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寶典 > 運動健身 > 雙人瑜伽

雙人瑜伽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裙子搖曳,現出女人的魅力,可不爭氣的贅肉,凸出來,破壞美觀。那怎麼樣才能甩掉贅肉呢?雙人瑜伽來幫忙,還你收腰、瘦腿、瘦臉等。下面媽網爲大傢俱體介紹與雙人瑜伽有關的知識,大家趕緊mark起來。
雙人瑜伽
雙人瑜伽

雙人瑜伽顧名思義就是兩個人一起練習的瑜伽,主要通過協調的動作,和互借對方的力量來練習。練習時,講究兩人之間的默契度,如果默契不好,很容易扭傷,所以,在練習雙人瑜伽前,應找對搭檔,並與搭檔溝通好。

雙人瑜伽不僅是力與美的結合,還能刺激身體各部分,如筋骨、肌肉、內臟、神經等,以便達到修身的效果。另外,練習雙人瑜伽能矯正異常的脊椎,強壯體魄,並且把氧氣送到每個細胞,平衡身體。

雙人瑜伽與單人瑜伽完全不同。單人瑜伽強調獨立完成各種動作,而雙人瑜伽強調默契配合,完成一些高難度的動作。雖然在練習時,可能因雙方的柔韌度不同而影響效果,但持續練習,將會收穫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雙人瑜伽的好處

雙人瑜伽適合朋友或者情侶練習,因爲朋友長期相處,默契度較好,而情侶因愛在一起,自然會互相遷就,練習時必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練習雙人瑜伽有好處嗎?練習雙人瑜伽好處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1、雙人瑜伽能增愉悅

雙人瑜伽與傳統的單人瑜伽不同之處之一在於動作不是規規矩矩,有一定難度,練習者一般不會感到太悶,而且感覺心情愉悅,因爲練習時常會互相打鬧、開玩笑。

2、雙人瑜伽容易堅持

雙人瑜伽堅持下來的人較多,因爲每次練習時都可以相約好友,增進彼此間的感情,而且如果一方放棄,會影響另一方,所以,爲避免破壞關係,很多人都不會選擇放棄。

3、雙人瑜伽鍛鍊身體

雙人瑜伽難度一般,持續練習,能改善人的身心健康,對人身體有好處。但需注意的是,如果患有嚴重疾病,最好不要練習瑜伽,因爲部分瑜伽動作涉及拉伸和扭轉,可能會使患者腎臟器官受影響。

雙人瑜伽動作

練習雙人瑜伽,一定要掌握動作要領,因爲這樣才能事倍功半,獲得理想的效果。那雙人瑜伽動作有哪些呢?在練習時需注意什麼呢?大家不妨往下看看:

1、貼背前屈式

兩個人背靠背坐在瑜伽墊上,伸直雙腿,勾起腳部,擡頭挺胸,讓上身與雙腳成90度,然後保持臀部背骨貼合,慢慢向上伸展背部,保持動作10-20秒,注意不要拉傷背部,並致頸椎受傷。

2、肋骨延長式

兩人平直坐在瑜伽墊上,身體向前,然後向外伸展兩腿,並繃直腳背。調整呼吸,讓內側腿彎曲,然後向上伸展外側手臂,並令掌心向前。緊握對方手部,將對方手部向外拉,直到身體側面被拉伸。

3、坐姿扭轉式

坐在瑜伽墊上,背對背,兩腿分開,兩手肘部相扣,緊握握拳,挺直背部,慢慢向左右轉動,注意轉動時臀部不要離地,背骨要貼合。

4、膝蓋扭轉式

坐在瑜伽墊上,擡起雙腿,並讓腿部膝蓋貼合,然後身體往前傾,保持數秒,彎曲的膝蓋,貼合腳掌,向左右兩側搖晃,注意動作要輕,力度不要太大。

練雙人瑜伽後吃什麼

瑜伽所倡導的飲食觀以營養、健康和綠色爲主。練習瑜伽後,飲食可按“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的原則來安排。

1、早餐以牛奶、水果、蔬菜、穀物爲主。如早上起來,先喝一杯溫水,練習瑜伽後,再喝一杯牛奶,吃一個蘋果或饅頭,具體分量根據自身需求而定。

2、午餐適當增加富含營養的食物,以保證給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如中午練完瑜伽後,吃一碗米飯,一份紅燒排骨,少許空心菜等。

3、晚餐不宜吃太多,應少油、清淡爲主。如可以吃用新鮮蔬菜和水果做成的沙拉,小米粥,粗糧餅等。

4、宵夜一般是不能吃的,因爲吃宵夜會增加胃腸負擔,不利於健康,而且容易讓人變胖,無法達到理想的瘦身減肥效果。

練雙人瑜伽注意事項

雙人瑜伽雖然是相對溫和安全的運動,但練習時,如果不注意一些事項,可能會引發無謂的傷害。那練雙人瑜伽需注意什麼呢?以下5點要牢記:

1、選對練習的場地。練習雙人瑜伽,需要一個乾淨整潔,明亮,通風且無噪音的場地。此外,最好場地內能播放音樂的。

2、購買質量好的器材。練習雙人瑜伽時,如果要用到墊子、方磚、健身球時,最好購買質量上乘的,以免器材質量不過關,影響到身體。

3、選擇合適的動作。剛開始練習時,不要選擇難度較大的動作,應聽從老師指導,選對動作,避免運動時受傷。在練習過程中,注意不斷調整動作,如果動作難完成,不要勉強雙方。

4、與老師保持良好溝通。爲避免運動時受傷,練習前要找一位專業的老師,根據老師挑選的動作來進行練習。如果練習過程中有疑問,也要及時與老師溝通,以免發生意外。

5、運動後注意肢體放鬆。有些人習慣運動完就直接坐在瑜伽墊上休息,以快速消除疲勞,其實,這樣做不利於身體功能的恢復,應適當走動,放鬆身體,再坐下來休息。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