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寶典 > 3-6歲 > 孩子恐懼時父母怎樣呵護

孩子恐懼時父母怎樣呵護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恐懼時父母怎樣關愛

孩子恐懼時父母怎樣呵護

恐懼是人的本能,孩子出世後,就需要應對五花八門的恐懼。研究發現,在0~十二歲的少年兒童中,90%之上的少年兒童會出現恐懼心理狀態;40%的2~4歲少年兒童最少有一種害怕目標,而43%的6~十二歲少年兒童會出現多達7種害怕目標。不一樣年紀的孩子,有不一樣的恐懼。

1~6個月

6個月之內的寶寶,英語聽力極其比較敏感,很大的噪聲非常容易令他造成恐懼。他只有用身體語言來表述驚懼,如忽然嚎哭、四肢震顫、目光中流露恐懼等。這時候,父母立即的抱撫十分關鍵,可輕輕拍打寶寶的後背,用他習慣性的節奏感轉來轉去他,或哼曲寶寶瞭解的曲子。

6~9個月

這時寶寶逐漸擺脫家門口,觸碰生疏的自然環境,應對生疏的人。“害怕路人”變成這一環節孩子恐懼的主題風格。父母不必把孩子獨立留到生疏自然環境裏,也不能強制把孩子交到他人抱。此外,父母應停留在孩子的視線範疇內,儘可能不必給孩子“獨立留有”的工作壓力。這一環節的寶寶會牴觸冼澡,會因爲恐懼而痛哭。這時,與其說強制把孩子抱到浴盆,比不上使他在得到充足歸屬感的狀況下逐漸與水觸碰。如漂在河面上的塑料玩具,能夠協助孩子慢慢擊敗恐懼。

9~24個月

這一環節孩子的媽媽大部分已重回崗位,孩子第一次分離焦慮症逐漸發生,假如這一環節還隨着着斷奶、分屋等,孩子害怕媽媽忽然“消退”的心態會更比較嚴重。不跟孩子問好就離去,這類作法表層上看是減少了分離出來的難度係數,實際上會使孩子對媽媽的依賴感何以排解。因而,恰當的作法是,媽媽離去時要宣佈與孩子道別,並在服務承諾的時間內迴歸。漸漸地,孩子對分離出來的害怕水平,便會減少。

2~六歲

伴隨着孩子精力、智商和社會經驗的持續發展趨勢,孩子恐懼的事物越來越愈來愈豐富多彩,恐懼感受也越來越愈來愈人性化,很有可能會發生比“感受性恐懼”更高端的“預期性恐懼”,例如孩子從沒打了“輸液瓶”,便會對護理人員造成明顯的恐懼感以致於有一些孩子一見到白大褂工作服就哭。

一般來說,對得病、身亡、與人相處、黑喑及想像中怪物的恐懼,在4歲時做到巔峯,而到六歲之後,逐漸降低。能不能立即擺脫恐懼,與孩子從父母身旁獲得的歸屬感息息相關,父母對孩子所恐懼事物的有效表述,父母的原諒、傾聽對孩子清除恐懼都十分關鍵。

孩子恐懼,父母如何處理?

最先,要快速判斷孩子的恐懼是不是在一切正常範疇內,就是發展中的一切正常狀況,或是隱藏的心理病。能夠依據以下特點開展測量:第一,孩子的怯懦躁動不安是不是隻對於某一事物或狀況?第二,孩子的恐懼時間是不是相對性短暫性,非常少超出三四個禮拜?第三,見到畏懼的事物或狀況時,孩子是不是主要表現得不在乎?第四,離去受驚嚇情景,孩子的畏懼反映是不是會隨着消退,迅速就越來越開心起來?假如之上的四個難題都答“是”,那麼表明孩子的恐懼是發育階段中的一切正常狀況,父母無須過度擔憂。

次之,立在孩子的視角去感受他、撫慰他。不必一味指責孩子膽怯,給孩子貼上“懦夫”的標識。在孩子還過小,不容易表述時,父母的強抱、拍撫及其輕輕地寬慰,都能夠減少孩子的恐懼;而當孩子學好描述後,激勵他將恐懼的事物實際描述出去,父母耐心地傾聽,對孩子的恐懼是很好的釋放出來。

第三,要防止二種極端化反映:一是對孩子的恐懼太過焦慮情緒,二是對其恐懼漠然處之。前一種反映會加強孩子對特殊情景的恐懼感,日後不容易擺脫或清除;後一種反映,會錯過了孩子的醫治機會,假如孩子的恐懼歸屬於出現異常,一般的撫慰不可以緩減,最好是儘早請專科醫生醫治。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