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寶典 > 1-3歲 > 寶寶喜歡撕紙怎麼辦 怎麼理解孩子在成長中的壞習慣

寶寶喜歡撕紙怎麼辦 怎麼理解孩子在成長中的壞習慣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如果你一回家就看見地上到處都是紙,你會不會對自己的寶寶發火呢。寶寶在某個階段會變得特別的皮,家裏的紙巾還有書,只要能撕的他都給破壞了。媽媽對孩子的這種行爲十分的擔心,也很在意孩子的這種搞破壞,不過爲什麼孩子在這段時間會喜歡撕紙呢,寶寶還有哪些習慣呢,本站小編爲大家分析一下關於孩子的壞習慣吧。

養娃是不斷升級、打怪的過程,不知道寶爸媽會卡在哪一關。

如果寶爸媽不理解孩子的生理特點,可能將一些正常行爲,甚至變聰明的行爲認定爲“壞習慣”。

寶寶喜歡撕紙怎麼辦 怎麼理解孩子在成長中的壞習慣

吃手

愛吃手的寶寶更聰明,這話不無道理。

寶寶的大腦發育需要很多感覺刺激信息輸入,寶寶自主把手放入嘴裏,依靠的是感覺系統和運動系統的協調配合,這是非常大的進步。

寶寶吃手是一種自我情緒安撫的表現,寶寶用吃手來轉移情緒,這有利於寶寶自我意識的發展。

2歲以前,寶寶吃手不是“壞習慣”,但如果吃手帶來嚴重弊端(如把手指咬脫皮、不被小朋友們接納、面部發育異常等),寶爸媽要引起重視了。

寶寶喜歡撕紙怎麼辦 怎麼理解孩子在成長中的壞習慣 第2張

自私

2~4歲寶寶常常會有一些“自私”的表現,最典型的就是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不喜歡分享。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爲,兒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行爲和觀點上,常常有自私等不良的個性特徵,這些現象都稱爲自我中心主義。

寶寶2歲左右就開始懂得擁有的概念,並逐漸變得以自我爲中心,寶爸媽應該意識到,寶寶的自我意識正在形成。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以自我爲中心這種自我意識非常重要,是個體心理髮展的必經階段。

所以,寶爸媽要保護寶寶的物權意識,用繪本、遊戲或交換等方式引導寶寶分享,而不是強迫他/她分享。

寶寶喜歡撕紙怎麼辦 怎麼理解孩子在成長中的壞習慣 第3張

撕紙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曾說:“兒童的智力發展體現在手指尖上。”

寶寶手上的動作越複雜,越能積極地促進大腦的思維功能。

也就是說,精細動作能力的高低會影響寶寶的大腦發育,進而對智力有所影響。

撕紙需要寶寶控制手部的動作,如果沒有足夠的小肌肉羣和手眼協調能力,寶寶根本做不到。

寶爸媽不要因爲愛惜書本,放棄鍛鍊寶寶小肌肉羣、協調能力和讓寶寶變得更聰明的機會。

寶寶喜歡撕紙怎麼辦 怎麼理解孩子在成長中的壞習慣 第4張

認生

嬰兒見到陌生人就哭鬧,大點兒的寶寶見了陌生人就躲起來,這是寶寶的自然反應。

寶寶從不能區分所有人到逐漸分清熟悉的人和陌生人,而且開始對陌生人躲避和抗拒,這代表寶寶的成長髮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寶爸媽不要從負面的角度看待這種反應,其實這是先天的保護本能,對不熟悉的人存有戒心,是完全正常的行爲。

寶爸媽要接納寶寶,明白其個性和感受,給寶寶時間,讓寶寶慢慢觀察陌生人,放下戒心,慢慢跟陌生人熟悉起來。

寶寶喜歡撕紙怎麼辦 怎麼理解孩子在成長中的壞習慣 第5張

撒謊

3歲的寶寶有了清楚的自我意識和思維能力,他/她清楚什麼可以做,什麼是不可跨越的底線。

爲了達到某個目的,寶寶可能會主動迴避對自己不利的因素,從而出現撒謊行爲。

事實上,通過歪曲事實來說謊的寶寶很聰明,這說明他/她意識到了怎麼說、怎麼做才能達到目的,這種“強詞奪理”是寶寶思維能力的一種進步。

當然,並不是不對寶寶進行誠實教育,寶爸媽首先搞清楚寶寶究竟是在他想象的空間裏暢遊還是真的在說謊。

針對寶寶撒謊區別對待,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隨便將說謊的標籤貼在寶寶身上

寶寶喜歡撕紙怎麼辦 怎麼理解孩子在成長中的壞習慣 第6張

自言自語

寶爸媽發現,寶寶在玩遊戲時經常自言自語,要知道,這是寶寶的想象力在發展的表現。

比如過家家時,寶寶把自己想象成媽媽,照顧生病的寶寶(玩具娃娃),一邊給它擦眼淚,一邊自言自語“寶寶不哭了,媽媽抱抱。”

在做假裝遊戲中,寶寶通過自言自語的方式告訴自己將要做什麼,應該怎樣做,並自己制定遊戲規則,克服障礙,控制自己的情緒。

所以,玩遊戲可以激發寶寶的想象力,寶爸媽應該多讓寶寶玩,在寶寶自言自語時,寶爸媽在一旁微笑着觀察就好。

不理人

寶寶投入地進行一項活動時,不喜歡被打擾,他/她會抗拒爸爸媽媽的“喊話”。

寶寶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這一點表現得越明顯,這不是壞事,它能幫助寶寶避免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時候被幹擾。

從寶爸媽的角度來說,希望寶寶能把注意力轉移到接下來要完成的事情上,比如順利地吃飯、學習或外出等。

寶爸媽讓寶寶知道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指令要清晰、簡單,不要粗暴地終止寶寶正在進行的活動,儘量面對面地提出指令或安排,等等。

寶寶在慢慢長大,寶爸媽耐心等待加上適當地引導,相信這個靜等花開的過程,寶爸媽能體會到更多爲人父母的樂趣。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