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百科 > 女性健康 > 尿失禁的女性對醫生很講究

尿失禁的女性對醫生很講究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信是由患尿失禁的女性患者寫的,她在信中說:……耐心仔細檢查診斷後,進行了一系列行爲健康指導和治療方案,解除了多年的煩惱,使我的生活充滿了陽光和笑聲。非常感謝你。

尿失禁的女性對醫生很講究

這位女性患者是地方的中年教師,她在分娩後的十幾年裏,持續了相當長藏:劇烈的活動、大聲笑聲、打噴嚏、咳嗽、運動時,尿泄漏,日常生活不便,心理不安、不安、自信喪失,必須使用尿墊,時間長,局部溼疹、皮炎、尿路感染等症狀人也慢慢變得內向,脾氣不好,不能和家人和同事交往。在當地醫院就診時,有些醫生認爲是更年期綜合徵。有時在門診接受診察的時候,在場的人很多,接受診察的時候很害羞,只是簡單地檢查小便,尿路感染帶藥回去吃。各種治療方法有時也能控制一些症狀,但總是不好,成了頑疾。

由於該患者來自外地,其治療重點首先是明確診斷和正確的行爲健康指導,初診後我留下電子郵箱地址,讓患者定期與醫生交流,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女性尿失禁的主要原因

作爲女性尿失禁患者,首先要有自信地面對這種疾病,經過正規的諮詢和治療,絕大多數患者都能完全治癒。尿失禁患者可以發生在不同年齡段的女性,其中多見於老年人和已婚生子的女性。女性尿失禁患者的醫生很少,也許是因爲有些女性認爲尿失禁的發生是因爲生孩子時坐在月球上不坐而掉下來的病,所以不能治好。有些女性認爲老年人會落下這種病,只用尿墊。但是,很多女性在害羞的同時,社會上沒有充分關注,健康宣傳不充分等,國內大部分女性尿失禁患者都沒有得到合理的諮詢和治療。實際上,女性尿失禁的原因大多是膀胱儲尿、排尿、尿道控制等功能出現問題,尿失禁的發生既是功能性,也是器質性的原因,常見的是產後骨盆肌羣損傷導致尿道支撐組織功能不全,尿道括約肌功能不全,更年期後體內分泌失調導致尿道粘膜萎縮

患者配合醫生做的一些事情

1、尿墊試驗

症狀不明顯的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尿墊試驗,確定是否存在尿失禁問題,同時也可以初步瞭解尿失禁的程度。通常做法爲:排空膀胱尿後,試驗中一小時不再排尿,先用天平稱一下準備使用的幹尿墊,放好尿墊,頭一刻鐘喝500毫升白開水,休息,以後的半小時隨意活動和行走,最後一刻鐘進行坐立10次,用力咳10次,原地跑步1分鐘,拾起地面5個小物體。試驗結束後尿墊稱重,再去排尿,並記下尿量。尿墊比原先重2克可認爲存在尿失禁的問題。老體弱的患者運動時要注意力量。

2、記住排尿日記

接受診察前一週記住排尿日記,也稱爲頻率-容量表,醫生能夠迅速客觀地理解病情,接受診察時不要緊張,自己也不知道尿失禁的病情。如果第一次接受診察時沒有記錄,一部分醫生會在接受診察時記錄上週的排尿日記。早上起牀小便開始記,按照平時的習慣,記下喝水小便等時間。每次喝水前最好用有刻度的杯子記下喝的水量,排尿後記下每次排尿的尿量,包括晚上睡覺後起牀排尿的情況和一整天使用尿墊的次數,連續記錄一週。如果上班或確實不方便,可以大致記錄每次尿量的情況,不要強調特別準確的每次測量,也可以根據以前測量的經驗計。

3、諮詢醫生的注意事項

去醫院就診前,最好先打電話諮詢導診臺,瞭解醫院是否有尿動力學檢查設備,是否有尿失禁門診,以及專業醫生的就診時間。對於中青年女性患者,如果不盡量避免月經期間去醫院就診,就不能進行一些檢查。在和醫生初診諮詢的時候,一定要坦誠的說明是什麼時候開始生病的,以前是不是在別的醫院看過,當時是怎麼治療的,具體用什麼藥,以前是不是做過手術,尤其是婦產科的手術,是不是受過外傷,或者是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在預約影像學、超聲波、內鏡、尿動力學等特殊檢查時,必須認真看待檢查前的具體要求。經過合理的檢查,進一步諮詢醫生,瞭解自己患尿失禁的類型(例如,最常見的人是壓力性尿失禁,其次是混合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或其他罕見類型),尿失禁的病情分類(輕、中、重、其他分類方法)。積極配合醫生依據臨牀診療規範標準,精確挑選健康行爲鍛鍊、護理工藝和有效藥品及手術治療等方法。對各種治療效果,也要及時填好反饋表給經治醫師。

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由於人們文化教育程度較高,相關專業健康教育普及較好以及擁有社區執業醫師健康指導和轉診制度,女性患者尿失禁問題的就診率比較高,讓許多患者免除尿失禁的困擾。因此,衷心地希望社會上特別是各地泌尿外科專業機構對女性尿失禁患者給予足夠關注,讓所有存在尿失禁問題的女性能夠早日擺脫疾病的苦惱,改善個人及家庭的生活質量。

推薦閱讀:

關注女性隱藏的漏尿煩惱遠離生活

關注女性尷尬的尿問題,全面解剖社交癌症尿失禁

10年的苦難:笑容如何正確治療尿失禁

家庭醫生在線()原始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違者必須調查,內容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