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百科 > 生活疾病 > 正確鑑別各種口腔潰瘍

正確鑑別各種口腔潰瘍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口腔潰瘍其實也分很多種,正確的鑑別口腔潰瘍的種類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有效的進行治療。通常,口腔潰瘍分爲淺潰瘍和神潰瘍。下面就介紹各種口腔潰瘍的具體細節:

正確鑑別各種口腔潰瘍

一、多表現淺潰瘍形式的疾病有:

1、複發性口腔潰瘍:其中輕型、口炎型潰瘍屬淺潰瘍。主要表現爲孤立表淺的圓形或橢圓形潰瘍,特點爲紅、黃、凹、痛"。該病病因不明,可反覆發作,自限。多發生在角化不足或角化不良的地區。

2、手足一口病:容易發生在學齡前的孩子身上,可以。夏秋多發,前驅症狀有發熱、厭食等,手掌、腳底、臀部皮膚散落的水皰、丘疹和斑疹,口腔粘膜損傷散落在性水皰上,破裂後變成淺表潰瘍。

3、白塞病:爲自己免疫。口腔典型地表現爲反覆發作的口腔潰瘍。除口腔外,還伴有眼睛、外陰、皮膚病變等器官、系統症狀。上述症狀可以反覆發作,但有自限性。病程長。

4、急性皰疹性牙齦炎:初發多見於5歲以下的兒童,特別是2~3歲的嬰幼兒。有前驅症狀,口腔粘膜呈簇狀小水泡,破後形成繼發性淺潰瘍,潰瘍形狀不規則,可融合成較大潰瘍,周圍炎症反應明顯。多見於牙齦、齶等角化粘膜。大人多復發,容易發生在皮膚和粘膜的邊界,可以誘發感情的變動、疲勞等。

5、急性壞死性牙齦炎:急性病程多發生在全身抵抗力下降時。主要表現爲牙齦乳頭頂部出現組織壞死和潰瘍,呈火山口狀。口腔內有特異口臭,疼痛劇烈,吃飯困難,伴有血性唾液。

6、皰疹性咽峽炎:水泡分佈在口腔後部,發生繼發性潰瘍,病程短,全身症狀輕。

7、帶狀皰疹:有明顯的親神經性,病損沿神經分佈,一般不越過體表中線。口腔主要侵犯三又神經,黏膜皰疹破後形成不規則的糜爛或淺潰瘍,皮膚皰疹結成黃褐色膿痂。神經痛爲本病的特徵之一,程度較劇烈,隨年齡增長而加重。

8、放療後潰瘍:頭頸部腫瘤放療後第二週可出現,反應可因劑量、年齡、全身狀況不同而異,一般50Gy(5000rad)可造成口腔黏膜反應,45Gy可造成腺體受損。開始是紅斑,後來變成淺潰瘍,外形不規則,有燒灼樣疼痛,伴有口乾,唾液少,經常發生真菌感染。

二、多以深潰瘍形式表現的疾病有:

1、腺周口瘡:有口腔潰瘍反覆發作史,潰瘍多發,深潰瘍周圍常伴有小潰瘍,潰瘍深達粘膜下層,孔狀,疼痛明顯,自限。治癒後可以留下疤痕。

2、癌性潰瘍:中老年人常見。病變進展迅速,潰瘍持續不愈,潰瘍深度呈菜花狀,底部有細粒突出,潰瘍邊緣高,周圍和基礎浸潤。疼痛不明顯,但如繼發性感染或侵犯神經,會有疼痛。相應部位的淋巴結腫脹、粘連。潰瘍區用冰毒藍染成陽性。活檢可以看到癌細胞。

3、口腔梅毒:各期梅毒可表現爲潰瘍。一期梅毒在脣舌部發生梅毒下,爲高起結節性圓形病損,中心有潰瘍或痂皮,病損表面可分離梅毒螺旋體。二期梅毒表現爲圓形或橢圓灰白色粘膜斑,也可形成潰瘍,但潰瘍無明顯特徵。滲出液中有大量梅毒螺旋體,具有較高的傳染性。三期梅毒在口腔中表現爲樹膠腫,牛多發於上齶、舌背等。開始爲肉芽組織增生,呈半圓形突起,像橡膠一樣硬,很快組織就會發生壞死,可以破壞組織起穿孔。血清學檢查有助於鑑別。

4、結核性潰瘍:口腔原發病爐少,多發於肺、腸結核後,有結核病史或結核接觸史。口腔任何部位均可發生,病程長,可在數月以上。潰瘍深大,底或壁有粟粒狀的小結節,表面有污穢的假膜覆蓋。早期即感疼痛。潰瘍表面塗片做抗酸染色可找到結核桿菌,活檢可見到結核結節。

5、褥瘡性潰瘍:通常由長期輕微的機械刺激引起,多見於中老年人,發生在易受刺激的舌緣和頰粘膜上,潰瘍的部位和形狀與刺激物的形狀一致,潰瘍周圍頜有刺激物。無反覆發作史,無全身疾病,去除刺激後2周內潰瘍可癒合。

6、白念珠菌性肉芽腫:罕見,上齶、舌背或臉頰出現結節性肉芽腫。潰瘍形式罕見,潰瘍深,病程長,可伴其他部位白念珠菌感染,真菌塗層或陽性培養。

7、白血病:口腔粘膜牙齦腫脹,牙齦和口腔粘膜快速壞死,形成壞死性深潰瘍,容易繼發細菌和真菌感染。此外,粘膜瘀傷和牙齦嚴重出血。全身有發燒、貧血、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等全身衰竭的症狀。周圍血象可見幼稚的未成熟的白細胞,骨髓象可見原始的母細胞。

8、惡性肉芽腫:病變多發生在上齶、鼻咽部附近的中線部化。病變表現爲深度潰瘍,潰瘍表有肉芽組織增生,組織壞死。病變可持續發展,破壞骨組織形成穿孔。口腔有惡臭。抗菌藥物治療無效。伴有高熱或低熱,粘膜和皮下出現浸潤塊,體表淋巴結腫大。病理可見異形網織細胞增生。

,我相信每個人都對各種口腔潰瘍的識別有了一定的瞭解。口腔潰瘍似乎不像人們普遍認爲的那樣,是一種小病,有時也反映了許多健康問題。因此,發病後,儘快就診,迅速正確對症治療是保證健康的最佳方法。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