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寶典 > 3-6歲 > 我們家有錢嗎怎麼回答最好 八成父母會誤導孩子

我們家有錢嗎怎麼回答最好 八成父母會誤導孩子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在上了幼兒園後就會發現一些貧富差距,這個時候往往孩子會選擇回家問爸爸媽媽“我們家有錢嗎”,不過在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一般都很難回答上來,畢竟也只是中等家庭,總是有些家庭比咱家富裕,但是說自家窮也不是很好,那麼怎麼回答孩子這個問題呢,本站小編爲大家解答。

如何回答“我們家有錢嗎”

我們家有錢嗎怎麼回答最好 八成父母會誤導孩子

1、幽默型答案

有些家長可能覺得告訴孩子家裏有多少存款,對他的成長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意義,還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倒不如幽默化解。如果你也是這種想法,那麼你可以告訴他“爸爸媽媽有錢,但是你沒有”,這樣的回答輕鬆有趣,既不會因爲“哭窮”,讓孩子感到自卑,也不會因爲“炫富”,讓孩子養成鋪張浪費的習慣。

2、激勵型答案

告訴孩子:“我們家裏可能沒那麼有錢,但也沒那麼窮,爸媽會努力給你創造更好的生活,但是也希望你在學習方面能夠努力,理解爸媽的苦心,不要盲目的和別人攀比。”窮和富都是一個相對概念,沒有嚴格的標準,父母最好不要直接用這樣的字眼來形容家庭的經濟狀況,以免誤導孩子。

3、實事求是型答案

如果你是非常務實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提問,你想給他一個明確的答案,並培養他對金錢的觀念,你不妨告訴他家裏的收支狀況,讓孩子自己算一筆賬,讓他明白金錢是有進有出的,並且花錢的速度遠遠比掙錢要快,而且掙錢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孩子自己算完之後,心理自然就會有一個答案了,而且這樣的“答案”很有教育意義。

4、趁機教育型答案

當孩子問你“咱家有錢嗎”,肯定是抱有一定的目的來提問的,家長可以摸清孩子的心思,然後有針對性的解決孩子的問題。有的孩子可能會存在攀比心理,喜歡跟身邊的小朋友比較,有的可能是覺得自己家的條件沒別人家好,存在自卑心理,父母要趁機對孩子教育,讓孩子有正確的價值觀

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我們家有錢嗎怎麼回答最好 八成父母會誤導孩子 第2張

錢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孩子的觀察和學習能力很強,只要帶孩子逛幾次商店,錢的用處便會樹立在孩子心中,所以一味限制孩子用錢是沒有用的。

家長們可以定期給孩子一些錢,鼓勵孩子們合理地消費掉。在孩子每次消費後,和孩子及時地交流一下購物的感受。如問一下孩子:這次消費是否必要、是否合理、自己是否滿意?通過交流,幫助孩子總結經驗和教訓,慢慢地幫助孩子梳理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

錢的知識與道德教育有緊密聯繫。

孩子懂得錢應該經過勞動賺得後,便產生愛惜錢的心理,引起儲蓄行爲,避免浪費。我國當前某些學校學生對錢毫不珍惜,任意揮霍浪費,與缺乏理財教育有關。

懂得節約錢,計劃開支,養成良好的習慣。

美國洛克菲勒財團的創始人洛克菲勒在童年時代,祖父每週給他10美分零用錢,到週末檢查是否增加,迫使小洛克菲勒到街頭賣報,養成勞動賺錢的觀念。

而股神巴菲特6歲開始儲蓄,每月30塊,13歲時,他有了3000塊,買了第一隻股票。

在金錢方面給予孩子安全感

有一些家長爲了杜絕孩子養成大腳大手的壞習慣,於是就在孩子面前“藏富”“哭窮”,但是這種做法需要適度。大家想,一個整日看着父母爲錢發愁、抱怨的孩子,能專心致志地學習嗎?內心會非常自信嗎?

所以在孩子成年以前,家長要以堅定的語氣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一定會保證你上學、生活的費用,你不用擔心。但長大了你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造財富。”

這種承諾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因爲當孩子的內心安定了,智能才能得到良好的發揮。

金錢也可以給孩子安全感

我們家有錢嗎怎麼回答最好 八成父母會誤導孩子 第3張

安全感是我們近年來家庭教育領域和心理學領域經常提及,而且頗受重視的一個概念。但安全感被人們強調更多的是一種情感方面的依戀。

實際上,對孩子來講,金錢方面的安全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

目前,一些富人家長爲了杜絕孩子養成大腳大手的壞習慣,於是就在孩子面前“藏富”“哭窮”,這種做法需要適度;

適度的“藏富”“哭窮”可以變爲孩子前進的動力,如果過度了,可能會給孩子造成一種壓力,造成金錢方面的不安全感。

大家想,一個整日看着父母爲錢發愁、抱怨的孩子,能專心致志地學習嗎?

所以在孩子成年以前,家長要以堅定的語氣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一定會保證你上學、生活的費用,你不用擔心。但長大了你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造財富。”

這種承諾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因爲當孩子的內心安定了,智能才能得到良好的發揮。

對孩子過多金錢只會太過於寵愛

我們家有錢嗎怎麼回答最好 八成父母會誤導孩子 第4張

寵愛,不是真愛。

中國的父母太寵愛溺愛孩子了,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給了孩子,自己沒有的,也總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給孩子,甚至恨不得把下輩子的也幫他們準備好,卻忽視了孩子自己的能力和選擇。

很多父母不把孩子當人,而是等同小貓小狗一樣的寵物,他們像對寵物一樣,爲孩子選擇好了一切,吃什麼,住什麼,用什麼,過什麼樣的生活……一切的一切。

而實際上父母們應該做的,僅僅是對孩子說人話,告訴他們應該怎樣做一個人,這是必須的,因爲他們真的是人,不是小貓小狗,只需要寵愛就夠了。

希望年輕的中國父母,學會爲自己和家人活着,也爲社會活着,而不是再象過去父母那樣,只爲孩子活着。孩子有他們的自己的未來,靠自己尋找,靠自己創造。或許他們自己找到的未來,比父母提供的更好。

作爲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瞭解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在履行這些責任和義務中成長,不要做生活全包的父母,避免教出只會學習的“低能”孩子。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