、化痰理氣、補氣益津之品施以調用,並禁忌暴食生冷;運動指慢跑、游泳、太極拳、氣功等進行鍛鍊。諸法協配、聯合,規律實施,從而豐富“冬病夏治”的措施,使人體防治病症的預防效果更加顯著。

在選取特定的穴位貼完“ 伏貼”以後,有的人會有刺癢的感覺,這是藥物的一種治療反應,也有的人會出現紅、腫、熱、痛或者起泡,這時可以及時揭下來,然後用消毒的針或者注射器抽出泡中的積液塗一些紫藥水就可以了。當然這種情況很少見,大約只有1%至5%左右。而且按照臨牀經驗來看,反映強烈的病人療效往往會出乎意料的好。“三伏灸”有禁忌也不是所有的哮喘病人都可以採用冬病夏治方法的。經常反覆咳黃膿痰和血的病人不適宜冬病夏治。一般情況下只要是陽虛體質的病人都適用。此外,有皮膚過敏體質的人不適宜冬病夏治,因爲藥物容易引起皮膚過敏。

雖然在夏季是過敏性疾病的緩解期,但還是須避免受冷的刺激,如冷氣直吹、吃過多寒涼食物等。所以,爲了真正做到“冬病夏治”的保健,除了依照醫師的指示按時用藥外,生活上的照顧與飲食控制也同樣重要。治療期間禁食生冷、海鮮、辛辣刺激性食物,包括禁食一些辛辣食物、肥肉等,中醫認爲肉生痰。另外,貼後6至10小時內不能洗澡。

三伏貼穴位敷貼對兒童及成人均可,但當天有感冒、肺部感染、發燒、咽喉發炎、過去有中西藥物過敏史、皮膚容易過敏、皮膚破損、嚴重的心肺功能不足、孕婦以及1歲以內嬰兒,都不適宜接受三伏天穴位療法。

對於哮喘等頑固的慢性病,西醫沒有什麼好辦法,但是三伏敷貼的辦法效果就很好。然而,正因爲其是慢性病,就不能指望“一貼搞定”。專家表示,“三伏灸”也不是治療慢性病的特效藥,身體對藥物的反應需要一定的時間。研究表明,要提高肌體的免疫力,特別是老年患者,起碼要堅持三年以上纔有明顯效果。“中途停止也不會有什麼副作用,但是等於白貼。”而且,“三伏天灸”是一種冬病夏治的方法,能有效地預防哮喘等病的復發,如遇哮喘正在發作時,除了貼藥以外,還應到內科看醫生,對症治療。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