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寶典 > 營養 > 立冬爲什麼要吃餃子 立冬吃餃子的寓意

立冬爲什麼要吃餃子 立冬吃餃子的寓意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6.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立冬節氣,家家戶戶都會吃餃子,吃餃子是一項重要的習俗活動,餃子寓意“交子之時”是秋冬季節相交之時,也是進補的好時節,那麼,立冬爲什麼要吃餃子?下面本站小編就來說說。

立冬爲什麼要吃餃子 立冬吃餃子的寓意

立冬吃餃子寓意

餃子寓意“交子之時”,而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北方地區,就喜歡利用餃子來作爲立冬進補食物。

據傳說,餃子這一事物,有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民間有“每逢交子之時,餃子不能不吃”的飲食習俗。

於是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就會賣得很火,另外,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在日常飲食上,人體需要“進補”,增加對各類營養的攝入,而餃子在製作種類、營養、味道等方面可以勝任此要求,自然大受青睞。

立冬爲什麼要吃餃子 立冬吃餃子的寓意 第2張

立冬吃餃子傳說故事

俗語說“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相信很多北方朋友都聽說過這句古老的諺語,南方朋友可能對此有些迷惑,其實很簡單,您仔細看看那兩邊翹翹,中間圓滾滾的餃子,長的是不是有點像咱身體上的某個器官?沒錯,就是耳朵。

據說,這餃子早在三國的時候就有了,不過那會的餃子跟現在的餛飩差不多,煮熟以後和湯一起盛在碗裏混着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

直到唐代以後,餃子才變得和現在一樣,餃子的原名據稱叫“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着。

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陽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紛紛被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於是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牀實踐,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麪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爲“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麪餃”。

由此,這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一來是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名醫,再來,咱不是還有句老話,叫做“吃啥補啥”嗎,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來,冬天到了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因此,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家裏人對親人最貼心的關懷了。

立冬食俗

除了吃餃子之外,立冬食俗還有以下幾種:

1、吃羊肉火鍋

民俗有云:北吃餃子南吃蔥,銅鍋羊肉好過冬,羊肉性溫熱,常吃容易上火,中醫講究“熱則寒之”的食療方法。

因此,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涼性蔬菜一般有冬瓜、絲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針菇、蘑菇、蓮藕、茭白、筍、菜心等;而紅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2、吃麻子果

立冬日,上饒有家家打麻子果“補冬”(民間認爲麻子果是補食)的習俗。

麻子果是流行於上饒、撫州一帶的漢族特色小吃,就是將蒸熟蒸爛的糯米放在特製的石槽(叫“臼”)裏,用木質的錘子先搗爛,之後用力捶打,之後將大團的麻子果用洗淨的手捏成3cm左右的小團,在外面裹上碾碎的炒豆、芝麻、白砂糖等而成的一種甜食。

3、吃薑母鴨 

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立冬爲什麼要吃餃子 立冬吃餃子的寓意 第3張

4、吃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立冬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5、吃糰子

糰子是長江流域的著名小吃,有白團子和青糰子兩種。糰子是圓球狀,寓意團團圓圓,它與北方的元宵像似,又比元宵的個頭大,有蘋果一般大小。

糰子和包子結構一樣,外層是糯米江,裏層是各種不同的餡。糰子的餡料豐富:肉、豆腐乾、榨菜、大蒜、姜、香蔥,藕、梅乾菜、辣椒……把它們剁成細丁細粒,調味後放鍋裏炒熟,並放上鹽等調味品,冷卻後開始用瀝乾的糯米漿包糰子。

6、釀黃酒

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是紹興傳統的釀酒風俗。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可有效抑制雜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溫長時間發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是釀酒發酵最適合的季節。因此紹興人把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立春這段最適合做黃酒的時間稱爲“冬釀”,祈求福祉。

7、吃鹹肉菜飯

立冬日吃上一碗鹹肉菜飯,是老蘇州們的特定習俗。用霜打後的大青菜、肥瘦兼有的鹹肉、米醋爲原料,使用磚砌的爐竈,以稻草爲燃料,燒出來的飯又香又糯。鹹肉菜飯雖然沒有載入蘇州的名食譜,但它從來不缺少喜愛它的食客。 

其實,吃鹹肉菜飯還有另外一個意義,即吃鹹補腎。鹹味自古被列爲五味之首,立冬後天氣逐漸寒冷,最易傷害腎的陽氣。鹹味食物入腎,能起到補腎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壓患者不宜過多吃鹽。 

8、吃甘蔗  

潮汕地區,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甘蔗能成爲“補冬”的食物之一,是因爲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經成熟,吃了不上火,這個時候“食蔗”既可以保護牙齒,還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

9、喝草根湯

立冬,閩中俗稱“交冬”,意爲秋冬之交。立冬“補冬”,家家戶戶要熬製草根湯,將山白芷根、鹽膚木根、山蒼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鍋熬煮出濃濃的草根湯後,撈去根塊,再加入雞、鴨、兔肉或豬蹄、豬肚等熬製。

10、吃餈粑

這一天,漳州的鄉村人家要舂“交冬餈”慶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後倒入石臼,舂得韌韌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細細地揉成團;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細細的,與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餈粑滾以白糖花生粉,擺放在大海碗裏。食用時用筷子一口氣串上幾粒,就像撥浪鼓,所以也叫“撥浪餈”。做好“交冬餈”,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謝他慷慨的給予。

11、吃膏滋進補

冬令進補吃膏滋是蘇州人過立冬的老傳統。在舊時蘇州,一些大戶人家還用紅參、桂圓、核桃肉,在冬季燒湯喝,有補氣活血助陽的功效。通常每到立冬節氣,蘇州中醫院以及一些老字號藥房都會專門開設進補門診,爲市民煎熬膏藥,銷售冬令滋補保健品。需要提醒的是,膏方千萬不可“跟風”吃,講究“一人一方”,先吃“開路方”試探性調補,做適當調整後再開正式藥方。

12、吃大蔥

南京有句諺語,“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別注意吃生蔥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溼寒,減少疾病的發生。按老人的講法,蔥性溫味辛,能發散讓人出汗,使體內鬱滯不通的陽氣隨着汗液排出,陽氣運行便通暢了,病邪也就隨汗被驅除了。

以上就是有關立冬爲什麼要吃餃子,立冬吃餃子的寓意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