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行爲習慣 > 生活中10個傷耳的小習慣 如何保護聽力健康

生活中10個傷耳的小習慣 如何保護聽力健康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21世界愛耳日到來,耳朵是聆聽世界的窗口,人民日報總結了生活中的10個傷耳小習慣,時時刻刻發生在我們周圍,引發大家對保護耳朵聽力的重視,如何保護聽力健康?下面帶來全面介紹。

生活中10個傷耳的小習慣 如何保護聽力健康

生活中10個傷耳的小習慣?

1、坐地鐵公交時晚耳機

在地鐵及公交車等嘈雜環境中,很多人會不由自主、調高音量蓋過噪音,長此以往會對聽力造成嚴重損害。

每天使用耳機兩小時,使用時聲音超過60分貝,持續三個月就可能導致聽力下降。專家建議,使用耳機每次不要超過半小時,儘量用耳罩式耳機,而不要用插入式耳機;儘量在安靜的環境下使用耳機,可避免音量過大,傷害聽力。

2、長時間煲電話粥

電話、手機等是現代社會中人們不可或缺的溝通工具。許多年輕人喜歡“煲電話粥”,一打就是幾個小時。頻繁接聽或長時間接聽電話,是損失聽力的一個有害途徑,還可能會引起神經性耳聾。專家建議,打手機應長話短說,一次最好不要超過3分鐘,此外,免提對耳朵傷害最小

3、用硬物掏耳朵

耳屎是外耳道分泌的一種淡黃色粘稠液體,有人習慣經常性的掏耳朵,容易讓細菌進入耳道,增加感染的可能性。經常用硬物掏耳朵,容易碰傷耳道,還可能弄壞耳膜。用棉棒火柴棒等掏耳朵,將火柴頭或者棉絨遺漏在耳朵裏,也會對耳朵造成損傷。

4、經常去泡吧、KTV

研究表明,37%的聽力殘疾與噪聲損害密切相關。噪音會緩慢 損傷人的聽力,KTV等音量較大的娛樂場所,應儘量控制區的次數和時間。值得提醒的是,感冒或過於疲勞的人羣儘量不要去噪音較大的場合,此時免疫力弱,如果再遭到高分貝噪音襲擊,可能導致突發性耳聾。

生活中10個傷耳的小習慣 如何保護聽力健康 第2張

5、身體過於疲勞,壓力大

耳朵是最敏感的器官,情緒高度緊張時,血管收縮導致缺血缺氧,發生耳聾。現在的突發性耳聾25歲至40歲的年輕人居多,主要和年輕人精神壓力過大、生活作息不規律等相關。患者在剛開始時,可能只會感覺到耳鳴,出現“嗡嗡”聲,感覺到聲音遙遠,然後突然聽不到聲音。

6、乘坐飛機 乘飛機時不注意做吞嚥動作

飛機在起飛或降落時,很多人會感到兩耳發悶,疼痛,聽到的聲音變小,頭暈等症狀。這是因爲飛機從高空急速下降引起鼓室內外壓力差值過大,造成的中耳損傷,即耳氣壓傷或航空性中耳炎。飛機起飛或降落時應注意做吞嚥動作,防止航空性中耳炎,必要時使用藥物以收縮血管。

7、濫用抗生素。

因濫用抗生素而導致的藥物性耳聾,比較常見於少年兒童。一些抗生素,例如常見的新黴素、慶大黴素等會很好的控制感染,可同時引發的副作用是損害腦神經,引起耳聾。這種藥物性耳聾暫時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最好是提早檢測,進行預防。

8、用力擤鼻涕、吸鼻涕。

用力吸鼻涕或擤鼻涕,容易引發分泌性中耳炎或膽脂瘤型化膿性中耳炎。醫生表示,用力擤鼻涕,鼻涕從氣道跑到別的地方,直接使耳內壓力改變,可能會將部分鼻涕擠入鼻竇,引起鼻竇炎,也可能會使鼻涕擠入淚管,引起眼結膜感染,甚至侵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十:對感冒、鼻炎、咽炎不理會。鼻竇炎、鼻炎咽炎不可小覷,它們可蔓延形成分泌性中耳炎。醫生提醒,分泌性中耳炎不會流膿,容易被忽視。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防治措施爲積極治療鼻腔和鼻咽部疾病,並配合使用藥物以及其他治療措施。

生活中10個傷耳的小習慣 如何保護聽力健康 第3張

9、對感冒、鼻炎、咽炎不理會。

鼻竇炎、鼻炎咽炎不可小覷,它們可蔓延形成分泌性中耳炎。醫生提醒,分泌性中耳炎不會流膿,容易被忽視。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防治措施爲積極治療鼻腔和鼻咽部疾病

10、長期有負面情緒

研究發現,生氣、憂鬱、悲傷等負面情緒,都可能誘發突發性耳聾。另外,突發性耳聾患者的情緒波動往往較大,有一部分人會比較急躁,還有些人性格十分內向,容易鑽牛角尖。

如何保護聽力健康?

1、遠離噪聲

首先減少接觸,不長時間佩戴耳機,是隔離噪聲損害的最重要舉措。

戴耳機聽音樂時,音量不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聽的時間不超過60分鐘,外界聲音最好不超過60分貝。

2、睡覺時不用耳塞聽歌

因爲枕頭很可能成爲幫兇——把耳塞塞得更緊,令聲音對鼓膜的衝擊力增加。而且,如果聽着音樂睡着了,耳朵處於休眠狀態,所受的損害會更加明顯。

3、做好防護

身處噪聲環境,必要時使用耳塞、耳罩和防聲帽。並養成良好的護耳習慣,不經常挖耳,保持耳道乾燥,正確擤鼻,並及時治療耳部疾病。

4、防止藥物性耳聾力

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