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寶典 > 育兒指南 > 凡事總是求助大人的孩子

凡事總是求助大人的孩子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的孩子沒有信心,遇到問題總是向成年人求助,不自己想辦法解決。我該如何理解他的這種行爲,該如何糾正?(甘肅/小錢)

凡事總是求助大人的孩子

專家分析

簡而言之,自信是人的思想信念,也就是說,自己相信一定能成功,達到預期的目的。自信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是一個人開拓進取、向上奮進的動力。一個幼兒缺乏自信,就會膽小、害怕困難,其認知能力、交往能力、運動能力等發展受到限制,一個幼兒有自信,什麼都勇敢地嘗試,積極參加,他各方面的發展就會很快。

孩子的自信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點滴的生活實踐過程中積累形成的,是在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問題中培養的。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面對問題時,都需要勇氣解決問題。孩子很幼稚,對外界的事情更多是陌生、好奇、恐懼。此時,需要外部的引導、說明和幫助。父母是孩子最可靠的引路人和學習榜樣。父母教育孩子的角度和方法,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態度,直接影響孩子,形成孩子解決問題的思考習慣,灌溉孩子自信的胚芽。

有的家長爲了照顧孩子,總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在安心的環境中成長,孩子在生活中面臨的問題大小都很大。這在看不見的情況下剝奪了孩子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失去了培養自信的土壤。長期以來,孩子習慣性地向父母或他人求助,不積極克服困難。

有些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乏對孩子內心世界的理解和關注。孩子的每一部作品都體現了他們的模仿力和創造力,他(她)們會爲自己的作品感到驕傲,這種自我創造的驕傲是自信的萌芽。這些在成年人看來幼稚而又簡單的作品飽含着孩子對外部世界的理解和參與精神。但是,由於監護人忽視了這些小作品背後隱藏的深刻意義,欺騙了孩子的作品,減少了孩子的熱情。積極的行爲不確定的時候,消極的思想也乘虛而入。孩子把父母平淡的反應歸結爲自我能力的不足,自信也受到打擊。

還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急於求成,盲目攀比。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小年齡體現偉人和支柱材料的素質和傾向,或者把其他孩子的優點作爲衡量自己孩子的尺度。或者嚴格的要求,嚴厲的斥責,無視孩子的個人差異和心情,在拔苗助長中殺死了孩子的自信。

自信是兒童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心理素質,培養兒童自信是塑造兒童完整人格的重要環節。對於幼兒園、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心理髮展還處於人生的第一階段,對外部事物的識別和認識能力還很弱,遇到一點困難,就會產生恐怖的感情。因此,這個時期孩子自信心的提高主要取決於成年人,尤其是家長和教師的幫助。

首先,家長應該在家裏創造民主環境。讓孩子參與一些家庭事務的討論與決策,並讓孩子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從而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和責任心,使孩子從小養成獨立思考、積極行動、勇於承擔責任的習慣,這對於樹立孩子的自信心有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家長要在積極鼓勵中培植孩子的自信心。每個孩子都渴望外界對自己的好評,他們爲此努力,同樣等待結果。家長不要吝惜自己的讚美之詞。愛不僅體現在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上,還體現在對幼兒的照顧和理解上。只要是實事求是的讚美,你的孩子就會在陽光中不斷尋求自我成長和超越。

第三,重視培養孩子對工作過程本身的自信。一般來說,我們自己重視一件事的結果,真正自信的培養往往來源於工作的過程。因此,在培養孩子自信心的過程中,家長不僅要樹立孩子對所做事情結果的自信,更要培養他們對做事情過程的信心和勇氣。要讓孩子理解做事情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細微而複雜的階段,在這一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和困難,也許會犯錯誤,也許會遇到挫折和失敗。父母可以和他們的孩子討論和分析這些問題。他們應該用什麼態度來處理這些問題,以及他們是否有足夠的信心來解決這些問題。只有從做一切事情開始,克服一切困難開始,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自信。

第四,要在與人交往中樹立信心。家長建議孩子參加幼兒園和學校組織的團體活動。團體活動可以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和同齡人相互理解,所以孩子在交往中學習如何與人交流,培養社交的勇氣和勇氣,提高自信。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