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寶典 > 育兒指南 > 罵孩子是不利的

罵孩子是不利的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一次舒曼杯(亞太)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中,13歲的瀋陽女孩兒胡丁琦一人囊括了四項冠軍、兩項亞軍,這可是這個著名國際賽事自創辦以來的最好成績。在談到女兒的成才經歷時,慣來認爲“不打不成才”的胡東振卻開始反思:如果能讓我重新選擇,我不會再逼女兒學鋼琴。

罵孩子是不利的

頒獎典禮結束後,面對來討論育女心經的人,胡東振說:對不起女兒。如果讓我重新選擇的話,我絕對不會讓女兒學鋼琴。這條路真殘酷!社會心理學家張思寧說:胡丁琦最後出名了,但她只是數萬名胡丁琦們的幸運者,並不代表父親教育方式的勝利。胡東振的教育方式明顯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暴力教育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感、膽小、反抗,甚至心理失衡。嚴格不等於暴力,培養孩子還是要以引導爲主。

不少年輕父母盲目接受前輩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錯誤經驗,認爲不成才打是有效的教育方法,經常把這個觀點用於孩子的教育。這些父母只看到暫時、表面的效果,不分析其危害,考慮到對孩子發展的影響,認爲毆打是對孩子最嚴格的管教,不習慣孩子的表現,只有疼痛才能記在心裏。”甚至還指責別的父母:“就是慣着孩子,捨不得打嘛!”

果真如此嗎?捱打是痛在孩子身上,但孩子記在心裏的是什麼呢?他們可能記住了父母的兇惡,在感情上和父母疏遠了。你最喜歡誰?在爲什麼喜歡他的調查中,75%的孩子回答爲什麼喜歡母親時,重要的原因是不打我。父母知道因爲父母的毆打,使孩子在感情上遠離父母時,父母難過嗎?父母的愛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條件。

同樣,也有人在學生之間做過關於孩子家庭教育問題的民意測試。其中一個問題是,父母打你的時候,你在想什麼。

a、b、c、恨

如果有50%的孩子的話,就不應該除去我已經不犯了。

但民意測試的結果出乎意料,800份問卷選擇改變是零。40%的孩子認爲害怕,60%的孩子認爲討厭。

李老師班上有這樣的男人,他總是抱怨自己的父母,忽視父母的管教。經過交談,李老師瞭解了這樣一個情況:男生的母親愛嘮叨,父親則脾氣暴躁,教育方法簡單,只要聽說兒子表現不好,動輒就打罵,所以他特別害怕老師向他父母“告狀”,更恨父親不問青紅皁白地謾罵和毆打。他曾經很煩惱地對李老師說:我也不想讓父母傷心,但一想到他們的做法,我就生氣要進這個家!

相關調查研究表明,長期生活在家庭暴力環境中的孩子,長大後有暴力傾向。

這種種類,作爲父母應該好好反省,打在這個時代確實很難立足。打孩子很簡單,但結果很嚴重,這關係到孩子將來對人生、社會的看法。一個從小捱打的孩子,一個心裏充滿仇恨的孩子,長大後必然會苛刻而冷漠地對待這個世界。

孩子記得捱打的疼痛的味道,有的孩子怕捱打小心謹慎,只有諾諾,有的孩子口服不服,有的孩子和父母抵抗,有的孩子記得脾氣暴躁事不能讓父母知道。事實上,這使得孩子們更容易說謊和做壞事。

總之,打罵孩子弊多利少,這種傳統的教育方法我們難道不應該捨棄嗎?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