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百科 > 生活疾病 > 禽流感的症狀

禽流感的症狀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我們對禽流感都不會陌生,我國2003年出現過大範圍的禽流感感染事件,那時候鬧得人心惶惶。不過,隨着時間的流逝和科學的發展,絕大多數禽流感患者在經過治療後基本都能痊癒。那麼,禽流感的症狀有哪些?多發於哪個季節?如何治療呢?
禽流感的症狀
禽流感的症狀

如果患上了禽流感,身體通常都會出現一些症狀。鑑於禽流感發病發病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在10-20個小時之內出現以下這些症狀,說明可能得了禽流感。

第一,出現水腫的情況。主要是頭部和臉部出現水腫,並伴隨有一定程度的神經紊亂或拉肚子的情況。

第二,感到不適,初期可能出現頭暈、發熱、流鼻涕、咳嗽、鼻塞、咽喉痛,甚至全身疼痛的情況。

第三,還有一些患者會出現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系統症狀。

第四,高熱,體溫達到39攝氏度以上,發熱的持續時間比較長,一般是3-4天,還會出現上面提到的一些症狀。

第五,如果病情比較嚴重的,還可能會出現眼結膜炎、敗血症、肺炎、肺出血、腎功能衰竭、胸腔積液等症狀。

以上就是常見的患禽流感的症狀,如果發現自己或家人有上面提到的某些症狀,建議先去醫院進行檢查。如果確診後,應該將患者先隔離起來,然後對症治療。

禽流感多發於哪個季節

除了某些特殊時期禽流感會大爆發外,每年的某個季節也是禽流感容易多發的時候。爲了預防患上禽流感,在多發的季節做好充分的預防措施是很有必要的。但前提是,你要知道禽流感多發的季節是什麼時候。

專家認爲,禽流感其實在什麼季節都有可能發生,只是多發的季節在春天和冬天。因爲春天屬於多風季節,禽流感病原容易藉助風來傳播。加上春天禽流感患者更容易發病,冬天人體的免疫力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降低。因此,11-12月份到來年的1-2月份是禽流感高發季節。

另外,從全球禽流感發病範圍來看,陰涼、潮溼的地域是禽流感多發的地段。如果是溫度常年比較高的環境,高溫有殺毒的作用,禽流感病毒的存活率會大大降低。這也是高溫的夏天不容易爆發禽流感的關鍵所在。

禽流感的治療方法

如果得了禽流感,也不用過於心慌,採取恰當的方式進行治療是可以痊癒的。那麼,治療禽流感的方法有哪些呢?

第一,對患者進行隔離

無論是在醫院治療,還是選擇在家裏治療。首先要將患者和非患者隔離開來,讓患者單獨吃住,不和家人一起同吃同住。家裏要保持空氣的流通,尤其是患者所住的房間,要常開窗,也要進行適當的消毒。

第二,發熱者要先降溫

如果患者有發熱的情況出現,應該先想辦法對其進行降溫。降溫的方式可以是物理降溫,比如敷冷毛巾、酒精擦身等;也可以是通過藥物來降溫,比如服用解熱鎮痛藥等。如果是孩子得了禽流感發熱,採用物理降溫方式爲宜。

第三,使用抗流感病毒藥物

如果是去醫院進行治療,且情況比較嚴重的,還可以通過服用抗流感病毒藥物進行治療。藥物治療需要在發病2天以內進行,否則效果可能會不理想。

禽流感如何預防

想要避免被禽流感折磨,最好的方式是做好預防,不患上禽流感。在禽流感高發期,家裏的特殊羣體,比如孕婦和兒童是最常被侵虐的對象。那麼,孕婦和兒童要如何預防得禽流感呢?

孕婦如何預防禽流感

1、注意口腔衛生。每天起牀和睡覺之前刷牙漱口,儘量用鹽水漱口,不僅對牙齦好,還能預防流感。

2、注意腳部的保暖。腳部暖和了,病毒也就無法通過接腳部穴位來侵害五臟六腑,從而導致患上流感了。

3、保持開心的心情。孕婦要格外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情緒不好,不僅對胎兒不利,還可能會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使得身體被禽流感病毒所侵害。

寶寶如何預防禽流感

1、保持室內的通風良好。空氣不流通,容易讓病原滋生和傳播。

2、不去人多的地方。人多的地方空氣不流通,而且還容易導致病毒交叉感染。

3、寶寶用品要做好消毒。無論是餐具還是衣物,都要做好消毒工作,避免寶寶用品上的細菌感染到寶寶。

4、及時帶寶寶去接種禽流感疫苗。

禽流感期間能吃雞肉嗎

禽流感除了人傳染給人外,空氣和禽畜也是能將病原體傳染給人的。正因爲如此,很多朋友在禽流感期間都不敢吃禽畜了,比如豬肉、雞肉、鴨肉等。那麼,禽流感期間到底能不能吃雞肉呢?

專家認爲,禽流感期間也是能吃禽類的,比如雞肉、鴨肉都都能吃。但前提是你買的禽類是從正規農貿市場或超市買來的、並具有衛生許可證的;而且,在製作時,一定要將肉完全煮熟,不能吃半生不熟的肉。因爲禽流感病毒怕高溫,烹飪時溫度要達到70攝氏度以上。

另外,在禽流感期間,儘量不要給家裏的老人、孩子以及孕婦吃雞肉,畢竟這些人羣的免疫力比較差,爲了安全起見,還是不吃爲好。

最後,如果要宰殺自己家養的活禽,要先確保它們沒有生病,是正常的。否則,也容易感染上禽流感。這一點需要格外注意。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