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教育資訊 > 怎樣陪伴孩子更有意義 陪伴孩子的4個黃金時間

怎樣陪伴孩子更有意義 陪伴孩子的4個黃金時間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陪伴孩子是一件高質量的工作,不是敷衍了事,學會正確有意義的陪伴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陪伴孩子也要學會掌握最佳時期,那麼。陪伴孩子的黃金時期是什麼時候呢?怎麼陪伴孩子更有意義。接下來本站小編就來說一說。

陪伴孩子的最佳黃金時間

01.“薄荷時間”

是指孩子起牀前的這段時間,預留足夠的起牀時間,從喚醒到起牀,讓孩子沉浸在像薄荷一樣清新又愉悅的氛圍裏。

而不是每天都急吼吼地把孩子從牀上挖出來,會讓孩子每天都有快樂的開始,早餐也能變得格外美味

02.“奶油時間”

指從外面回到家裏,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需要一段放鬆的時間。沒有孩子會希望剛到家裏迎接自己的就是撲面而來的抱怨和催促:

“你怎麼又把衣服弄這麼髒?”

“趕快抓緊時間去寫作業!”

大人也不想一回家就面對焦頭爛額的家務,所以先讓自己放鬆放鬆非常重要。

03.“蜜糖時間”

孩子入睡前的這段時間,是非常特殊的時段,用這個時間好好同孩子交流感情,能讓親子關係迅速升溫。

特別是如果當天打罵了孩子,一定要好好利用這段時候修復親子關係,不要再指責,而是坦誠地說出心裏的感受和需求。

這樣,孩子不但不會討厭你,還會盼着每天的這個時刻,不會有讓父母頭疼的睡覺問題哦!

而且高質量的睡眠,能幫助孩子身體和心理都得到完美的生長。

04.“高能時間”

將休息和假期都抽出時間來,好好地同孩子做喜歡的活動,可以列一張單子,將你們與孩子都希望做的事情寫出來,然後一件一件去實現。

就像實現夢想一樣,可以讓孩子充滿期待和幹勁。

怎樣陪伴孩子更有意義 陪伴孩子的4個黃金時間

怎麼陪伴孩子更有意義

提高陪伴的質量

隨着網絡時代和智能時代的到來,手機、IPAD、電腦早已成爲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必需品,而與此同時,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變得越來越少了,這種現象也體現在父母與孩子身上。那種家長邊看手機邊陪孩子看書、寫作業、遊玩的場景隨處可見,雖然陪伴的時間很長,但陪伴的質量不高。高質量的陪伴與時間沒關係,就算每天抽出10分鐘和孩子面對面地說說心理話也是很有意義的,所以家長們別再以工作忙、沒時間爲藉口了,高質量的陪伴孩子關鍵是看您是否有心。

怎樣陪伴孩子更有意義 陪伴孩子的4個黃金時間 第2張

尊重孩子的選擇

有位家長曾經帶着疑惑的表情問我:“我明明花時間陪孩子了,爲什麼孩子總說我沒有陪他呢?”我馬上追問了一句:“你都陪孩子幹什麼了?”家長回答:“我去公司加班帶着他,去和朋友吃飯帶着他,就連去超市買東西也帶着他。”這不是家長陪伴孩子,而是孩子無奈地陪着家長!真正有意義的陪伴應該是陪着孩子做他喜歡的事情,家長應該多問問孩子:“你想做什麼?你想去哪裏玩?你喜歡哪個電影?或公園?或餐廳?……”

放下家長的架子

父母與孩子之間最理想的親子關係應該是像朋友一樣相處,可是很多家長在孩子面前卻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想要體現自己的威嚴,這一點在爸爸身上體現得尤爲明顯。如果家長抱着這種態度去陪伴孩子,不僅沒有意義,而且會讓孩子更加避而遠之。試問,父母陪伴孩子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不就是爲了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嗎?此時此刻,家長應該放下架子、放低身段,與孩子一起度過難得的共處時光。

家長陪伴孩子的常見誤區

陪伴孩子是一門技術活,不是等於時時刻刻緊跟不放,也不是孩子在一旁做作業,家長在一旁刷微博,微信,在日常生活中,對於“陪伴”這一個詞,家長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

怎樣陪伴孩子更有意義 陪伴孩子的4個黃金時間 第3張

陪同 = 陪伴

常看到父母亦步亦趨地跟在孩子左右,散步、逛商場、寫作業……但孩子仍然是一個人自言自語或者自己玩,父母好像沒聽到孩子的說話,在想自己的心事,人在心不在,更沒心情體驗陪伴孩子的快樂,這樣的陪同不算陪伴;

看管 = 陪伴

父母緊緊跟在旁邊不斷地提醒孩子這個不可以,那個不行,替孩子做這做那,害怕孩子摔着,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走彎路……沒有看到孩子的需要,更沒隨着孩子長大,不斷擴展他的獨立成長空間,一天下來,父母疲憊,孩子辛苦,這樣的陪伴,充其量是保姆的照顧,不是陪伴;

說教 = 陪伴

很多父母難得與孩子在一起,藉機不停地講各種道理,講很多自己的辛苦,說這一切都是爲孩子,說自己都是對的,用最有傷害力的這兩句話,以爲能激發孩子的積極生活狀態,卻不知被“內疚和負罪”培養大的孩子最無力,他們只有自我否定,只有自我糾結和掙扎,沒力氣改變,孩子害怕這樣的“陪伴”;

物質滿足 = 陪伴

很多父母爲彌補忽略孩子的內疚,偶爾有時間陪孩子,就用豪爽地花錢代替陪伴,不管孩子要的、不要的,都買給他,最流行的名牌、最貴的學校、最貴的老師,可讓父母自己內心平衡,卻無法填補孩子內心缺少愛的虛空;

媽媽的守護 = 陪伴

很多家庭認爲守護孩子是母親的天職,爸爸負責主外養家嫌錢,爸爸成了“不回家的人”。媽媽只能給予孩子母性的愛,而自信、力量、與世界的關係和聯結,這些是需要爸爸的引導和示範的,怎麼可能是媽媽的守護可以代替呢?中國這個內斂的民族,父親尤其是沉默、不善表達愛的,如果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的邊緣化,多少孩子是在渴望父愛的痛中長大?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