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寶典 > 育兒指南 > 你真的想成爲聽話的孩子嗎?

你真的想成爲聽話的孩子嗎?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4.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做父母的總會把一些話掛在嘴邊,例如:“寶寶要乖啊,只要你聽話,媽媽就給你買好吃的!但是,真的需要聽話的孩子嗎?不聽話的孩子真的什麼都沒有嗎?

你真的想成爲聽話的孩子嗎?

場景1:下午5點,家長們來幼兒園接孩子。奇奇媽媽今天來晚了一點,教室裏只剩下三四個孩子,老師在打掃衛生,孩子們靜靜地坐着,面無表情。看到自己的母親,奇奇的臉突然笑了。回家的路上,媽媽剛纔媽媽沒來的時候,爲什麼不去教室玩玩玩具呢教室裏有這麼多玩具,你不喜歡嗎?奇奇說:老師不讓我們玩。

如果你此時看到自己的孩子安靜而壓抑地坐在小椅子上,而不是興致勃勃地玩着玩具,你是否會因爲孩子的過分聽話而感到心痛?孩子不知道什麼是自己的正當權益,因爲就連教室裏的玩具也要經過老師同意纔可以去拿!對於大人的一些要求,孩子被訓練得只能接受而不敢反抗。在場景一的情況下,相信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那個不聽話的孩子,有勇氣爭取自己的正當權利,帶着教室的玩具去玩,而不是在那裏無聊地坐着。

場景2:晚飯前,媽媽在廚房做飯,路在客廳玩積木。過了一會兒,媽媽問道:媽媽,我現在可以看繪本嗎?媽媽說:太好了。不久,媽媽又問道:媽媽,我可以看張阿姨送給我的繪本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被訓練失去了自主行動的願望。家裏很多地方的東西不能亂動。那是因爲父母好不容易整理好了。就連自己怎麼支配自己的玩耍時間,先看哪本書後看哪本書,也要徵求爸爸媽媽的意見……我們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如此缺乏自由的家庭氛圍中成長嗎?

在幼兒園裏,一個班可能有二三十個孩子,老師把孩子訓練得守紀律、懂規則,他們要排隊上廁所、排隊做遊戲、按時吃飯和睡覺,這些規定是爲了訓練孩子的團隊意識,爲他們將來適應社會打下基礎。另一方面,爲了彌補這種制約和制約的做法,父母在家給孩子一個比較自由自主的世界,鍛鍊另一方面的意識。

我們經常無意識地忽視問題。更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權利。孩子小的時候,我們通常根據自己的想法給孩子安排衣食住。因爲這個時候孩子自己還沒有明確的想法。孩子一歲半後,他們逐漸發生了自我意識的萌芽時,我們爲孩子提供了充分的空間來發展自我意識嗎?我們4歲的孩子自己選他的房間應該用什麼壁紙?孩子可以把外面撿起來(我們認爲沒有價值)的小樹枝和碎紙作爲寶物放在他的房間裏嗎?我們給孩子們提供了收獲和放置的世界,讓孩子們在有邊界的自主環境中成長嗎?

場景3:濤濤對父母說:今天幼兒園午飯後的讀書時間,老師忘了送故事書,其他孩子讀書,我只是坐在那裏。”爸爸問:“你爲什麼不向老師要呢?”媽媽告訴濤濤,以後遇到這種情況,自己要主動跟老師說。濤濤十分爲難地回答:我,我不敢……

我們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似乎很容易演變成“絕對權威的成人”和“應該絕對服從的孩子”。雖然有時我們也能意識到這種家長作風的偏執,但我們的文化傳統使我們很難把握這種度。有時爲了彌補收的過失,我們的放一不小心就扭曲成了放。例如,孩子想玩積木,看動畫片的時間和吃飯的時間發生了衝突。也有讓孩子玩的父母。玩夠了再吃飯吧。這種做法就是完全沒有要求和限制的做法,屬於“放”過了。正確的“放”的做法應該是:飯前給孩子玩的時間;在飯前10分鐘提醒孩子:再玩10分鐘你就該把玩具手起來啦,我們要吃飯啦!然後,飯前5分鐘和2分鐘,孩子從興奮的遊戲變成安靜的飲食需要過程,需要幫助孩子逐漸變化,順利實現過渡。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