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百科 > 用藥指南 > 同仁堂商標之爭

同仁堂商標之爭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日前,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北京同仁堂”)向天津同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津同仁堂”)提起商標字號侵權訴訟,這讓外界再次關注同仁堂老字號的歷史問題。

同仁堂商標之爭

據第一財經記者調查,如今國內名稱上有“同仁堂”字樣的老字號企業一共有3家,背後均被指向與清代同仁堂品牌創始人樂氏家族存在交集。經過幾十年發展,這些企業在各自領域發展壯大,在產品銷售方面,存在競爭關係。加上“同仁堂”這一老字號品牌早已深入人心,市場品牌亂象難解。

字號“開枝散葉”

北京同仁堂公司官網消息稱,1669年,樂顯揚在北京創辦同仁堂藥室,標誌着同仁堂品牌創立。北京同仁堂屬於“根正苗紅”,那麼各地的天津同仁堂、南京同仁堂、臺灣同仁堂等,是否亦屬正宗“同仁堂”品牌?

第一財經記者調查發現,這些興起的“同仁堂”系列品牌,背後均與同仁堂創始人樂氏家族存在關係。

樂氏家族子孫口述的《北京口述歷史:個人敘述中的同仁堂歷史》(下稱《同仁堂敘述史》)記載,自同仁堂創立之後,成爲了譽滿京城的金字招牌。但是1753年左右的一場大火,曾一度讓同仁堂走向衰落,長期由外姓人經營,樂氏仍保留鋪東之位。

天津同仁堂的由來與樂氏家族不無關係。天津同仁堂後人張肇彤擔任顧問的《話說天津同仁堂》中記載,張益堂系天津同仁堂的創始人,其祖籍安徽壽州,出生於郎中世家。早年,張益堂進京做藥材生意賺了錢,然而他對經營擁有百年曆史的同仁堂,並鑽研其成藥的製作工藝充滿嚮往。在樂平泉的邀約之下,張益堂開始統領同仁堂經營,分管制藥。張益堂接手同仁堂後,這家老字號得以新生。然而雙方合作9年之後,樂平泉卻要求收回同仁堂股權,獨家經營。張益堂也答應了,樂平泉頗爲感激。

在張益堂過世後,樂氏家族後人與張家還是因同仁堂字號打起了官司。1907年,天津審判廳開庭審理了京津同仁堂牌匾訴訟案,審理結果是:北京同仁堂不得在天津使用同仁堂字號,天津同仁堂不得去外地使用同仁堂字號經營。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同仁堂字號在全國落地,還是與樂氏家族成員相關。

《同仁堂敘述史》載,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同仁堂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藥鋪),而是一個由樂家四大房集體構築的相當龐大的藥業網絡。

《北京同仁堂史》稱,樂家四支家族的代表開會議定,取消寄賣制,允許各支在外開辦店鋪,可用“樂家老鋪”招牌,但不能用“同仁堂”店名。自此,各支相繼在外開辦藥鋪。

此後幾年,樂氏家族後人樂篤周到南京開設同仁堂分號,所有資金、藥材都由北京同仁堂直接撥付。這就是北平同仁堂京都樂家老鋪南京分號,即南京同仁堂藥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南京同仁堂”)的前身。

“由各房支子孫各自開設藥鋪的模式,後來被樂家各支沿襲下來,直到20世紀50年代。”上述《同仁堂敘述史》載,據統計,到1949年,樂家四大房子孫開設的藥鋪除同仁堂外共30餘家,分設在天津、上海、長春、西安、長沙、福州、香港等地,實際數量當不止此,“同仁堂的名聲就是這樣不僅靠自己,也通過這些遍及各地的樂家老鋪顯現出來”。

新中國成立後的公私合營,成爲這些同仁堂老字號企業的分水嶺。

1954年,樂氏第十三代傳人樂鬆生在北京帶頭實行公私合營,將同仁堂交給國家。據同仁堂()招股書稱,1954年同仁堂第一批公私合營改造,隸屬北京市藥材公司。

據張肇彤回憶,到了1956年,天津同仁堂走上公私合營之路,按照國家對民族工商業的贖買政策,張家每季度或者半年可領取股息,直到1966年,張家與天津同仁堂的緣分纔算告一段落。

此後,天津同仁堂更名“天津市第四中藥廠”,1988年,“天津市第四中藥廠”想恢復原有名稱,還遭到了北京同仁堂反對,可當時國家工商總局只保護商標,並不保護字號,天津同仁堂這才恢復了名號。

在最近關於北京同仁堂的訴訟公告中,津同仁堂()稱,天津同仁堂的前身可追溯至清朝時期,歷史上曾使用京都同仁堂張家老藥鋪、京同仁堂和記、天津同仁堂製藥廠等名稱開展藥品經營活動。2002年,經天津市政府批准,天津同仁堂製藥廠改製爲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更名爲天津同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一直沿用至今。

而南京同仁堂也是在1955年更名爲公私合營南京同仁堂國藥號股份有限公司,1957年定名爲南京同仁堂製藥廠。1998年,改制組建南京同仁堂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到底誰在侵權

從目前情況來看,隸屬北京國資委的北京同仁堂是幾家同仁堂中實力最強的。1992年,北京同仁堂組建,並於2001年改製爲國有獨資公司,旗下擁有3家上市公司:同仁堂股份、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國藥()。

天津同仁堂則系民營企業,由張彥森家族掌握。據招股書,天津同仁堂現有四大股東,張彥森及其配偶高桂琴合計持股59%,張彥森之弟張彥明持股1%,麗珠集團()持股40%。

目前,天津同仁堂仍未實現上市。從2016年發起IpO起,至2021年6月,轉向深交所創業板發起上市衝刺。深交所創業板審覈系統顯示,天津同仁堂的IpO狀態仍是“已問詢”,尚未有進一步進展。

第一財經記者近幾日走訪實體藥店以及搜索網上藥店調查發現,對比天津同仁堂此前發佈的品牌LOGO,與北京同仁堂的品牌LOGO存在着相似之處,均爲紅底色帶有金色紋飾的圓形中帶有豎版“同仁堂”字樣的商標。其中,天津同仁堂的商標中圓形中間的“天津同仁堂”字樣增加了藍色條形底色,並在豎版“同仁堂”字樣上方增加了字體更小號的橫版“天津”二字。

天津同仁堂的上述品牌LOGO被廣泛應用在了其多款產品中。在某醫藥電商售賣平臺上,天津同仁堂的腎炎康復片、脈管康復片等產品包裝盒上,均展示有上述與京同仁堂相似的天津同仁堂品牌LOGO。

不過,近日,在海王星辰、大參林等實體藥店,腎炎康復片產品包裝盒上的LOGO已被更換爲圓形的“天工”品牌LOGO。目前,尚不知天津同仁堂何時更改的這些包裝,以及波及的產品範圍。

天津同仁堂招股書顯示,公司營收主要來源於腎炎康復片和脈管復康片等三個品種。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腎炎康復片的營收分別爲2.59億元、2.81億元和3.02億元,分別佔公司總營收的38.83%、37.69%和36.89%;同期,脈管復康片的營收分別爲6074.90萬元、7148.10萬元和9812.07萬元,分別佔公司總營收的9.12%、9.60%和11.99%。

此次北京同仁堂對外聲明稱,天津同仁堂未經許可擅自使用與北京同仁堂“同仁堂”文字和“同仁堂”註冊商標高度近似的侵權標識,並通過企業名稱文字突出使用、虛假宣傳等方式引起混淆,侵害了北京同仁堂註冊商標專用權等權利,並構成不正當競爭。

對此,天津同仁堂並未正面迴應上述北京同仁堂的“侵權”指責,“公司的企業名稱、字號和商標均系合法取得,公司規範使用‘太陽’及‘津同仁’等合法註冊的商標,‘太陽’商標於2012年被認定爲‘中國馳名商標’。”

北京同仁堂訴稱,依據《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作爲被告之一的天津同仁堂侵害其註冊商標專用權及構成不正當競爭。北京同仁堂請求法院判令天津同仁堂停止侵害其註冊商標專用權,停止使用“同仁堂”字號、變更企業名稱,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爲,賠償其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費用5000萬元。

擅長商標及反不正當競爭等知識產權訴訟的北京市惠誠律師事務所卞穎華律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商標侵權,最核心的關鍵詞就是“相同相似”+“混淆”。

“法院要判斷的是北京同仁堂援引的權利商標與被控訴的天津同仁堂使用的標識是否相同、相似,並進一步判斷消費者看到了天津同仁堂使用標識的產品時,是否會直接誤認爲該商品就來源於北京同仁堂。”卞穎華稱。

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教授、國家版權局國家版權研究基地研究員陳紹玲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一般說來,註冊商標侵權行爲限於在相同或類似商品或服務上未經許可提供相同或近似商標。對於普通的註冊商標而言,混淆是構成商標侵權的必要條件,只要對商標的使用導致消費者可能會對商品或服務來源產生混淆,就構成直接侵權。

陳紹玲介紹,混淆的判斷標準應當以普通消費者的“一般注意力”爲標準,即分別觀察兩個商標後,憑藉記憶比較兩商標之間最顯著、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部分是否相同或相似,並判斷兩商標在整體上是否給人留下十分接近的印象。除此之外,已註冊商標的顯著性和知名度、商品或服務間的類似程度以及交易渠道、市場區分與相關公衆的特定情況也是綜合考量因素。

9月1日,第一財經記者致電天津同仁堂詢問北京同仁堂發起的訴訟以及該訴訟對公司上市進程的影響,對方董祕辦人士拒絕予以置評,並表示,“公司已發佈公告,請以此爲準”。

第一財經記者在實地走訪後發現,在一些產品銷售上,南京同仁堂與北京同仁堂亦存在着競爭。比如,北京同仁堂核心品種安宮牛黃丸,南京同仁堂也有這款產品銷售,且二者成分大多相同。在華南的部分連鎖藥店,當記者說要購買安宮牛黃丸時,銷售人員從櫃檯內拿出兩種分別由北京同仁堂和南京同仁堂生產的產品。

品牌授權亂象叢生

在中藥業內人士看來,北京同仁堂對外宣佈起訴天津同仁堂的同時,應是想警告行業冒用“同仁堂”品牌者。“任何未經許可擅自對同仁堂商標字號的使用、仿冒、混淆等行爲,均構成侵權和不正當競爭。在此,北京同仁堂也正告其他侵權主體,請立即停止違法行爲,正當經營,以免訟累。”北京同仁堂稱。

在老字號評選上,各家“同仁堂”字號企業其實早有收穫。2006年,北京同仁堂(字號:同仁堂;商標:同仁堂牌)、天津同仁堂(字號:天津同仁堂;商標:太陽)、南京同仁堂(字號:南京同仁堂;商標:樂家老鋪)均入選商務部認定的第一批“中華老字號”。

“有了‘中華老字號’這一身份的加持,這些企業的字號品牌就更具有含金量,許多小企業或者個人不惜花重金獲得同仁堂品牌生產授權,但這也容易產生質量問題。”一位研究企業品牌的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網上關於北京同仁堂、南京同仁堂品牌授權的信息較多。在某網上平臺,一位姓吳的女士自稱手中有“南京同仁堂”商標授權貼牌一手資源,“整合上游產品生產企業和下游大型渠道分銷商,爲多家天貓、京東、拼多多的大賣家提供具競爭力的貼牌大健康產品。”

上述吳女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果要獲得南京同仁堂“樂家老鋪”品牌,一個單品授權需要保證金5萬元,再加上25%的品牌管理費和部分防僞碼費用,且年任務量達100萬;南京同仁堂“綠金家園”品牌,一個單品授權需要保證金2萬元,再加上20%的品牌管理費和部分防僞碼費用,年任務量達50萬。

“許多企業都想獲得這些同仁堂企業的品牌授權,因爲這一品牌早已在國內深入人心,因此生產美妝、茶飲等單品,如果打上‘同仁堂’的相關品牌,銷量肯定不一樣。”一位曾在2017年代理北京同仁堂化妝品的廣州經銷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第一財經記者在幾大電商平臺搜索後發現,打着“北京同仁堂”“南京同仁堂”品牌銷售大健康產品的商家多不勝數,消費者往往真假難辨。

“有時候我們在銷售同仁堂的產品時,卻發現這些產品是兩個批次,由兩個不同的廠家生產,但都是使用同一個同仁堂商標,我們還得向客戶解釋。”上述廣州經銷商說。

(見習記者易靜對本文亦有貢獻)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