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教育資訊 > 財務自由後還需要工作嗎 怎樣達到財務自由的狀態

財務自由後還需要工作嗎 怎樣達到財務自由的狀態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在夢想自己財務自由後,不上班的一種狀態,但真正實現了財務自由的人會發現他們仍在不停的努力,財務自由後還需要工作嗎?怎樣達到財務自由的狀態?下面本站小編就帶來介紹。

財務自由後還需要工作嗎 怎樣達到財務自由的狀態

財務自由後還需要工作嗎

財務自由其實自由的是時間,可以任意支配的時間,想不做什麼就可以不做的權利。工作還是需要工作的,人是社會的人,否則會脫離社會,焦慮,不自律。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工作,不想做的工作可以不做,以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來評價:我是爲了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的價值,社會的價值來規劃我的人生的,而不是爲了生計,爲了活着,爲了工作。

馬思洛需求理論講人的需求分五個層次: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價值實現需求。而財務自由除了能滿足最低層次的需求外,其他都不一定隨着財務自由而一併獲得!即使獲得也是在曾經追求財務自由的過程中獲得過,而這種感受是即時性的,並不像財富一樣可以累計儲存慢慢釋放。生命的意義就是體驗生命的過程,享受工作的樂趣和成就感,追求自我目標和價值的實現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如果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那就追逐自我價值的實現,爲這個世界上多留些你曾來過的痕跡。如果原來是爲自己努力財務自由,財務自由後更多的是爲他人、爲社會、去幫助更多依然掙扎在低層次需求的人們。死亡有終點,但生命不會。

財務自由後還需要工作嗎 怎樣達到財務自由的狀態 第2張

怎樣達到財務自由的狀態

其實,財務自由有一個比較專業定義,指的是“除了勞動所得之外,我們的一些被動性投資收入,可以每年完全覆蓋我們日常的全部支出”。

換句話說我不勞動了,然後我每年想怎麼花錢還怎麼花錢,這個錢還有正當來路的。

財務自由也不是生活的最終目的,只是讓我們實現美好生活的一種手段。

我們生活中很多人天天在賺錢,但是如果你問他,賺完錢之後呢?他並不知道,因爲賺錢已經成爲一種目標。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大富大貴的狀態很難達到,但是非工資性收入超過工資性收入卻是可以通過資產配置、兼職等方式達到的。

財務自由其實距離我們並不遙遠。

那麼,對於普通人來說,怎樣達到財務自由的狀態呢?

首先一點,就是降低生活的物質預期。

我們處在一個物化的社會,住更大的房子、開更好的車、吃最貴的餐廳,追求這些並沒有錯,這甚至是我們努力工作的動力。

但是凡事要有度,這個度就是:消費不要超過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承受能力。

如果月薪1萬,就應該有1萬的消費觀,如果月薪3萬,就應該有3萬的消費觀,不要讓我們的消費觀超過了我們自己。

第二點,我們要達到財務自由,就需要理財和資產配置,而這些需要原始資本金。

沒有人是天生就有一筆初始資本金來用作投資理財的,這需要我們慢慢積累。

原始積累的關鍵,就是先學會省錢、賺錢,然後攢錢。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賺錢是困難的,但是通過有節制的消費來省錢是完全可以的。

當然這裏的省錢不是說一定要降低生活標準,而是說降低不必要的衝動型消費。我們家在定期清理家裏東西的時候,就會發現有很多從來不穿的衣服、從來不用的電器等不必要的東西,這些都應該算衝動型消費。

然後再談賺錢。其實我們所處的互聯網時代,有很多工作之外的賺錢方式。自媒體寫作、網絡直播、網絡兼職這些都可以爲我們提供工作之外的收入。

財務自由後還需要工作嗎 怎樣達到財務自由的狀態 第3張

最後,就是資產配置。

對於不同的家庭來說,有針對性、合理的資產配置是非常必要的。

在不同的年齡段,按照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可以選擇進攻型、平衡型和保守型的資產配置。

不管如何配置,能夠定期收取現金流的固定收益型產品是必不可少的。因爲財務自由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現金流均衡且穩定

至於固定收益型產品的佔比是多少,則需要視不同家庭而定。一般來說,普通家庭金融資產中,固定收益類資產佔比應該在40%-60%之間。

財務自由是很多人的心願,但是記住這只是一種生活狀態,而不是終極目標。

如果我們總是爲了賺錢而賺錢,那麼就會失去生活本身的樂趣,即使是賺了很多錢,只會擁有膨脹的慾望,而不是享受生活。

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