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寶典 > 食材 > 柿子的營養價值

柿子的營養價值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柿子憑藉其美味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深受人們的喜愛。在北方,還流行冬天吃凍柿子,都是因爲其的營養價值高跟美味。據瞭解,一個柿子所含的維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處1-2倍左右。假如一個人一天吃1個柿子,所攝取的維生素C基本上就能滿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
柿子的營養價值
柿子的營養價值

(1)從營養方面和藥用價值來看,柿子可算得上是水果中的No.1。養生專家常常將“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的俗語掛在嘴邊,這是有根據的。柿子中含有甘露糖醇、蔗糖、葡萄糖和木密醇的元素,有降壓止血、清熱潤腸的作用。而柿餅上的白霜,也叫柿霜,有治咽喉幹痛、口舌生瘡、肺熱咳嗽、咯血等的功效。

(2)柿子中含有轉化糖、蔗糖、蘋果酸和甘露醇等物質,還含有單寧,是滋養身體的佳品。此外,柿子還有止血潤腸的作用,能緩和痔瘡腫痛,有助於止住痔瘡出血及直腸出血等。

(3)柿子還是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動脈硬化、內外痔瘡患者的天然保健食品。如果用柿子葉子煎服或衝開水當茶飲,也有促進機體新陳代謝、降低血壓、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及鎮咳化痰的作用。

(4)柿子另一個比較大的特點是含碘。一般來說因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狀腺腫大患者,食用柿子很有幫助。普通人吃柿子,對碘缺乏的疾病預防也有很大的好處。

柿子的美味吃法

柿子,分爲軟柿子和脆柿子,軟柿子味道很甜,剝開皮就可以吃了。脆柿子口感很香脆,吃起來甜甜的但也有種澀澀的感覺,總的來說柿子們都挺好吃的。軟柿子不好的地方在於擱在家裏幾天然後就變得很軟,不能吃了,也是挺浪費的。

那麼除了直接吃柿子之外,對於柿子還有哪些新鮮的吃法呢?用來做點心可好?其實大家可以親自做柿子餅或者是柿子派哦,快來看看具體做法。

「柿子餅」

食材:柿子、麪粉、紅豆沙

步驟:

1、柿子去掉皮,將果肉放在攪拌機裏打成柿子泥。

2、柿子泥倒入小碗中,然後往裏面加入麪粉,攪拌一下,放置15分鐘。

3、之後將麪糰揉一下,然後分成一個個小劑子。

4、劑子擀成小圓片,然後把紅豆沙包進去,捏好口。

5、鍋裏倒入油,燒熱後將做好的柿子餅放在鍋裏炸,柿子餅顏色變金黃就ok了。

「柿子派」

食材:柿子、蘋果、印度飛餅。

步驟:

1、印度飛餅解凍一下哈,然後鋪上一些麪粉。

2、蘋果洗淨卻塊,柿子剝掉皮攪拌成泥狀,

3、然後將蘋果派和柿子泥包在飛餅上面,捲起來,然後放入鍋裏煎幾分鐘。

4、飛餅表面變成金黃色就ok了,大概需要3分鐘左右。

柿子的熱量高嗎

甜美的小柿子,雖然吃得手黏黏的,但是甜爽的滋味還是令人愛上的。柿子買回家之後記住要快點吃呢,不然很快就會爛掉,尤其是軟柿子,如果嫌直接吃單調的話,可以參考上面的做法,體驗一下柿子餅或者柿子派帶給舌尖的清甜滋味。

不過柿子那麼甜,含有糖分比較高,那麼吃柿子會不會發胖呢?柿子的熱量是多少?

其實100g柿子含有的熱量是71千卡,熱量不算高,當然也不算是低卡水果,不過吃幾個柿子也不足以令人胖到飛不起呢。不過柿子的糖分比較高呢,有糖尿病的筒子是不能吃的,小寶寶也不要吃多哦。

而且在空腹的情況下是不建議大家吃柿子的呢,而且每次吃柿子不要超過4個哦,吃多也不是太好。最後如果大家吃不完那麼多柿子的話,其實除了做成柿子餅之外,還可以做成柿子醬哦,之後用來沾麪包片吃是極好的。

寶寶可以吃柿子嗎

柿子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水果,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超過了蘋果,按道理來說,小孩是可以適度吃一些柿子的。不過首先我們應該確定寶寶吃柿子的月齡,一般來說,寶寶至少要6個月之後,纔可以食用柿子。否則寶寶月份過小,吃柿子會影響寶寶的身體發育、刺激寶寶的腸胃,給寶寶造成一些不適。

6個月的寶寶吃柿子,也需要將柿子煮一下並且將其研磨成泥狀,慢慢餵食。隨着寶寶的月齡不斷的增加,直至寶寶能夠接受整個柿子。需要媽媽們注意是的,不能單純依靠月齡來判斷寶寶吃柿子的方法,還要根據寶寶實際的咀嚼能力,當寶寶可以吞嚥下塊狀食物的時候纔可以讓寶寶直接食用柿子。

另外,寶寶吃柿子的時候不要空腹,會引起胃結石;同時寶寶每次吃柿子也不能過量;在購買給寶寶吃的柿子的時候也要選擇熟透了的,生柿子堅決不能讓寶寶來吃的,選擇肉軟、紅透的,最好選擇當地的大棚柿子,這樣不會有催生劑。

吃柿子有哪些禁忌

(1)不要空腹吃,易患胃柿石症。

(2)貧血的人少吃。柿子含單寧,易與鐵質結合起來,從而妨礙人體對食物中鐵質的吸收,所以貧血患者應少吃爲好。

(3)柿子和螃蟹同屬寒性食物,同食用對身體不好,因此不要同時吃。

(4)柿子含糖量較高,故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5)患有慢性胃炎、排空延緩、消化不良等胃動力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術後不能吃柿子。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